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进入到8月份了,夏日炎炎,每天汗流浃背,在城市的强大工作压力下,每天不是郁郁寡欢就是睡意朦胧……肿么办呢?旅游就是一兴奋剂! 在这炎炎酷暑里,我们当然需要觅一个既健康又清凉的净土,让人神清气爽,享受“心静自然凉”的胜境。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推荐一处国内顶尖的避暑胜地——杭州天目山。去天目山旅游,特别介绍住宿杭州天目山静雅居农家乐。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浙皖两省交界处,距杭州84公里,距上海270公里,在杭州至黄山黄金旅游线中段。 天目山之名始于汉代,相传汉武帝命东方朔为天下名山授名,东方朔来到天目山(当时称浮玉山),为其壮丽奇景吸引,见东西双峰各有一碧池,犹如双眸仰望苍穹,遂慨然名之“天目”。 素有“大树华盖闻九州”之誉的天目山,峰恋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之盛名,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当你走进天目山,奇石深谷,林间幽潭,古木宝刹,无一不让你陶醉、留恋和折服,尘世的疲惫与烦恼不觉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入清澈透明的清净世界,身心了无挂碍,了无杂尘。 天目山的大树王景区,以其狮子洞、四面峰、倒挂莲花、半月池、开山老殿、大树王、仙人顶等等自然人文名胜,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 从静雅居农家乐去大树王景区,有二种方式可选,一是在红庙坐车上山,到龙凤尖停车场,购票进入景区;二是从禅源寺那里购票步行上山,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的步行方式,当然,这种方式适合体力好的年轻人。 沿禅源寺东边公路,即可到达山门。 以下景观只有步行于千年古道,才能见到的。 进了山门,沿着满布苍苔的千年古道,途径“一里亭”、“三里亭”、“五里亭”、“七里亭”、等,步步台阶,步步高升,步步换景,所谓“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 一路行来,举目皆是参天巨树,浓荫匝地,森涛阵阵,大约因为空气中含氧量负氧离子特高,登山并不觉累。
狮子亭 高峰塔院 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祖庭在江西龙虎山的天师、道教创始人、道教大宗张道陵就出生在西天目山,并在此修炼多年。今西天目山有张公舍、张公洞等遗迹。 洗钵池,相传创建开山老殿的高峰禅师常于此处洗钵 以下皆为乘车上山也能见到的景观。 大树王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游遍了名山大川。有一年夏天,他慕名来到天目山,一看这里大树华盖,景观别致,不觉游兴大发,要上山一游。上得半山之中,乾隆已累的腰酸背痛,便倚在一棵柳杉下歇息。这时,突然一阵山风,乾隆刚坐下时,身上汗涔涔的,经此风一吹,不由打了几个喷嚏。太监大惊,为转移注意力,连忙问乾隆:“圣上看这棵树大否?”乾隆抬头一看,此树树冠如伞,遮天避日,径大枝粗,盘根错节,不禁脱口夸道:“大!大!”说完,用手去抱那棵大树,可哪里抱得过来。几个随从忙过来抱,还是抱不过。乾隆便解下玉带,方才围过一围。这时乾隆大笑道:“好哇!这大树系上朕的玉带,他真的成王了。”从此,这棵柳杉就被称为“大树王”。 后来,因为民众信其灵验,每每剥取树皮以求祛病消灾,天长日久,大树王已经寿终正寝,生命定格在那一刻,但身躯依旧屹立不倒,只剩下光秃秃的的树干,诉说着恒久的岁月里发生过的世事沧桑。 景区又另寻了一颗大树,命名为”新大树王“。 从大树王向东继续攀登,不远就是开山老殿,即狮子正宗禅寺,由高峰、中峰师徒相继开创,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寺前树木,经历600余年,蓊郁荫森,蔚为壮观。 五世同堂 在开山老殿下方悬崖上,是一棵最古老的银杏树,已有超过一万二千年树龄,在其基部世世代代已萌发出数十枝小植枝,故名五世同堂。 幻住庵 倒挂莲花 又称莲花台,有青壁石峰如同刀斧劈开,上有一方台,台旁石笋耸立,高数丈,五石分峙,各自高撑,状如莲花。传说元代高峰和尚为降伏睡魔,坐禅峰上三昼夜,疲惫下坠,山峰倒转,托住和尚。此峰由此得名。方台上,古有“西方庵”,后建“穿云亭”。 一线天,有195级台阶,非常陡。 四面峰 在倒挂莲花峰东方百米处,北连玉龙岗,三面临深谷,峰上有松树、杉树等,叶色翠绿,树冠如盖。峰突出众壑之间,居高临下,峭壁万丈,莫测其底,形胜险绝,峰前远眺,犹如万马腾云,脚下山峦起伏,林海苍茫,深谷幽壑,云蒸雾绕,色彩绚丽,如入仙境。明代慎蒙《游天目记》称四面峰,曰“深、邃、幽、寂、奇、丽六者兼之,古称蓬菜仙岛,真为不忝,此天目第一奇绝处也。”峰顶有立玉亭,驻足亭内,全山景色一览无余。大有“山峰皆在足,自己近青霄”之感。 四面峰上遥望山下的禅源寺 天目山之行,不仅是一次用心去登临凭吊和感受自然雄奇的过程,不仅是洗涤凡心乱意的一种方式,更是经受一次生命的感悟。 |
|
来自: haiwengdai >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