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毒用药,首选青霉素

 茂林之家 2016-08-07

梅毒用药首选青霉素,其优点是疗效高,疗程短,毒性低,且无耐药病例发生。在服用过程中应遵循早期用药,剂量足够,疗程正规的原则。

梅毒用药,首选青霉素

▊ 梅毒是什么?一般有哪种类型?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可表现为早期梅毒、晚期梅毒、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妊娠梅毒和先天性梅毒。

不同类型的梅毒,具体的常规用药并不相同,但建议首选青霉素治疗。[1]

  • 早期梅毒的常用药

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病期在2年以内的潜伏梅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注,连续10天,总剂量800万单位;

或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注,每周一次,共2次;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应用盐酸四环素500mg,4次/日,口服,连服15天;或口服红霉素,剂量同四环素。

  • 晚期梅毒的常用药

晚期梅毒:包括三期皮肤、粘膜、骨梅毒病期超过2年或不能确定病期的潜伏期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注,连续15天为一疗程,疗程量是1200万单位;也可考虑给第二疗程,总量2400万单位,疗程间休息2周;

或苄星青霉素G240万单位,1次/周,肌注,共3次;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盐酸四环素500mg,4次/日,口服,连服30天为一疗程;或口服红霉素,用法同四环素。

  • 心血管梅毒的用药

心血管梅毒:如有心衰,首先治疗心衰,心功能代偿时,从小剂量开始或在治疗前一天开始服用强的松,每次5mg,每天4次,连服3天,以避免发生吉一海反应,造成病情加剧和死亡。

一般不用苄星青霉素而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注,连续15天为一疗程,疗程量为1200万单位,共2个疗程(或更多),疗程间停药2周;

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盐酸四环素500mg,4次/日口服,连服30天为一疗程;或口服红霉素,用法同四环素。

  • 神经梅毒的用药

神经梅毒:常用水剂青霉素,每天480万单位,静滴10天为一疗程,间隔2周,重复一个疗程,总量9600万单位;

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天240万单位,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每次0.59,每日4次,共10天。接着再用苄星青霉素G,每周240万单位,肌注,共3周。

注意事项:为避免吉一海反应,治疗前一日服泼尼松5mg,4次/日,共3日。

  • 妊娠梅毒的用药

妊娠梅毒: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注,连用10天,妊娠初3个月内注射一疗程,妊娠末3个月内注射一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服法及剂量与非妊娠病人相同。

  • 先天梅毒的用药

先天梅毒:早期先天梅毒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单位/kg体重,肌注,连续注射10天。晚期先天梅毒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5万单位/kg体重,肌注,连续10天为一疗程,8岁以下儿童禁用四环素。

梅毒用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

梅毒用药的大原则为早期用药,剂量足够,疗程正规。

  • 注射药物前:

苄星青霉素前必须先询问有无青霉素过敏史,确诊没有青霉素过敏史后再进行皮试,皮试阴性者在可以给予注射,以及防止结一海反应。

  • 用药治疗过程中:

1.及时与及早治疗。应首先确定诊断,对早期梅毒及时进行充分的治疗,约30%可达到根治目的。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血清阳性下疳期的治愈率可达100%。

2.规则而足量的治疗。不规则或不足量的治疗,易导致复发,特别是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梅毒的复发。

3.切忌短期内大剂量的急速治疗。治疗早期梅毒应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引起治疗休克,又称结一海反应,其由于在短时间内杀死量大螺旋体,释出较多异性蛋白所致,重者可危及生命。

4.避免治疗矛盾,进行预备治疗。对晚期梅毒应先进行预备治疗,改善器官代偿功能的适应性,避免治疗后症状的加剧,如发热、黄疸等。

  • 注射药物后:

患者回家后用热毛巾敷两侧注射部位,促使血液流通而使药物渗透。

总结:梅毒用药首选青霉素,其优点是疗效高,疗程短,毒性低,且无耐药病例发生。在服用过程中应遵循早期用药,剂量足够,疗程正规的原则。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心血管梅毒和神经梅毒前应避免吉一海反应。

参考资料:

[1] 张云平.高金銮主编,常见皮肤病性病防200问[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年08月.第114页

[2] 解放军三〇二医院《实用临床传染病学》编辑委员会编,实用临床传染病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36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