分享

第19节

 一飞冲天靠程度 2016-08-07
恐风,是狂犬病。
  7四肢抽搐,在小儿若伴高热不退,是急惊风。若伴见肢冷,脉细微者,为慢惊风证。
  七失血
  失血,是指血不循经而妄行,溢出脉道,流泄体外的症状,即出血症。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有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下血等。
  失血原因多由火、热、灼伤脉络而出血;气逆血随之,气虚不摄血,瘀血内停均可使血不循经而致失血。
  1、咳血,凡是喉部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随咳嗽而出者称为咳血,不咳而咯出者称为咯血。咳血是肺络受伤所引起的病症。临床上以风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为多见。
  鉴别要点:咯血常因肺阴素虚,复感风热燥邪,或木火刑金,肺失肃降而致。应从以下几点鉴别。
  1咳血情况,咳嗽喉痒,痰中带血者为风热伤肺。咳嗽阵作,痰中带血,纯血鲜红为肝火犯肺。咳血反复量多,色鲜者为阴虚火旺型咳血。咳吐脓血,其味腥臭为肺痈。
  2兼症,风热伤肺型咳血多伴有头痛发热,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
  肝火犯肺咳血多伴有烦躁易怒,胸胁牵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阴虚火旺咳血多伴有咳嗽无力或有白痰,自汗盗汗,五心烦热,额红潮热,食少消瘦,舌红而干,脉细数。
  3咳血与呕血鉴别
  1出血的状态,咳血是咳出的;呕血是呕出的。
  2出血的色泽:咳血呈泡沫状,色鲜红;呕血无泡沫,呈暗红或棕色。
  3出血的混合物:咳血常混有痰,呕血常有食物及胃液混杂。
  4病史:咳血有肺和心病史;呕血有胃和肝病病史。
  5出血前先兆:咳血前常有喉部瘙痒,并有呼呼声音;呕血前常有腹上部不适及恶心感觉。
  6大便情况:咳血粪便无改变;呕血粪便带黑色,呈柏油状。
  2、衄血:凡是不同外伤所致的某些外部出血的病症称为衄血。如,鼻衄、齿衄、肌衄、舌衄、耳衄、眼衄等。
  衄血是血不循常道,上逆于口鼻诸窍,渗于肌肤所致。
  鉴别要点,衄血一症以鼻衄、牙衄、肌衄为临床常见的病症,其鉴别如下。
  1出血的部位:血从鼻出者为鼻衄。又称红汗血从齿缝或齿龈中出者为齿衄。血从肌肤出者为肌翅。
  2出血的色泽:鼻衄血色多为鲜红。齿衄因胃火炽盛者血色鲜红,因阴虚火炎者血色淡红。肌衄多为紫红色,并成点状或瘀斑。
  3出血原因
  1鼻衄多为湿热病邪伤肺,或热蕴于胃,或肝火上扰,迫血妄行,上循其窍所致。
  2齿衄多为胃火炽盛,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循经脉阳明入下齿,少阴入上齿迫血妄行而齿龈出血。
  3肌衄多为气血亏虚,气虚不能摄血,血虚无所主而外溢或热邪炽盛,迫血妄行所致。
  4兼症
  1鼻衄因肺热所致者多伴有鼻燥,口干咽燥,咳嗽少痰,舌红脉数。因胃热所致者多伴有口渴引饮,鼻燥口臭,烦燥,舌红苔苔,脉洪数。因肝火上扰所致者多伴有头痛,眩晕口干善怒,目赤有眵,舌红,脉弦数。
  2齿衄因胃火炽盛者多伴有齿龈红肿疼痛,头疼口臭,大便秘结,苔黄,脉洪数。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多伴有龈浮齿摇而微痛,舌红,脉弦数。
  3肌跑多伴有面色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无力。
