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士对护患关系中“过分行为”的感知——基于访谈18名比利时综合医院护士的扎根理论研究

 安老师 2016-08-07


在医院,患者攻击医务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护士更是易被攻击的高危人群,其结果给护患双方均带来不良影响,而此类过分行为发生的原因机制却不明确,2015年发表在《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的一篇《Nurses’ perceptions of transgressive behaviour in care relationships: a qualitative study》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者如何着手探究?首先,经文献回顾寻找目前研究的空白点,发觉对主题概念(过分行为)的界定(即何谓过分?)因人而异。虽然护患关系中该问题时有发生,但发生机制不明,且在综合医院对此鲜有研究,而有此经历的当事人最有感触,于是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锁定为综合医院的护士和患者。本文仅报告护士的研究发现。


本研究旨在从护士的视角回答2个探索性研究问题:(1)护患关系中哪些行为可视为过分?(2)其发生过程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研究设计选用扎根理论,贯穿持续比较分析,以理解和解释护士对过分行为及其严重程度的感知。


取样方法上,研究者最初采用目的取样,在一家综合医院基于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及病房而选择,之后则采取了理论取样,即在采访了9位护士后,又在另一家医院进行了取样,以便于评估不同医院文化病房管理氛围的可能影响。

访谈第15名护士时资料达到饱和,从后续的3名护士访谈中未获得新内容。至此,共选取了2所医院6个病房18名护士。


资料收集方法采用了半结构访谈法和现场笔记(田野记录),与人种志研究方法相似。


访谈问题为半结构式,引导研究者去理解过分行为发生的来龙去脉、社会情景及内在想法和感受。由此可见,此研究方法更接近于扎根理论的第三种模式--相互构建模式


资料分析相继采用了开放性编码(提示过分行为的特征和范畴)、归纳性编码(比较异同,归为彼此独立的九类)、主轴编码(将类别联系起来),以探索言行所蕴含的可能意义。


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通常用文字描述和图示两种方式表达。

资料分析后得到的9个类别最终归为两大范畴,即4项决定因素(包括病人因素和护士因素)和5项影响因素(3项护士因素和2项组织因素),交织于3个阶段:起因、解读、结局。


研究质量控制,通过使用研究者合众法(多位研究者参与分析),记录研究过程资料收集和分析并进来确保。下面摘取一段结果呈现,读者一方面可了解扎根理论是如何逐渐构建和呈现的;另一方面可从中对研究者分析思路加以审核。


在讨论中,作者结合既往文献对研究结果进一步解读。呼应最初文献回顾的问题,解释因人而异恰如仁者见仁:当事人是否觉得过分,不是取决于行为本身,而是取决于对该行为的解读。该现象包含的基本社会过程(扎根理论的特色)是BSPP成为一个好护士)和BSSP以业务为核心的执业制度)。护士对本分护士角色)的理解决定着对病人过分行为的感知和应对。护理工作蕴含着较多不确定性,在工作时间内,如何协调完成规定业务和应对突发需求,是护士面临的挑战。由此,提示了该理论在个人、组织及未来研的应用。


最后,欢迎有兴趣的读者通过下面的方式索取和阅读全文,仔细体会如何构建理论,如何呈现理论,如何利用文献,如何应用理论?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周宇彤副教授)

                

(文献来源:Vandecasteele T, Debyser B, Van Hecke A, et al.  Nurses’ perceptions of transgressive behaviourin care relationships: a qualitative study.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5,71(12):2786–27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