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三册82)

 办公用品专卖店 2016-08-07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三册82) 

                   第三册卷41-卷60 

           卷第五十九  释舍利品第三十七

                          问道人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三册82)  卷第五十九  释舍利品第三十七 - 云中老歌 - 云中老歌的博客
 

【经】复次,世尊,有二种法相:有为诸法相,无为诸法相。云何有为诸法相?所谓内空中智慧,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智慧,四念处中智慧,乃至八圣道分中智慧,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中智慧,善法中不善法中、有漏法中无漏法中、世间法中出世间法中智慧,是名有为诸法法相。

云何名无为诸法相?若法无生无灭,无住无异,无垢无净,无增无减,诸法自性。云何名诸法自性?诸法无所有性,是诸法自性,是名无为诸法相。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过去诸佛,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诸佛弟子,亦因般若波罗蜜,得须陀洹道,乃至阿罗汉、辟支佛道,未来、现在世十方无量阿僧祇诸佛,

因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现在诸佛弟子,亦因般若波罗蜜,得须陀洹道,乃至辟支佛道。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义,以无相法故,无生无灭法故,无垢无净法故,无作无起、不入不出、不增不损、不取不舍法故。

以俗法故,非以第一义。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非此非彼,非高非下,非等非不等,非相非无相,非世间非出世间,非有漏非无漏,非有为非无为,非善非不善,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何以故?憍尸迦,般若波罗蜜,不取声闻、辟支佛法,亦不舍凡夫法。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知一切众生心,亦不得众生,乃至知者、见者亦不得。是菩萨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识,不得眼乃至意,不得色乃至法,不得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

不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得诸佛法,不得佛。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为得法故出。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性无所有、不可得,所用法不可得,处亦不可得!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如汝所说!菩萨摩诃萨,长夜行般若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何况菩萨及菩萨法?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但行般若波罗蜜,不行余波罗蜜耶?

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菩萨尽行六波罗蜜法,以无所得故。行檀波罗蜜,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财物。行尸罗波罗蜜,不得戒,不得持戒人,不得破戒人。乃至行般若波罗蜜,不得智慧,不得智慧人,不得无智慧人。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持戒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尸罗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忍辱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羼提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行精进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毗梨耶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禅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禅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观诸法时,般若波罗蜜为作明导,能具足般若波罗蜜。

一切法以无所得故,所谓色乃至一切种智。憍尸迦,譬如阎浮提诸树,种种叶、种种华、种种果、种种色,其荫无差别;诸波罗蜜入般若波罗蜜中,至萨婆若,无差别亦如是,以无所得故。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大功德成就!世尊,般若波罗蜜,一切功德成就!世尊,般若波罗蜜,无量功德成就!无边大功德成就!无等功德成就!

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如般若波罗蜜所说正忆念;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其福何所为多?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我还问汝,随汝意报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诸佛舍利,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若复有人分舍利如芥子许与他人,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其福何所为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如我从佛闻法中义,有善男子、善女人,自供养舍利,乃至幡盖;若复有人分舍利如芥子许,与他人令供养,其福甚多!

世尊,佛见是福,利众生故,入金刚三昧中,碎金刚身作末舍利。何以故?有人佛灭度后,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乃至苦尽。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供养恭敬,华香乃至幡盖;若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与他人令学,是善男子、善女人其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如般若波罗蜜中义,为他人说,开示分别令易解,是善男子、善女人,胜于前善男子、善女人功德。所从闻般若波罗蜜,当视其人如佛,亦如高胜梵行人。

何以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即是佛,般若波罗蜜不异佛,佛不异般若波罗蜜。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高胜梵行人。高胜梵行人者,所谓阿鞞跋致。

菩萨摩诃萨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声闻人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罗汉道;求辟支佛道人学是般若波罗蜜,得辟支佛道。菩萨亦学是般若波罗蜜,得入菩萨位。

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欲供养现在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当供养般若波罗蜜!我见是利益,初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作如是念:谁有可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依止住者?

