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加一族说低碳系列之三:21世纪的高科技工人培养(下)

 战略与时政 2016-08-08
紧接着上一回,这回有点长,不过请耐心的看完: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化,信息化,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走高科技发展的产业刻不容缓,而打造一支技术大军也是当务之急。中国的技术工人培养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市场需要,以及国家的需要。
不过很可惜,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从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已经全面滑坡。现在的教育体制,根本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远远比不上毛主席时代。当时大学生的确少,但是真正能干,技术能力高超的技工很多,而毛主席的“八级技工”制度,也是很合理的。正是这些技工,撑起了新中国的工业,正是这些人,在两弹一星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毛主席时代的很多技术工人的制度,都有其优越的地方。我们今天,应该学习拿来主义的精神,继承其精华。
经过洒家这些年的细心观察,研究,分析,思考。终于找到了一条既传统,又创新,既经典,又时尚的技术工人培养和开发的道路: 就是“作坊”+“学徒”,理论联系实践,“产,教,研一体化”。这是从古代,到近代,从西方到东方,几百年来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这个法子,才是培养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的必由之路。我会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典型的例子里面,详细的说明这一点。
在此,我要先声明一个概念,什么叫“技术工人”。什么样的人算是技术工人呢?从狭义来讲,就是工厂里面,在流水线上,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不过我愿意把这个概念扩大一点,在全球化的今天。只要是掌握了一定得特殊的技术(一般人不具有的)人才,在特定的场所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主要以动手+仪器),从中获得合理报酬的人才。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第一,不同于应试教育,技术工人都要动手,或者只是用手,或者借助仪器,工具,这个和坐办公室的要区分开来。第二,技术必须要在特定场所发挥。一般指车间,实验室。古代的作坊,染坊,都是这一类。
如果从一个广义的角度来讲,汽车修理工,水管工,木工,电工,都是技术工人。在欧美,这种技术工人的工资要远远高于办公室的白领。我在加拿大,在这里一个有牌照的汽车修理工(技师mechanics)的工资,是每小时 80 加币(500多人民币 /小时)以上。如果是高档的车子,估计价格要翻倍。而一般的公司白领,一小时工资只有 20-30加币,所以技术工人,在国外是很吃香的。在国外,坐办公室的白领是低收入,中等收入者,而做技术的蓝领,是中高等收
入者。而在中国,技工以后也会受到很多重视。工人的地位,会大大的上升。
案例一, NBA 打篮球的技术工人的最梦想的地方!“产教研一体化”培养,开发一流球星的典型代表。
如果再扩张一点概念,掌握特殊技术,在特定场所发挥自己技术力的人就是技术工人。那我们广大球迷喜闻乐道的NBA球星,说到本质上,就是技术工人!(在这里,没有任何贬低球星的意思,在美国,从事技术工作的蓝领的单位小时收入,是坐办公室的白领的3-4倍!人家老美可不是白痴,这才是真正的重视技术,重视技术人才的大国风范。而中国由于受到传统的文化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技工]治于人,才会导致技术工人的地位被低估。)