  3、吐血:吐血是血自胃面来,从口而出。呕血随呕吐面出,血色紫黯,夹有食物残渣,亦称“呕血”。
  本症多因胃中积热,肝郁化火,脉络瘀滞,逆乘于胃,阳络受损或脾失统摄所致。
  鉴别要点
  1吐血的颜色:胃中积热,呕血的血色鲜红。肝火犯胃,血色红或暗。脾失统摄,血色黯淡。
  2吐血的性质:胃中积热,血中夹杂食物。肝火犯胃,吐血,暴吐如涌。脾失统血,吐血反复发作。
  3病因:胃中积热,多因嗜酒和多食辛燥致使胃热损伤阳络所致。肝火犯胃,是由精神刺激,暴怒伤肝,肝火横逆伤胃,胃络受伤所致。脾失统血,思虑烦劳伤及脾阳,脾不统血所致吐血。
  4兼症:胃中积热,多伴有脘腹胀满,甚则作痛,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肝火犯胃,多伴有心烦急躁,口苦胁痛,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脉弦数。脾失统血,多伴有面白唇淡,消瘦乏力,心悸气短,腹胀便溏。肢冷脉细,舌谈少苔。
  5吐血与咳血、咯血相鉴别
  1病因鉴别:咳血是咳嗽损伤肺络,络伤血溢,血出于肺。呕血是固有积热,肝火犯胃,脾失统摄所致,血出于胃。咯血是肾虚火旺,灼伤络脉所致。血来自咽喉。
  1出血的状态:咳血是每随咳嗽面出,痰中央血。呕血是随呕吐而出。咯血是不咳一咯而出小血块。
  6兼症:风热犯肺咳血者,兼见鼻干口燥,脉浮数。肝火灼肺者,兼见胁痛易怒,脉弦数。阴虚内热者,兼见潮热,气短,脉虚数。呕血兼见胸闷作痛,嘈杂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咯血兼见潮热颊红,咽喉于燥。舌质绛。脉细数。
  4、便血:血自肛门排出体外,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色鲜红或暗红,统称为便血。
  便血一症多因脾虚不能统摄或饮酒嗜辛,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损伤阴络所致。
  鉴别要点:大便下血,须分血色鲜、黯及血在便前、便后。先血后便称为“近血”。血色鲜红,也有血下如溅者为“肠风”。先便后血称为“远血”临床上需要鉴别。
  1血与便的先后鉴别: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后便为近血。
  2便血的颜色鉴别:下血紫暗者为远血,下血色淡为脾胃虚寒,下血鲜红者为近血,下血色瘀晦为气滞血瘀,下血鲜红,血下如溅为肠风,血浊而色暗是湿热蕴毒,酒毒酿湿热下血为脏毒。
  3与痢疾和痔血鉴别:痢病便血为新病,便中兼有脓血,有里急后重,腹痛等症。痔血是肛门血射如线,或点滴不止,肛门瘙痒疼痛。
  4兼症鉴别
  1远血,面色少华,神疲体倦懒言,或兼腹痛,舌淡,脉细。
  2近血,大便不畅,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
  9肠风,血下如溅,舌红,脉数。
  4脏毒,血下污浊,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5、尿血,小便中混有血液,或间杂有血丝、血块,但无明显排尿疼痛,或仅有轻微热胀感,称为尿血。又称“溺血”,“溲血”。
  尿血症多由热蓄膀胱与肾引起,其他一些脏腑如心、肝、胆乃至小肠之火也常累及下迫肾与膀胱,损伤血络而发病。因劳伤脾肾,气虚不能摄血者也多有之。临床以虚实分证,可有:阴虚火动,心火亢盛,肝胆火旺,湿热下注,脾肾气虚等证型。
  鉴别要点:除从尿色认症外,还常需仔细询问起病和兼症情况。
  1辨尿血真假:由于月经、子宫、**出血,或痔出血污染尿液以及其他原因,如药物等常使尿液变红。如不经仔细检查每误以做真尿血症,所以应注意排除。