憍尸迦,我一切世间中,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婆罗门中,不见与我等,何况有胜者?我自思念:我所得法,自致作佛;我供养是法,恭敬尊重赞叹,当依止住,依是法。何等是法?所谓般若波罗蜜。

憍尸迦,我自供养是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已,依止住;何况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不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缨络乃至幡盖?

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中生诸佛。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求佛道,若求辟支佛道,若求声闻道,皆应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  

【论】问曰:何因缘故说是有为法、无为法相?

(【论】问:什么因缘说这有为法、无为法相?)

答曰:帝释赞叹般若波罗蜜,摄一切法,此中欲说因缘。有为法相,所谓十八空、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略说善不善等,乃至世间出世间,是名有为法相。何以故?是作相,先无今有,已有还无故。

(答:帝释赞叹般若波罗蜜,含摄一切法,此中想说含摄一切法的因缘。有为法相,所谓十八空、三十七品直至十八不共法;略说善不善等,直至世间出世间,这些是有为法的相。为什么?因为是作相,先无今有,已有还无。)

与上相违,即是无为法相。是二法相,皆般若波罗蜜中摄。有为善法是行处,无为法是依止处;余无记、不善法,以舍离故不说。此是新发意菩萨所学。

(与上面说的相违,即是无为法相。这两种法相,都包含在般若波罗蜜中。有为善法是行的地方,无为法是依止的地方;余下的无记、不善法,因为舍离了所以不说。这是新发意菩萨所学。)

若得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应无生忍,则不爱行法,不憎舍法,不离有为法而有无为法,是故不依止涅槃。是以经中说: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用无相法故,无生无灭等。以世谛故作是说,非第一义谛。

(如果得般若波罗蜜方便力,应无生忍,就不爱当行的法,不憎应该舍离的法,因为不离有为法而有无为法,所以不依止涅槃。所以经中说: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用无相法,无生无灭等。因依世谛作这样说,不是依第一义谛这样说。)

菩萨行是诸法实相,虽能观一切众生心,亦不得众生;虽能行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何以故?以得无所得般若波罗蜜故。佛可其所叹,菩萨常习是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何况余法?

(菩萨行这一切法实相,虽能观一切众生的心,也不得众生;虽能行一切法,也不得一切法。为什么?因为得了无所得般若波罗蜜。佛认可他的赞叹,菩萨常习行这样的行,甚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不可得,何况其余的法?)

帝释意念:若般若是究竟法者,行人但行般若波罗蜜,何用余法?佛答:菩萨行六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用无所得法和合故,此即是行般若波罗蜜。若但行般若,不行五法,则功德不具足,不美不妙。

(帝释意念:如果般若是究竟法,行人但行般若波罗蜜就可以了,何用其余的法?佛答:菩萨行六波罗蜜,将般若波罗蜜,用无所得法和合六波罗蜜,这样即是行般若波罗蜜。如果但行般若,不行其余的五般罗密,这样功德就不具足,不美不妙。)

譬如愚人不识饮食种具,闻盐是众味主,便纯食盐,失味致患;行者亦如是,欲除著心故,但行般若,反堕邪见,不能增进善法。若与五波罗蜜和合,则功德具足,义味调适;虽众行和合,般若为主。

(譬如愚人不识饮食所用的各种材料,听说盐是成就各种味的主要原料,便只吃盐,失去好味,导致痛苦;修行的人也是这样,因为想除著心,只行般若,反堕邪见,不能增进善法。如果与五波罗蜜和合,就功德具足,义味调适;虽然众行和合,般若为主)

若布施等诸法离般若波罗蜜,则有种种差别;至般若波罗蜜中,皆一相无有差别。譬如阎浮提阿那婆达多池,四大河流,一大河有五百小川归之,俱入大海,则失其本名,为一味无有别异。又如树木,枝叶华果,众色别异,荫则无别。

(如果布施等各种法离般若波罗蜜,就有种种差别;到般若波罗蜜中,都成一相无有差别。譬如阎浮提阿那婆达多池,四大河流,一大河有五百小川汇入,一起入大海,就失去了它们本来的本名,成为一味没有别异。又如树木,枝叶华果,众色别异,荫影就没有差别。)

问曰:荫亦有差别,树大则荫大。枝叶华果大小种种异形,云何无差别?