NBA为啥能够风靡全球,说白了,就是他的球员的技术一流,它汇聚了世界上几乎85%以上的一流的篮球运动员(技术高超的工人)。这些球星(技工)在一个特定的场所(球场,比赛)发挥技术能力(投篮,灌篮,过人,突破,防守,盗球,抢篮板球,罚球,),赚取丰厚工资,以及一系列额外收入。这也说明了一点,靠技术吃饭,绝对可以发大财。NBA的球员的在比赛中的得分,篮板,盖帽,助攻,抢断,5个技能,联盟都有极其细致的统计,而且名叫“技术统计”。证明了老美不是白痴,人家可是深刻地了解了这个行业的本质,把球员当做技术工人来评估的。
这个伟大的发现,就是看到了NBA成为一流的本质。毛主席说过,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人,而NBA的成功,在于球员一流,这是根本!它绝不是国内的所谓的那些二流的“财经分析”栏目所说的那样。说NBA的成功,在于市场营销,在于广告开发,在于商业规划,在于制造悬念。这些都是舍本逐末的言论,绝对到不了事物的本质。如果说到人家成功是营销好,中国完全可以学到,可以搞本土化,搞CBA,把CBA也打造的跟NBA一样啊,怎么就做不到呢?CBA为啥就混的这么差呢?关键还是国内的球员能力太水。亚洲一流,世界三流!市场,营销,广告,这些东西太容易复制了,根部不是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差距的本质在于,中国的球员和NBA的球员平均水平天差地远,除了进入NBA并且能够打上比赛的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只算一个过客,参赛很少。
打一个恰当的比喻,篮球场上的5个位置,中锋,大前锋,小前锋,控卫,分卫。就是五个不同的工种。这五个位置的球员,就是五种技术工人。当然有一些全能的,可以打两到三个位置的球员。那是技工中的优秀的人才,一专多能。刚刚进入联盟的新秀,算是一级二级技工(天才少年詹姆斯,科比,韦德等人除外)。之后有一定能力的角色球员,中产阶级条款的球员,是3-4级技工。重要的角色球员,年薪在千万上下的,是5-6级技工全明星球员,球队的顶梁柱,比如姚明,加内特,邓肯之类,算是8级技工。天皇巨星,乔丹,科比,詹姆斯(可能差点),算是高级工程师。NBA的成功,就是存在这么多篮球技术高超的工人,在特定的场所(球场)比赛竞技,发挥自己的看家本领,从中获得丰厚的收入,和数不清的荣誉。唯一不同的是,运动员的技术,和身体是紧密结合的,对身体的依赖很大。而且NBA运动员很难一直打到40岁。属于吃青春饭,而一个做一般技术的人才,不出意外,可以一直工作到65岁退休。
而中国的姚明,易建联,在进入NBA之后,名利双收,个人能力和水平逐渐提高。并且为中国国家队在奥运,亚锦赛,立下赫赫战功。他们的进入NBA之后,水平和能力要比在CBA的时候强大了很多很多。而且,很多NBA的新秀,从一个菜鸟在经历NBA的几年锻炼,水平大幅度提升,工资翻番,大有人在。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我的发现,这得益于NBA的一个特殊的球员(技术工人)培养,训练机制。就是“产教研一体化”,技术开发和实践相结合。
说道“产”,就是产业,就是打比赛,实践。球员通过紧张,刺激,高密度,高对抗的比赛,把自己的技术磨练的相当扎实。要知道,训练和比赛是不同的,很多人训练的东西到比赛实际应用都要打折扣,这就是环境的影响。毛主席说过,只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只有在比赛中把学习的技术固化,通过不断重复,尝试,才能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举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就说学习开车,那就是一个技术活。学员即使看着说明书,倒背如流,但是如果不实践,不自己开车,永远都学不会,这就是技术掌握,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不是会背诵知识点,就行的,必须通过实践,领悟,掌握。英语里面也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
说道“教”,就是NBA的球员训练,十分细致,科学。而且很多教练组,会看录像,帮助球员开发新的技术,很多退役的球星(比如天钩贾巴尔)被球队返聘,教导年轻一代的球员,还有球员之间互相学习,借鉴。就是在这个环境下,球员水平会迅速增长。没有老队员的“传,帮,带”。没有资深教练的悉心教导,球员的水平不会这么快的提升,这也是NBA夏季联赛的重要功能,易建联去开小灶几个月,实力明显提升。