  2辨尿血颜色深浅,
  1尿血颜色鲜红:多属心经实热下移小肠,灼伤脉络所致。
  2尿血颜色淡红:多属久病脾肾两亏,气虚不摄。
  3尿白混浊如米泔,甚转为白色凝块:多是湿热之邪下注膀胱。
  4尿色红紫或杂血丝血块:是内有瘀血或砂石久积,血不循经之故。
  5外伤尿道出血:尿色鲜红,多有明显外伤史可查。
  3询问病程久短及起病情况
  1发病员急,病程短:多属火热实证。
  2发病缓慢,病程长,缠绵不愈:多是阴亏虚火,或久病气虚证。
  4辨尿血伴随症
  1排尿时伴随症:排尿时尿道热痛,尿意急迫,是火热内结膀胱或湿热下注尿血。排尿时尿道热涩刺病,或尿来中断,小腹满急难当,是淋证尿血。小便频数,但不痛者,属脾虚不能统血,肾虚不能摄纳,血不归经尿血。如仅小便短少,多是虚火为患,灼伤脉络尿血。
  2全身伴随症:面赤口渴,心烦不寐,舌尖红,脉数。为心经火热下移膀胱尿血。头痛,眩晕,口苦者,为肝胆火旺累及肾与膀胱,热蓄下焦之故。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为肾阴亏损,脉络灼伤尿血。神疲纳呆,腰脊酸软,面色萎黄,舌淡,脉弱。为久病体虚,脾肾亏损,气少摄纳所致。
  6、崩漏下血,行经期间,或不在行经期内,大量出血和持续不止者,称为崩漏。崩是言其势急,血流如注;漏是指势缓而淋漓不止。但漏不止可发展为崩,崩后又多为漏,故不能绝对区分,临床崩漏又常并称。
  崩漏下血总由血热,冲任受损或气虚不摄所致。崩漏除上述原因外,又可由肝肾亏虚和血瘀造成。
  鉴别要点
  1月经情况
  1月经量多,色深红,质稠粘或夹有血块,为血热妄行。
  2月经量多,色淡,质稀无块,多延期不止,为气虚证。
  3月经淋漓,色鲜红,为肝肾阴虚之崩漏证。
  4经血淋漓,量多少不定,色紫黯有块,质稠,为血瘀崩漏。
  2兼见症
  1伴有心烦,口干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
  2伴心悸气短,小腹空坠,面色白,神疲气弱,为气虚证。
  3伴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较症,为肝肾阴虚。
  4伴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疼痛缓解,为血瘀证。
  八咳嗽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咳者有声无痰,嗽者有痰无声,临床上咳和嗽常同时出现,故称咳嗽。
  肺主呼吸,呼出浊气,吸入清气,以肺气宣通和下降为正常,如外邪袭于肺,或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影响肺气下降皆可发生咳嗽。所以咳嗽一症多因肺脏受病而发生。但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故常见的临床证型为,一是以咳嗽为主症的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以咳嗽为主症的内伤咳嗽,包括痰湿犯肺咳嗽,肺虚咳嗽,脾虚咳嗽,肝火犯肺咳嗽,肾虚咳嗽。二是其他病证兼见咳嗽,有痰饮咳嗽,肺痈咳嗽,肺痨咳嗽,外伤咳嗽,产后咳嗽,小儿百日咳,肺内肿物咳嗽,小儿咳喘等证。
  鉴别要点
