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7亿人民币造一个鸟车站,值吗?

 alayavijnana 2016-08-08

前不久我去纽约,一个台湾朋友问我,你有没有去看那只鸟啊?


“就是世贸中心的那个地表最贵车站啊,3月初造好对外开放了。据说当初为了运又长又重的钢架,把整个曼哈顿都给封闭了。”

我当然知道那个车站,我到纽约的第二天,就颠颠地跑过去朝拜了。



这个车站的建设过程一波三折,2004年开工,原计划2008年建成,结果工期一拖再拖,造价也一再追加,从最初的2.2亿美元一路飙升到将近4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67亿。


这十多年,每个纽约人经过这块建筑工地,心里大概都会嘀咕两句,这家伙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建好啊?


花那么多钱,就为了建一个车站,到底值不值啊?



好在,现在终于建好了。世界各国的游客到了纽约,又多了一个非去不可的景点。


整个世贸旧址的重建工程都已经接近了尾声。现在这里矗立起了五座摩天大楼,此外还有911纪念馆、911博物馆、自由公园、表演艺术中心,再加上这个鸟车站,曾经的一片废墟,如今已经重新恢复了活力。世贸附近的地价也重新飙涨,我一个朋友几年前在邻近的翠贝卡区买的一套公寓,现在价格已经翻了一倍。


车站坐落在世贸中心2号楼和3号楼之间,从很多角度都能看到,洁白、优雅,又肃穆、庄严,散发着耀目的光芒。




之所以叫它“鸟车站”,当然是因为外形像一只舒展着巨大翅膀的大鸟。



说是车站,其实正式的名称是“世贸中心交通枢纽”(World Trade Center Transportation Hub),这里是纽约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也是连接新泽西州和纽约的州际地铁系统 Path 的终点站。


新泽西和纽约一河之隔,地铁只要坐一站,所以很多在纽约上班的人都住在新泽西,工作日每天有将近5万通勤客搭乘 Path 到达世贸中心,再换乘纽约地铁。


911事件后,原来的 Path 世贸车站也遭到了破坏。本来只是想建一个普通的新车站代替,但考虑到遭受重创的纽约需要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建筑来重新塑造纽约精神,加上美国联邦政府又拨了一笔巨款,所以纽约人最终决定新车站除了要好看、实用以外,还要能承担得起它所背负的纪念意义。


2003年,西班牙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 的设计方案公布后广受好评,《纽约时报》的建筑评论家称之为“公民建筑的最高等级”。



像鸟一样张开翅膀的意象让很多人激动不已。在最初的设计方案里,车站的屋顶是活动的,鸟的两只翅膀可以在必要时尽情舒展。


但是车站的建设并没有预想中顺利。原定2008年完工的计划本来就是当时的纽约州长 George Pataki 好大喜功,因为他想要在2008年参选总统,而一个地标性的建筑无疑会成为他的重大政绩,所以就有了不切实际的预期。


但是,曼哈顿下城街道狭窄又高楼林立,而几座新的世贸中心大楼也在同期建设,这一切不可避免地给新车站的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由于是建在世贸废墟之上,为了防范可能的恐怖袭击风险,安全成为了首要的考虑因素。设计方案中的用钢量一再增加,支出也因此大大增加。


纽约地铁是24小时运行的,原本的计划是夜间时段临时关闭1号线的部分站点,用来进行新车站的施工。但是这遭到了使用1号线的史坦顿岛居民的强烈反对,最后只能调整设计方案,让1号线从车站下方穿过,光这一项除了造成工期延误,还带来了额外的3.55亿美元支出。


建筑师本人对于唯美的追求也是造成预算超支的一个原因。因为用的是鸟的意象,所以 Calatrava设计了这样骨骼排列的秩序,有一种平衡、对称、机械秩序的美。


Calatrava 坚持在车站内部尽量不使用柱子,由两边独立的钢结构支撑起整个空间。他认为柱子会给人带来压抑和不适感,同时也可能会成为恐怖分子藏匿炸弹的地方。


整个工程一共用掉36500吨的钢,光是用钢方面的花费就高达4.74亿美元。


今年3月2日,新世贸交通枢纽低调开放。在简短的落成仪式上,人们还放飞了几只鸽子,呼应着车站的意象。



这段延时录像,记录了建设的过程。



当纽约人走进这个他们曾经有过憧憬也有过怀疑的建筑时,他们的第一感觉,是震撼和惊喜。下了地铁,走进车站,到处都是肃穆庄严。



车站内除了白色的钢结构,它的屋顶、地面、墙面,都以白色为主。不断重复的白色钢结构,有种秩序的美感,像是进入一个神圣的空间。



然后走进宽敞的,没有一根柱子的大厅。



站在这里抬头往上看,看到的是一只面朝天空的眼睛。对了,新车站的正式名称正是 Oculus,意思是大眼睛。



虽然出于造价的考虑,放弃了最初让翅膀完全张开的计划,但是在 Calatrava的坚持下,屋顶仍然保留了这一排天窗,阳光可以从这里照射进车站大厅。



天窗平时是关闭的,但在天气好的时候会打开。在每年9月11日,天窗会在上午8点46分、也就是当年第一架飞机撞上世贸大楼的那一刻打开,然后在10点28分、也就是第二座世贸大楼轰然倒塌的时刻关闭。


每年,纽约人都将用这102分钟的光明,来宣告自己不会被历史上最黑暗的102分钟打倒。


有些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有些建筑是一座纪念碑,有些建筑是一则面向未来的寓言。而新世贸车站是这三者的全部。它舒展双翅,蓄势待飞,象征着纽约这座伟大的城市已经浴火重生。



新世贸车站的成功,是设计和灵感的伟大胜利。放眼世界上任何一件打动人心的作品,都是源自于超越局限、追求完美的设计理念,不论是在建筑、生活还是工业领域。


在美国人心目中地位不可撼动的汽车品牌雷克萨斯,在品牌成立初期,曾经被媒体挖苦说“丰田生产雷克萨斯的做法就如同在麦当劳店里销售惠灵顿牛排。”


然而在随后的一年,没有人会忘记 LS400上市时在全球豪华车坛所引起的轰动与震撼: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外部设计、更安静的车厢、更舒适的乘坐感觉和更高的燃油效率……有人甚至预测德国豪华轿车说不定将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糅合了 Leading-Edge(先锐)与 Finesse(精妙),雷克萨斯凭借其 L-finesse (预、妙、纯)核心美学理念,定义了每部雷克萨斯车型的独特性。


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预见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将体验和时间元素融入设计当中,创建超越三维的体验,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妙,在各部分的排列组合上呈现出自信和高贵的姿态,从而带来富有内涵、颇具韵味、神秘莫测的感官体验。



纯,意味着提炼真正的要素而达到内在美的极致,而非简单的“做减法”。简约与复杂相辉映,看似简单,反而使它备受注目。



前不久的米兰设计周上,展出了今年雷克萨斯国际设计大赛的12件参赛作品,多位新锐设计师在雷克萨斯的鼓励和培养下崭露头角,受到全球主流设计圈的青睐。


今年大赛的主题“Anticipation”(预见),即始终坚持对人和社会需求的预先洞察,并以此来引领产品和服务开发的方向。


在每届开放而又有方向的主题之下,通过招募全球的设计师用自己的方式去诠释其对主题的理解,鼓励天马行空又新鲜有趣的概念,雷克萨斯在促进自身与全球设计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突破,持续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