说道“研”,那就是更关键的一点:技术战术开发。教练组,会仔细研究某个球员的身体特征,打球习惯特点。帮助球员研究出适合自己身体的新技术,较正投篮姿势。学习先进的战术体系。也是球员迅速提升的关键。
最后,再次补充一点,对于技术人才,场所和平台是很关键的。离开了平台,就等于鱼儿离开了水。这次NBA搞劳资纠纷,结果比赛停产。导致球员收入锐减,球星的影响力也下降。这是双输的局面。
案例二,美国华尔街,金融操盘手聚集的地方。“作坊”+ “学徒”制度的典型。
华尔街的金融高手,操控着美国,乃至全球的大宗商品的市场。包括黄金,白银,小麦,原油,股票,期货,基金等等金融衍生品。真正的高手,那些资深的操盘手,都是“学徒”,由有经验的,资深的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才不是学校里面读几本书,考到学位就能干得了的。真正的能人,都是这样出来的,通过统一的应试教育,很难培养出可用之才。
案例三,德国,欧洲,北美的技术工人培养。 执照比学历管用。
这些方式,差不多。也是学徒制度。一般高中生毕业了之后。可以参加技术学校(college),在德国,可以学习修车子,跟着老师傅学徒。理论结合实际,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结合。学徒两年学成之后,可以考执照(certificate),要通过文化知识,外加实际动手操作。有了执照,就可以工作了。
洒家现在也在努力争取加拿大的职业工程师 (P. Eng / professionalengineer)执照,它也需要文化课,外加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工作经验必须是在一个职业工程师的指导下,做相关的工作才行。这是要求很严格的考核,不过一旦拿到了执照,那么找好工作也不难了。
案例四,中国古代的戏班子,郭德纲老师的德云社 艺人(技工)培养的模式
说了西方,欧美的例子,现在回到中国。说句实话,中国古代也是这样培养人才的。清代的京剧梨园行,都是师父(角儿)带着徒弟,平时练功,培训。晚上演出,演出的同时,还要开发新的戏曲。你看过电影《梅兰芳》,《霸王别姬》就知道了。都是“产教研一体化”。产就是演出,唱戏,教,就是师父带徒弟。生旦净末丑。研就是开发新的节目,改戏。(《梅兰芳》里面青年梅兰芳要改戏,十三燕不允许,可是他改了之后成功了。)在中国古代,很多艺人学艺,都要住在师父家里面,耳濡目染,学艺好多年。才能出徒。当然了,旧社会的帮师娘打洗脚水的做法不太可取,不过不能因此否定了徒弟和师父住在一起学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近代中国,郭德纲老师的德云社异军突起,挽救了相声。德云社的相声演员,青年演员实力都很不错。这个模式也是回归了培养技术人才(相声演员)的规律。“学徒”制度,师父带徒弟,产教研一体化,演出(产),收徒学艺(教),开发新作品(研),一条龙。才有今天的这么红火。其实说白了,相声演员,京剧演员,都是技术工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在剧场,靠技术吃饭的。艺术,讲的就是手艺(技术)和营销(卖技术吃饭)。
案例五,毛主席时代的技工八级工资模式。 不看文凭,看能力
这是历史上证明比较合理的对待技术工人的,不错的模式,技术工从学徒开始,随着技术能力提升,一级一级升级涨工资,不升职,靠本事吃饭,不看文凭,看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分配制度,而这个好制度,在改革之后,被放弃。而用人单位只看文凭,不看市级技术,导致中国的技术人才快要断档,此祸害人不浅。
中国现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教育产业化,以流水线作业的方式,灌输一门一门课,不结合市场,不结合实际,培养一堆一堆大学生,光有文凭,没有本事。偏离了技术人才培养的传统!要知道,流水线只能造物,把它用来打造人才,绝对是南辕北辙,必败无疑!!!
总结: 分析了那么多的案例,我可以得出一点:技术工人的培养,刻不容缓!而且培养的模式,有,且只有一种:
恢复学徒制,恢复作坊制度,理论和实际动手相结合。产教体研一化。放弃学历文凭,只看执照。
洒家会带头建立培训中心,为中国的将来培养低碳方面的技术人才。并且开发技术,从事高科技的研究,把教育,技术产业化,技术的学术研发结合起来。恢复学徒+ 作坊(实验室)制度。不拘一格降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