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十里荷香销晚夏:盘点历代名家笔下的荷花(组图)

 宛平2008 2016-08-07

《荷塘》林风眠

【编者按】近期,“明清以来荷花专题展”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展示名家的荷画作品近30件。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荷”可谓是表义最为丰富的一个意象,历代画家也以荷花为题材创作了众多佳作。纵观古今画家创作的荷花,由于时代背景、画风技法及画家个人思想感情和意趣的区别,各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下面小编带你一同领略历代名家笔下的“荷花”。

【汉朝至清代的荷从文人画到宫廷画】

据记载,以荷花为题材的绘画在汉代的画像砖中就有出现,南北朝梁元帝萧绎《芙蓉醮鼎图》中也出现了荷元素。荷画至五代走向成熟,五代后蜀宫廷名画家黄筌的《三色莲图》中,体现了他所创立的“勾勒体”与“富贵体”。

《三色莲图》 黄筌五代

荷画到宋代进入了繁荣昌盛时期,黄居寀《晚荷郭索图》洋溢着写实的风格,体现着黄氏画派“观其神俊,以模写之,故得其妙”的个性特点,南宋善画荷者吴炳继承了北宋画院工整写实的传统,同时又加以创新,彩绘精致富丽。 

《晚荷郭索图》 黄居寀原载《烟云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晚荷郭索图》中,一只硕大的河蟹踞于残荷之上,衬以苍老的莲蓬、枯黄的荷叶、稀疏的芦荻,更增添了萧瑟冷寂的气氛。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浓重。

《出水芙蓉》 宋吴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出水芙蓉图》一画虽小,画得却十分精致生动,此画系用没骨法,用笔轻细,敷色柔美。全幅以“特写”式的手段描绘一朵荷花,使艺术形象更加突出。使人想到池中涟漪伴着荷塘月色的沁凉清香。

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元代水墨荷画开始兴起与流行,至明代水墨写意荷花绘画走向大发展时期,沈周和徐渭开拓了明代水墨写意荷画。

沈周的荷画

《黄甲图》明徐渭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面近处的一大片荷叶虽然肥阔,但也已经开始凋零,一只蜷缩着的螃蟹,似乎在水中缓缓爬行,秋凉之感更加浓重。这中悲凉的感情也许与徐渭坎坷的一生有关。画上自题诗曰:“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

《荷花鸳鸯图》 明陈洪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早年时的作品,画中有作者署款:“溪山老莲陈洪绶写于清义堂。”此图以荷花为题,画上4朵荷花,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地展示了荷花的多姿多彩。

到清代,文人荷画引入宫廷,荷画发展迅速。双钩、没骨、勾花点叶、重彩、水墨等创作手法把荷语言推上新高峰,荷的绘画形式更是多样,这时候朱耷(八大山人) 、徐渭、石涛、郎世宁等人的荷画都有新的风格。

《荷花小鸟图》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 上海博物馆藏

《荷花小鸟图》中荷叶呈即将衰败之势,荷花也将凋谢,画中两只小鸟则使整个画面墨荷生动,意趣盎然。

《荷花芦草图》清恽寿平纸本设色南京博物院藏

《荷花芦草图》描绘了秋风萧瑟之中的一茎新荷,盛放的花瓣娇艳动人,与凋残半枯的荷叶以及枯槁无色的莲蓬形成鲜明对比。荷花以恽寿平特有的没骨画法绘出,色调清丽冷艳,用笔洒脱飘逸,营造出一派空潆的韵味。画幅左上自题:“此帧数年前在东池上醉后涂抹,残荷离披芦草交横,略得荒汀寂寞之至,置乱纸残帙中,不知何时为书老所得,今秋偶出示,余恍然如房次律遇故物于破瓮中也。因书老索题戏为拈笔”。

《浦上生绿烟》 清石涛

《浦上生绿烟》描绘的是清风拂过的河塘。荷塘的水面画家没有完全用空白的虚境表现,而是用湿笔淡墨富于动感的笔势略加点染,表现水波荡漾。此画上有画家自题:“浦上生绿烟,波底荡红云。勿摇双桂楫,犹恐湿湘裙。相约采莲来,艇子打两桨。惊起白鹭鸶,飞入横塘港。……”描绘荷叶田田、荷花盛开的荷塘风景。

《荷花蝴蝶》 清郎世宁

郎世宁以中西合璧的绘画技法,描绘出独树一帜的花鸟画作品。画中仍带有西方绘画中的明暗变化,造型写实生动。《荷花蝴蝶》中的荷花蝴蝶设色艳丽,描绘极其细致逼真,富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聚瑞图》 清郎世宁1723年

据说这幅《聚瑞图》是雍正上位时郎世宁献给雍正的画作,画中一束插在瓷瓶里的荷花,取“荷瓶”谐音“和平”,另外在荷花丛间斜出两株稻穗,这种一根茎上长两株稻穗的,叫“嘉禾”。这样吉利的寓意讨得雍正非常欢喜。

