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被遗忘的建筑师-吕彦直(中国)

 Ruogu_Design 2021-01-27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建筑师,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建筑师;
他设计了两座千年古都上的地标建筑,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
他说:“中国之建筑式,因于其体式之单纯,布置之均整,常具一种庄严之气韵,故中国之建筑式为重要之国粹,有保存发展之必要。”
他就是吕彦直。

 南京中山陵
经典设计1
▲中山陵既是一座纯中国式的陵墓,又有区别于以往所有中国的封建帝王陵墓。

颜色上,用民国国旗中的蓝色为主色,以蓝色的琉璃瓦顶取代了皇帝专用的黄色琉璃瓦顶。功能上,以祭奠活动的公共性取代了以往皇家祭奠活动的私人性。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警钟形图

▲中山陵设计既能保存中国建筑的传统形式,他的陵园的边界又略成警钟形,暗含着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的精神。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既有深刻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从底下往祭堂上看,看到的全是台阶,看不到平台,越往上走越陡,据说那意味着革命道路的艰辛。而从祭堂上往下望却只看见平台,那意味着革命胜利后道路变得平坦。

广州中山纪念堂
经典设计2

它是整个国民政府时代寻找民族国家的建筑形象中的一个里程碑。在它所体现的宏大风格而言的话,应该属于国家级建筑,应该是表达国家形象的一个最佳的代表。它是占地6.2万平方米,大堂外高52米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

它是当时全亚洲规模最大的会堂式建筑,亦是迄今为止全球三百多座中山纪念堂中最大的一座。主体建筑由蓝白红三色为主色调。象征孙中山先生的自由、平等和博爱思想。

因为内部使用了西方的钢架结构,所以主体建筑八角大厅的跨度达71米,内部却没有一根柱子遮挡视线。

大堂内可以容纳5000人。在当时可容纳5000人的大会堂屈指可数,更何况是在以木质结构为主的中国。
▲两侧的大堂内,出入口有十一个,便于疏塞,非常的人性化,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超前的设计理念。
▲整个设计是以中式的样式和西式的结构相结合。
▲吕彦直曾说过:“公共建筑为吾民建设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当采取中国特有建筑式,加以详密之研究,以艺术思想设计图案,用科学原理行构造”。

两封信
 最后的信件

当年吕彦直在上海养病的时候,他曾经写过两封信,一封是写给他远在北京的未婚妻,严复的女儿严璆。让严璆不要再等自己了。据说当年严璆收到吕彦直的信的同时,也得知了吕彦直已经病逝的噩耗。严璆悲痛欲绝,到了北京西山出家了,终生不嫁。

而他的另外一封信是写给黄檀甫的,信中他要求黄檀甫以及他们的同仁们务必按原计划完成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并且要妥善保存好所以的图纸以及资料。

在笔者看来他是个天才,但他同时拥有幸与不幸。庆幸的是他用自己的所学使所设计的建筑在中国的建筑史上画上浓重的一笔。不幸的是他在还未完成他的使命就与世长辞,当时他才35岁,这个年龄正是一名建筑师拉开属于自己序幕的时候。

可正是这样的他铸就了我们心中的吕彦直。


本文小编


目前是南京三江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的一名大四学生。热爱建筑设计。

最喜欢的建筑师是高迪,他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才属于上帝。”每当看到他运用的曲线,在光线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呈现出流动的形态,感觉整个世界都温柔起来了。


「设计疯语」:若谷设计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确做得不足,感谢热爱建筑的小编的投稿。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