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我的狂欢

 nizijun 2016-08-08

自我的狂欢

作者:周方平
 

一场简单的器械舞蹈配合光影创造出来的开幕式,在典型的巴西桑巴狂欢中达到高潮。如果你还在为此前的众多负面消息所担心,那么,在一个八万人齐齐舞蹈的狂欢过后,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花销仅为伦敦的十分之一,仅此一点,就让不少人为里约担心。然而,总导演梅里尔斯很聪明,没有庞大的群众演员,缺少高科技的电光色影,甚至有些表演者还是身穿自己的服装上台,但他以出色的时空调动、光色视觉感,同样创造出一个美轮美奂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梅里尔斯讲述着巴西的过去未来。

也许正是有了此前的过分担心,里约奥运开幕式给人以足够的惊喜。它充满震撼,冲击着人们的心灵,林林总总的色彩、后现代的弯曲线条、简约的叙事风格,都让人过目难忘。名模吉赛尔·邦辰那一分钟的走台,表面简单朴素,骨子里却透着华贵高傲,而这,正是巴西人直白地带给世界的核心信息。

有怎样的“料”,做怎样的“菜”,里约给奥运开幕式提供了足够好的范本。除了最贵的名模邦辰,还有最著名的导演梅里尔斯、84岁的桑巴老艺术家、音乐家汤姆·若宾的孙子丹尼尔·若宾、国宝级的歌手保利尼奥·达·维奥拉,巴西人把自己最著名的艺术家都搬了出来,即便演出有些松散,但无疑可以给整台秀加分。

绿色环保、拯救地球,这是近几届奥运会开幕式都或多或少在叙说的主题,即便巴西人想出了“里约奥运遗产”——“每位运动员种一棵树”这样的好点子,仍不足以说明其立意就更加卓尔不凡。但巴西人通过场内矗立的一个个容器柜,巧妙地将入场的运动员与道具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强了运动员的参与感与使命感。

整个开幕式到了结尾部分,便是巴西式的狂欢。对于巴西人而言,没有过不去的难事,没有留过夜的悲伤。不狂欢无巴西,这种演员与观众的上下联动,清晰地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包容、平等”的信念。

无需对比。开幕式,就是一场自我的狂欢。就这点而言,里约奥运,开了个好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