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武之人都应该看看:浅谈师徒关系

 宗放 2016-08-07

浅谈师徒关系之古代篇

古代习武最终都归于心诚

师徒,在古代社会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而在当今社会却遇到新的课题。

我们以前讲五伦:天地君亲师。然真正在社会中运转的力量,其实有三,即君、即亲、即师,也即皇权、家世和师门。如果一个人系出贫寒,难在社会中晋身,那么可以从师门鱼跃。

因此,在我们的先祖们观念里,师门非常之重要。相反,对于老师,择徒授艺也是其一生“重中之重”的抉择。

通常在古代对于从学之人,都以弟子相称呼。虽都叫弟子,其实有区别。大多数弟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学生。在弟子之中,又有记名弟子、入室弟子、关门弟子等称谓(传统时代分的更细致,有记名弟子、入门弟子、登堂弟子、入室弟子、关门弟子、衣钵传人等不同的的叫法和区别,本文暂分三种)。记名弟子为学生之中有较好综合素质者,为老师所认可,加递拜帖,记下名字,成为后备,也有试用考察的性质,师父交给一些东西,来考察这个弟子的勤奋刻苦、专一不二、能力才气、身体根骨、心性品德、悟性智慧……等等。一旦通过考察,则进入列入门墙、登堂入室等逐步高级的学习阶段,成为老师欲相倾授之人。

要想成为入室弟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学生能够交给我十条干肉,就可以跟随我学习。这只是针对一般学生而言。那么怎么才能做孔子的入室弟子呢?孔子没有说。

然而在武术圈里面,有很多关于选师择徒的故事,说起来也蛮值得玩味。

首先说徒敬师的故事。

武林中口耳相传,说杨露禅教王爷,每有新的内容,要收一盘金子。王芗斋教一个桩就得一根金条。李小龙为学木人桩为他师父叶问在香港买了一套房子,也有的说李小龙买了房子,叶问也没教。

那么,有人问了,难道都是这富贵的学法?如果没那么多钱,就没有办法学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学法。

网上流传当年陕西大户杨鹏当年学六合大枪于侯平西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杨艺成之后,开始带徒弟,有弟子冯玉魁深知杨家不缺金银,论财力杨鹏拔根汗毛都比冯玉魁的腰粗,人家不靠教武养家,那怎么办?于是就在三九天黄河结冰的情况下,冯玉魁打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黄河大鲤鱼送给师傅。后来又发现杨鹏爱吃醪糟,于是专门跑到江浙一带学做醪糟。回来之后,每天先为杨家打扫庭院,然后再做一碗醪糟奉上。如此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终得真传。

晚清北京花拳宗师听说一位王爷内家功夫了得,然王爷地位太高,家道又极为富庶,花拳宗师难以找到接近和打动王爷的办法,忽生一念,遂每日把王爷府门口道路打扫的干干净净,坚持多年,从无间断,终于雪后某一天,王府的为其门打开,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花拳宗师最终得到王爷内家绝学,成为京师武林佳话。

所以,对于理想的师徒关系来讲,有时在乎富贵,有时在乎心诚,最终都归于心诚。

徒弟尊敬师傅,师傅也要爱护体谅徒弟。

师爱徒的故事很多,以近代杨澄甫宗师为例,他就常常为贫困的徒弟炖牛尾汤,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保持良好的体质。杨澄甫还非常注意提携弟子,支持和委派弟子去各地把握的发展的良机,弟子四处开花,盛极一时,影响直达今天,遍满全球,为祖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所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师傅要爱护徒弟,交给徒弟真功夫真品德,并扶持徒弟的事业发展,最终徒弟会把师父的荣耀传遍天下,以回报师傅。

中华自古以来,师徒相先后,以心传心,法脉相接,共同造就了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因此在古代社会中,紧密的、重要的师徒关系是双方都着意维持、努力营建的。                  

浅谈师徒关系之现代篇
现代习武师徒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先从徒弟方面,谈几个问题:

1要慎重择师

先设个观察期,师傅的队伍从来都是鱼龙混杂,轻易拜师容易受骗。即使拜到了有功夫的师傅,受各种因素所限,很多老师终生都教不出高手,你跟着他也是白学。师门历史是否辉煌、师傅的功夫、人品、性格、修养、是否过于保守、是否善练不善教,教出过什么高水平的徒弟……等,都是关乎你今后能否学有所成而需要了解体察的关键因素。