(问:荫也有差别,树大荫就大。枝叶华果大小种种异形,为什么说无差别?)

答曰:蔽光故影现,无光之处即名为荫,荫不以大小异形为义。

(答:蔽光而影现,无光的地方即名为荫,荫不因大小异形作为它命名的根据。)

问曰:行般若波罗蜜,受诵乃至正忆念,此事为难;书持般若经卷与他人,为易,功德尚不应等,云何言胜?

(问:行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直至正忆念,此事为难;书持般若经卷给他人,容易,功德尚不应等,为什么说胜过?)

答曰:独行读、诵、正忆念虽难,或以我心故功德小。以经卷与他者,有大悲心,作佛道因缘,无吾我故,功德为大。如佛问帝释:若人自供养舍利,复有人以舍利与他令供养,其福何所为多?

(答:独行读、诵、正忆念虽难,或因为我心而功德小。把经卷给与他人的人,有大悲心,作佛道的因缘,因为无吾我,功德为大。如佛问帝释:如果人自己供养舍利,又有人把舍利给与他人使他供养,他们的福那个多?)

答曰:与他人令供养得福多,以无吾我、慈心与故。佛虽不用福德,见有如是大利益众生故,是以入金刚三昧,自碎其身。

(答:给与他人使他人供养得福多,因为无吾我、慈心给与。佛虽不用福德,见对众生有这样的大利益,所以入金刚三昧,自碎己身。)

问曰:若福德在心,佛何用碎身如芥子,令人供养?

(问:如果福德在心,佛何用碎身如芥子,让人供养?)

答曰:信净心从二因缘生:一者、内正忆念,二者、外有良福田。譬如有好谷子,田又良美,所收必多。是故心虽好,必因舍利,然后得大果报。

(答:信净心从两个因缘生:一、内正忆念,二、外有良福田。譬如有好谷子,田又良美,所收必多。所以心虽好,必因舍利,然后得大果报。)

佛既可其言,复更自说:有人书写经卷与人,复有人于大众中广解其义,其福胜前,视是人如佛、若次佛。如佛、若次佛,义如先说。

(佛既认可他说的道理,又进一步自己说:有人书写经卷与人,又有人于大众中广解它的含义,这样做的福胜过前面,视这样的人如佛、或次于佛。如佛、若次佛,的意思如先前说的。)

佛以二种因缘,证般若波罗蜜为胜:一者、三世圣人从中学,成圣道;二者、我以此法故,得成无上圣,我今还师仰此法。法者,诸法实相,所谓般若波罗蜜。

(佛用二种因缘,证明般若波罗蜜为胜:一、三世圣人从般若波罗蜜中学,而成圣道;二、我因为用此法,得成无上圣,我现在还师仰此法。法的意思是指一切法的实相,所谓般若波罗蜜。)

憍尸迦,我更无所求,而犹推尊般若供养,何况善男子不以种种供具,供养般若波罗蜜?此中说因缘:般若是菩萨根本因缘,菩萨是诸佛根本因缘,诸佛是一切世间大利益安乐因缘。

(憍尸迦,我再也无所求,而犹推尊般若供养,何况善男子不用种种供具,供养般若波罗蜜?此中说因缘:般若是菩萨的根本因缘,菩萨是一切佛的根本因缘,一切佛是一切世间大利益安乐因缘。)

是故声闻、辟支佛人,欲疾安隐,入三解脱门行者,犹尚供养般若波罗蜜,何况菩萨!供养具者,所谓以一心听受,乃至正忆念,及以华香乃至幡盖。

所以声闻、辟支佛人,想快速安隐,入三解脱门行的人,犹尚供养般若波罗蜜,何况菩萨!供养具是指,所谓用一心听受,直至正忆念,及以华香直至幡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