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罪恶,以自由之名发出

 gudian386 2016-08-07

文|乔木 / 辑| 乔木/ 图| 网络

双城记

罪恶,以自由之名发出

书里原句是:自由啊,多少罪恶是由你的名义而出来的。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位牺牲者——罗兰夫人,她没有死在所谓残暴的封建主手中,没有死在饥饿与贫穷的手中,而是死在了热血爱国的善良人手中。

双城记的开头便揭示了那时的一切: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睿智的年月,那是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

在那个混乱的法国,阶级矛盾异常激烈,贵族视平民的性命如蝼蚁,碾死一个孩子,扔下一枚金币就可以扬长而去;买不起酒的平民争抢着趴在地上喝不小心洒落在砖缝的红酒。

突然轰的一声,自由平等的理念在民众中炸开了,潮水般的人群拥挤着攻占巴士底狱,释放被困囚犯。狄更斯生动的描写了当时的场面,我的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北上广高峰期拥挤的地铁,不过都一样:人们都是在推搡中被迫前行。

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样也是混乱的,残暴的,粗鲁地劫富济贫,滥杀无辜,株连九族。无疑是把法国从一个地狱推到了另一个地狱,只不过这次多了一层民主自由的外衣。

革命前,对贵族来说,那是最好的时代;革命后,则成了最糟糕的时代。平民反之。阶级之间的互相残杀,冤冤相报究竟何时能了?

石缝里猩红色的酒水成了血水,永远也不会褪去

故事的感情线相对简单,男主的父辈是冷血残酷的侯爵,害的女主父亲坐了十几年牢,但人家不计前嫌还是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结果男主又自己作死,为了那个已经臭名昭著的姓氏的荣耀偷偷回巴黎,见曾经的下人最后一面,结果被抓了。民众后来辗转反侧发现了男主家族的种种恶行,打算把他铡了,男二为了女主有个完整幸福的家,和男主来了个狸猫换太子,最后自己被铡了,女主一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这种万年备胎的感情线在时下虽然见怪不怪,但放在当时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中看,男二卡顿的“仁爱”与早已让复仇杀红了眼的民众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死是祥和美好的,成全他心爱的露西的同时,他也终于发挥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再如他所想的自己是个废人了。

听多了“凭什么”,突然见到一句“心甘情愿”,就像有一双手猛的揪住了柔软的心脏。

值得欣慰的是,卡顿临死前的愿望,那个露西幸福快乐的梦,那个理想世界的梦,实现了大半,我们也记住了他那颗永恒圣洁的心。

致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