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加载图片 文 / 温丽虹 录歌、美化声音、上传到社区……中国的唱 K 软件长怎样,我们都已经知道了。 外国其实也有不少 K 歌软件,譬如 Glee Karaoke、Sing、StarMaker、Red Karaoke。借用选秀节目 ' 好声音 ' 制作的 K 歌软件 The Voice 虽然没有获得官方授权,粉丝们也玩得很嗨。 只不过,除了小部分翻唱爱好者,大部分西方人也还是没有玩过 KTV 和 K 歌软件。K 歌也没有成为西方年轻人的聚会必玩项。K 歌软件在西方是非主流,KTV 作为娱乐方式,在西方人的世界里更是小众中的小众。 东方人玩起来嗨到爆炸的 KTV,为啥在西方就是 ' 嗨 ' 不起来? 卡拉 OK 诞生:一群日本男人群嗨的产物 内陆的卡拉 OK 从台湾传入,而台湾地区的卡拉 OK 呢,从日本来。 日本人最先发明了卡拉 OK,日文中,kara-oke 意指无人乐队。 在日本,男人们希望下班后,晚上回家的时间 ' 晚一点,再晚一点 '。不是因为看腻了家里的老婆,而是因为,在日本,男人如果下班后没多久就回家报到,就是告诉邻居自己完全没有应酬,而没有应酬约等于无能。所以,为了假装自己有能耐,他们会聚集在酒馆和茶馆里聊天,延后回家的时间(真的很 ' 聪明 ')。无聊中,他们为了找乐子,想到了用电视和话筒组合起来,用来玩歌唱游戏,这种唱歌游戏就是卡拉 OK 的原型(卡拉 OK 就是无聊的产物啊)。 点击加载图片 1971 年,日本人井上大佑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由麦克风、扩音器和投币箱组成的卡拉 OK 机,可以提供无人伴奏,供唱歌游戏使用。井上和朋友把这种机器放置在日本酒廊里推广,一来二去,卡拉 OK 就作为一种娱乐游戏流行了起来。 井上在 1999 年被《时代周刊》评为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亚洲人 ' 之一,说他 ' 改变了亚洲的夜晚 '。但另一方面,因为井上大佑最初并没有想到要给卡拉 OK 申请专利,因此错失了大笔利用专利收获的利润。看看 KTV 目前在东方人圈子里的风靡程度,实在为他感到可惜。 不可否认卡拉 OK 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已经是一项全民娱乐。现如今,在中国沿海普通的小县城,大大小小地开上近 10 家 KTV 也没什么难度,它的受众囊括男女老幼,比广场舞还火。 这就是由一群日本男人群嗨而引发的蝴蝶效应。 点击加载图片 卡拉 OK 的诞生解决了一群日本男人群嗨的需求。到中国后,它成全了麦霸们的狂欢:麦霸们终于不用干嚎,还可以呼朋唤友地去 K 厅炫技。 之所以 KTV 能风靡,是因为它可以在 ' 自嗨 ' 和 ' 群嗨 ' 模式中自由切换。中国人用来搭配唱 K 的,时长是各种桌面游戏和酒桌文化。当轮到你唱,请尽情地自我陶醉。当轮你不唱或不愿意唱时,就和其他人聊聊天,喝喝酒,说不定还能认识朋友的朋友,拓展社交圈。 K 歌已成国人惯用社交方式 点击加载图片 这实际上是中国人 ' 酒局 ' 文化的一种,K 歌已经成了中国人习惯使用的社交方式。 嗨过一轮,中国人发现,KTV 这件事还有许多 ' 痛点 ' 没被发掘。 譬如,麦霸们离开了 K 厅,总觉得自己还是没 high 够。譬如,总有那么一些人在 KTV 里躲藏着,因为觉得自己歌艺不好又好面子。怕露怯而不敢炫技,掩藏着唱歌的欲望,但其实内心是想引吭高歌的。 于是中国有了手机端的唱 K 软件。它的卖点显而易见:移动便携,装在手机里在家也能唱。其次,美化声音的功能简直就是 ' 美音秀秀 ',对自己的声音没信心的使用者可以使用调音模式,一键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修饰。这些软件还能上传分享自己的歌曲、和熟人 PK,在家也能满足麦霸炫技的技能——软件开发者们不管什么软件都能开发出社交的玩法,让人沉迷。 点击加载图片 K 歌软件满足中国人自嗨的需求,上线后很快受到欢迎。以中国的一款唱 K 软件—— ' 唱吧 ' 为例,2012 年 5 月上线后,它仅用 5 天时间便超过其它各类手机应用,冲到 App Store 免费榜的榜首。易观智库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 2015 年第四季度,中国共有移动 K 歌的用户规模 5389 万人。足见中国人对唱 K 这件事的热爱,就算一个人在家,也想要过过唱瘾。 K 歌软件诞生后,曾经把用户在 KTV 包房中演唱的同步到唱 Kapp,让没有到场的朋友能实时收听的功能,诸如此类的功能没有戳中用户所以也并没有发扬光大。为什么?中国人在 K 歌这件事情上,甚少有人在认真欣赏其他人演唱,再说场外欣赏,就更没有必要了。 K 歌在西方仍是非主流 点击加载图片 尽管卡拉 OK 在东方是娱乐方式中的王者,但到了西方势头就弱得多。在西方,卡拉 OK 也是当地东方移民圈子里的游乐方式。 西方并不缺少爱翻唱歌曲的年轻人,为什么卡拉 OK 文化在西方流行不起来? 卡拉 OK 之所以能在中国流行,是因为中国人发现了用它来作 ' 局 ' 的价值。中国人善于做圈子,更善于在饭局上做圈子,还特别喜欢在熟人和熟人之间扩展关系。KTV 的模式,特别适合自己和朋友带上各自的朋友,互相认识,拓展关系圈。但这是东方人的文化。 点击加载图片 虽然我们默认西方是一个开放社会,但文化融合并不是容易的事。在西方国家,白人文化是主流,他们的 ' 局 ' 不在 K 厅,承载这个功能的是派对。所以西方的年轻人喜欢午夜去泡吧,或者去酒吧喝酒聊天,喜欢去郊游、户外活动。对于成长西方文化之下的年轻人来说,这些都是主流的娱乐方式,都是他们习惯的、固执地坚守的生活方式。 西方市场上并非没有 K 歌软件和 K 歌包房,只是这些店大多开在东方人聚集的地方,消费人群也多是东方人。许多西方人想唱 K,就必须去到东方人活动的地方,不方便是他们玩起 K 歌并不比泡吧嗨的一个原因。 点击加载图片 与唱 K 门店相比,K 歌 app 的情况好些。在西方,类似 Sing、StarMaker、Red Karaoke 等 K 歌软件已经铺开市场。即使如此,使用者也多是亚裔或者爱好翻唱的年轻人,并非主流人群。 说到底,东方文化和拉美文化、中东文化等一样,在西方只是众多外来文化中的一种,对于西方人来说可以尝试,但只是尝鲜。东方文化作为弱势文化向强势的西方文化传播很有难度,再怎么奋斗也很难成为西方的主流文化,更别说唱 K 只是东方人众多生活方式中,很单薄的一块。 西方文化中有固有的各种娱乐方式,卡拉 OK 可以被接纳,但注定只会是一种小众的娱乐方式。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胡说七道》出品人,(我们在找新媒体主编,编辑,运营,欢迎你的自荐或推荐),微信公众号:南七道,欢迎微信后台勾搭。本文由温丽虹完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