  1、发病情况:外感咳嗽起病急骤,病程较短,邪在肌表可见鼻塞流涕,头痛等症,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邪已入里而无表证,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之候。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除外伤性咳嗽,小儿咳嗽发病急,病程可长可短外,其余发病缓慢,如肺病咳嗽,痰饮咳嗽,肺内肿物引起的咳嗽常绵绵不愈。
  2、咳嗽情况
  1咳嗽的时间:咳嗽的时间可分为咳嗽发作的时间和咳嗽的持续时间。
  1咳嗽发作的时间:一般外感咳嗽日间咳嗽较剧,唯风痰咳嗽夜间较剧。内伤咳嗽的痰湿咳嗽,肾虚咳嗽夜间较剧。百日咳甚是胃气虚或宿疾留饮。午后咳甚是肺阴不足咳嗽。夜半咳甚是肺火不宁;肺痨咳嗽夜咳较剧。肺病咳嗽,痰饮咳嗽晨咳较剧而且多痰。
  2咳嗽持续的时间:外感咳嗽持续时间短,内伤咳嗽则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日不愈。
  2咳嗽的性质:外感咳嗽声高有力,声重浊而急。内伤咳嗽声低无力,时断时续。痰湿犯肺咳嗽声如瓮中出,燥火内燔咳嗽咳声高亢。肺内肿物咳嗽多属呛咳。百日咳多为痉挛性咳嗽。小儿咳嗽多伴喘症。
  3痰
  1痰量:痰且是指病人咳嗽痰的多少。脾虚咳嗽,肾虚咳嗽,痰湿犯肺咳嗽,痰饮咳嗽,肺病咳嗽咳痰多,甚至可听到痰鸣声。风寒咳,热咳及肺阴虚嗽感痰量较少,燥咳则无痰。
  2痰的性质;痰的性质是指痰的稠度,颜色及气味而言。痰清稀属寒、属湿;泡沫样属脾肾虚;粘稠属热,肺痈则吐脓痰;痰色白的多属风、属寒、属湿性咳嗽;痰黄的多属热性咳嗽;痰中带血的多见热咳、肺痨,或肺内肿物引起的咳喘。病人咳痰无味的多见寒性、虚性咳嗽;咳痰苦臭味的多见热性咳嗽。咳嗽腥臭的是肺痈,脾虚上遏于肺则咳痰有甜味;肝火犯肺则咳痰酸辣味;肾虚咳痰咸味;咳而口苦是心火上炎。
  4咳嗽的诱因:风痰咳嗽迎风或受气体刺激时常易引起咳嗽加剧。痰湿咳嗽在食入生冷和饮水过多时咳嗽加剧。肾虚咳嗽遇劳则加剧。饮食和寒湿为痰饮咳嗽的诱因。嗜酒不节,过食辛辣厚味是肺痈咳嗽的诱因。
  3、兼见症状
  1咽喉部症状:夹风咳嗽多见喉痒,风痰咳嗽喉痒最甚。风热咳、燥咳、肺阴虚咳多觉咽干、咽痛。
  2咳血:肺阴虚咳嗽常见痰带血丝。大量痰带脓血有腥臭味是肺痈的特点。风热咳嗽、热咳、燥咳偶尔亦可见咳血,但多见于晨起之时。风温热邪困肺、痰可暗红色铁锈色。
  3气喘:哮喘病以气喘为主症。风湿热邪困肺时喘甚于咳;肾不纳气时常因喘甚而引起咳嗽;脾虚咳嗽则仅有少气感。
  4胸胁痛,风湿病热邪困肺,痰饮病,肺痈及肺痨在不咳嗽时也觉得胸胁隐痛。而燥咳、热咳、肝火犯肺咳在咳嗽时引起胸肋痛。
  5其他兼症:风痰咳嗽具有喉痒、头重、头晕,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脉弦滑。燥热咳嗽具有鼻燥,咽干,恶风发热,甚或有痰中带血,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略数。痰湿犯肺咳嗽具有胸闷痰多,乏力,胃纳不佳,苔白腻,脉濡滑。肝火犯肺咳感是气逆咳嗽,咳时引胁作痛,与情志有关,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脾虚型咳嗽是痰多色白,体倦怕冷,食欲不振,苔薄白,脉细缓。肾虚型咳嗽,咳时气短,动时加重,甚则伴有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细。肺阴虚咳嗽具有久嗽不止,痰少而粘甚带血丝,消瘦,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痰饮咳嗽,饮停胸胁则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舌苔白,脉沉弦。肺痿咳嗽具有咳嗽涎沫,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肺痈咳嗽,咳脓痰味腥臭,伴有胸闷转侧不利,苔黄腻,脉滑数。肺痨咳嗽,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神疲等症。舌质光红,脉细数。外伤性咳嗽,具有外伤史。肺内肿物咳嗽,咳时常痰中带血,低烧胸痛。