《荷花鸳鸯图》 清沈铨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这幅《荷花鸳鸯图》是用工笔重彩所绘,笔致工谨细腻。在技法上远溯北宋“黄家富贵”钩勒填彩之法,近取明代吕纪工细写实一路风格。于工整细丽的院体花鸟中,溶入了文人审美的自然情趣。使所表现出技法的丰富性,较前代宫廷花鸟画有一定的发展,代表了清季院体花鸟画的水平。

《荷花图》 吴昌硕轴纸本墨笔1900年

这副《荷花图》中,大块的荷叶占去画面的大半,从浓淡相间的墨色中依稀分辨出荷叶的向背、偃仰,再以寥寥数笔,勾出花、枝的形态,意到笔随,气度有失稳重。上方补录旧作:“荷花荷叶墨汁涂,雨大不知香有无。频年弄笔作狡狯,买棹日日眠菰芦。青藤白阳呼不起,谁真好手谁野狐。画成且自挂粉壁,溪堂晚色同模糊”,诗书画相得益彰。

陈师曾《荷花慈菇图》中央美术学院藏

这幅《荷花慈菇图》中,荷花荷叶都仔细地勾了筋脉,用笔凝重,这或许是他在日本所受的博物学教育留下的痕迹吧。

【近现代的荷继承与探索创新】

近现代荷花绘画是在继承与变革中寻找自身语言的发展。齐白石、张大千、李苦禅等人都以自己的风格画出了不同气质的荷画。尤其是有“鬼才”之誉的黄永玉,他的画荷用笔泼辣,色彩大胆,不同于传统国画讲究的“计白当黑”,而是“以黑显白”的方式将荷花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露气》 近代潘天寿1958年中国美术馆藏

这幅《露气》是潘天寿被苏联艺术科学院聘为名誉院士后的画作。画面中蓬勃如云的莲叶、一支尖尖小荷与刚开放的红荷遥相呼应,点出了清露弥漫的气氛。题识:“昨日清晨至半山康桥乡参观早稻丰收,见村边池塘中芙蕖壮茁,如华岳峰头玉井中所植者,至为可爱。归后即写此以为纪念,但限于幅面,未能得其粗豪蓬勃之致,奈何。五八年七月十四日大暑,大颐寿者于止止堂。”“止止堂”为作者杭州住处画室之名,意在告诫自己荣誉面前须止步。

张大千《泼彩红荷图》 1980年

这幅画《泼彩红荷图》是先生继古创新、老而弥辣的集大成时期所画。画面里一片大叶置中,垂垂如盖,茎干力透纸背,气势挺拔。三朵荷花或苞或放,敷色鲜润,瓣落自然,有形有质,直若呼之欲出,正是水殿风来暗香满,风吹荷叶十八变,令人鼻尖似嗅,扑面清凉。

《盛夏图》李苦禅1981年中国美术馆藏

盛夏图作为李苦禅平生最大篇幅巨作,也是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史首件最大篇幅巨作。这幅84岁高龄时所作的《盛夏图》通幅荷塘,笔墨酣畅淋漓,将其一生爱荷之心写荷之功尽倾于此。

《筛月图》蒋采苹1991年中国美术馆藏

《筛月图》突破了原有的表现荷花的勾染程式,而是以类似白描和素描的单纯来结构画面,在表现单纯色彩的同时,她研制的新材料的运用,也为她的作品增添光彩,使她画中听表现的意境更为独特。

《莲池书院图》 齐白石1933年

这幅画左上方的落款题识中因果两事兼而有之:“莲池书院图。吾曾保阳至莲花池游。观莲花池上有院宇,闻为挚甫先生曾掌教,大开北方文气之书院出。去年秋,北江先生赠吾以文,吾故画此图报之,以补挚甫老先生当时未有出。癸酉春二月,时居旧京,齐璜并记。”

《连塘脊鸰》 谢稚柳现藏中国美术馆

图中白莲碧叶几乎布满整幅画面,鸟语花香,充满灵气。莲花墨线勾勒后,先施以粉白底色,再用黄绿色层层晕出花瓣的明暗部分。白中透粉,突出了花儿娇嫩的肉质。而由瓣心泛出的萎黄,则暗示出此时已值晚夏初秋之季了。

《红花翠鸟》黄永玉

《红花翠鸟》是黄永玉众多荷画作品中的一幅,黄永玉被称为“荷痴”,不单是缘于他画的荷花多,还在于他画的荷花独树一帜。不同于传统国画讲究的“计白当黑”,黄永玉是“以黑显白”的方式将荷花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随着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刘海粟、林风眠、吴冠中以开拓者的身份融合中西文化,在探索民族文化与语言对立的问题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中西结合的开拓精神为我国荷油画语言的探索方面带来了新的前景,拓展了荷画的研究方向,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用油画来表现荷花绘画的艺术研究者。

《冰雪残荷(红蜻蜓)》1996年吴冠中

雅昌艺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