2要明了初衷

自己到底想学什么,想要什么。养生、内功、拳架、推手、散手、……都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不断修炼都深不可测,可因身体、兴趣等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取舍。另外,还有追求功夫、休闲娱乐等很多差别,有的人本是休闲娱乐的健健身的,后看到这个师兄拳架打得好,那个师弟散手练得好,就心生嫉妒,进而对师傅不满,忘了自己的初衷。又如推手,传统的、竞技的……等各们各派,风格多样,各有千秋,追求不同,标准有异,学子要想好自己到底喜欢那种,适合那类,避免博而不精,看花了眼,功夫上不了身。

3要自敬敬人

一旦拜师要始终在各种场合以师为先尊重师傅,尊重师傅就是尊重自己。即使在师门内各种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出现新状况,使自己必须选择离开,也要懂得进退有序,好合好散,保持最后的风度与尊严。师选徒三年,徒选师三年。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在说师徒相处并不容易。不能把师徒关系想象的过于简单。不能把产生纠葛的原因都推给对方。因为人和人相处,其实质上是两个人的教育背景、社会关系、财富和地位、价值观、道德观、性格……等种种的交融和碰撞。如果两个人本来属于不同的类型,是无法对接的,出现矛盾,实属正常。客观冷静,宽容和谐是必须的。

4要懂得付出

包括时间、财物、刻苦、勇敢但当责任等。有付出才有回报,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临到事头容易犯糊涂,错过了人生难得的机遇。这里着重说一下收费问题,因为我们前几十年,传统规矩破坏,流行免费教拳,以为免费教拳才高尚,结果毒害了很多人,没能树立正确的学艺观念。其实人要是把钱看得比艺重要,那只能守着钱,而得不着艺。

5要学会感恩

没练出功夫的容易把责任推给师傅,反之,练出功夫的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易把功劳归给自己,忘了师傅的传帮带。这是当前的通病。师傅见了多么寒心,以后会更加保守,师傅当还有很多绝技,传授肯定难以为继。大量的传统武术精华,被老师傅们带进棺材里,没能传下来,造成传统武术实战力退化,此为主要原因。

说了徒弟,让我们再从老师这个方面来讲讲,因为作为徒弟难免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所以作为老师,需要更加的自律和隐忍。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要改变观念

练拳之人受传统熏习很深,在和徒弟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家长式的作风。而这种家长式的作风,起初往往会得到学生们的推助,因而可以施行。但是时间久了,往往也会因此而损害师徒之间的感情。做个类比。现在家庭之中,家长式的作风都已经不常见了,甚至名称都由家长变成了监护人了。想想看,这种作风能在师徒之中长久盛行吗?

2要共赢双赢

老师教有所获、学生学有所得,一获一得之间达到一种平衡,那一方偏颇了,都不好。

3要有教无类

不能趋炎附势,这是师者修身的要点。眼里只有高官富豪,这不是祖宗的规矩。各层人士只要品德良好,真心向学,都要一视同仁。在收费上,可区别对待、以节俭为本。如果你的学生身居高端,收费可以高些。如果你的学生是小中产白领,应该明白现在的中国社会,所谓的中产阶级是蛮辛苦的;甚至大多数很窘迫,妻要胭脂、子要进学,少有人财务自由。提倡节俭,也有利于师徒之间,细水长流,互敬互让,保持一种长久的和谐关系。

4要规范透明

凡和徒弟们有关的,多和他们商量,进而建立规范。有了规范之后,大家照着做,而且往往会有同学从中管理,师傅也乐得轻省。不好规范化的,把话说到明处,真诚相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解。

5要善于沟通

师徒就像一家人一样。一家人不沟通也会累计误会,最终爆发矛盾。所以师徒要通过多沟通,彼此之间增进相互了解,放下戒备,消除误会,敞开心胸,找到利益共同点。慢慢再建立起信任关系,营造起身边一个小的文化圈。而且对于沟通,师傅要善于主动,因为徒弟往往顾虑多多,不敢多言。我真诚希望每个师傅都能够籍者真诚的沟通,建立起这样一个文化圈,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学子,不但武功进步,还要情感快乐,并能获得心灵上的成长。

6要因材施教

对不同特点的徒弟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还要善于消除徒弟间因此产生的误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