  九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或非发作性哮鸣,气喘疾患。哮是指喉中有哮鸣音,喘是呼吸困难,合称哮喘。但在临床上是应予区别的。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受病,升降失常,呼吸不利,邪在肺者为实喘,气不归肾者为虚喘。受寒或当风或因饮食而发者为寒哮,因痰热紊盛肺气郁滞不宣,喉中哮鸣者为热哮。在临床上有喘症自发或哮喘同时而发的症。
  鉴别要点,喘症鉴别一般以胸满气粗,邪在于肺者为实喘;呼长吸短,气不归肾者为虚喘,具体鉴别如下:
  1、喘促声音的强弱,喘促声高气粗者多为风寒型喘症;喘促气粗痰涌者为痰浊型喘症;喘促声低语怯者为肺虚喘症;喘促气不得续者为肾虚型喘症。
  2、喘促时的状态:喘促咳嗽突然发作者多为实喘,喘促短气语言无力为肺虚,喘促息微,动则喘甚者为肾虚。
  3、喘的兼症:喘兼初起恶寒头痛,痰稀起沫,舌苔薄白,脉浮而紧者为风寒喘证。喘兼胸中满闷食减消瘦,痰多而粘稠,苔白腻,脉滑者为痰浊喘证。喘兼痰少不爽,自汗畏风,心悸肤冷,舌谈苔少,脉沉细为肺虚型喘证。喘兼痰白清稀动则喘甚,怕冷面青舌淡,脉沉弱为肾虚作喘。
  4、哮症应从冷哮和热哮两方而来鉴别,具体如下:
  1哮症的状态:喘息频作,喉中哮鸣者为冷哮;喘促气粗喉中痰鸣者为热哮。
  2哮喘兼症:哮症兼痰白清稀,多泡沫,胸闷气憋,心悸肢冷,舌淡润,脉紧为冷哮。哮症痰黄稠粘,咳嗽阵作,口渴喜饮,尿黄便秘,脉滑数为热哮。
  十呕吐
  胃失和降,反而上逆,有声有物为呕;无声有物为吐,临床上呕与吐同时出现故称呕吐。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主降,以下行为顺。若邪气扰胃,饮食不节,情志不和,脾胃虚弱均能导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产生呕吐。临床上多见外邪犯胃,食积胃脘,寒饮停胃,痰瘀阻胃,肝胃不和的实证呕吐;又可见胃气虚弱,胃阴不足的虚证呕吐。
  鉴别要点:呕吐一症原因较多,证型较为复杂,但不外虚实两类,现鉴别如下
  1、病因鉴别
  1温热之邪,侵犯胃腑,致使浊气上逆为外邪犯胃所致的呕吐。
  2消化不良,饮食停积,胃气上逆者为食积胃脘呕吐。
  3脾胃虚弱,寒饮内停,胃气不降者为寒饮停胃所致呕吐。
  4由于情志内伤,痰聚血瘀,凝阻胃口,所致痰瘀阻胃呕吐。
  5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为肝胃不和所致呕吐。
  6胃病时久中气虚弱,饮食不化为胃气虚弱型呕吐。
  7胃病时久,阴液耗伤,胃失濡养为胃阴不足所致呕吐。
  2、呕吐物的区别
  1外邪犯胃是突然呕吐,呕吐物为食物。
  2食积胃脘是呕吐不消化食物,有酸腐味。
  3寒饮停胃是呕吐清水痰涎。
  4痰瘀阻胃是呕吐食物,粘液或有褐色痰血
  5肝胃不和呕吐酸苦黄水。
  6胃气虚弱泛吐清水。
  3、呕吐状态
  1外邪犯胃为突然呕吐或呈喷射状。
  2痰瘀阻胃多进食即吐。
  3肝胃不和多因情志变化而呕吐。
  4胃气虚弱呕吐是食多即吐。
- 本章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