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元青花的路子

 昵称32268011 2016-08-08

玩元青花的路子

李瑞民

201631日至35日,由中国元青花文化圈主办的走进北京微痕鉴定研讨会,受到了藏友的积极响应,报名群已到100人,由于国珍府要求为20名藏友,40件元代或明早期藏品免费鉴定,受参会名额和藏品数量限制,群里要求报名藏友要选两件自己最开门最好的藏品参加初选,几天来藏友发图有几百件,我通过这次评鉴参会藏品资格有以下体会:一是开门真品比例很低,实际上扩大报名群人数就是因为符合条件的藏品数一直不够。二是玩赝品的人数不少,让藏友发自己最好的最开门的藏品,目的是通过国珍府老化痕迹鉴定,通过群里几十个藏家上手鉴定,帮其建立真品标准器,对收藏元青花的藏友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是有些人一件真的也拿不出来。

100人的现状充分说明收藏家群体的病态急需诊断:一是收藏心理病态,投机心理,总想一夜暴富。过于自负,对目前造假水平根本不了解,盲目相信某些专家,过于相信专家或某些群里的所谓高手直接或间接帮自己建立的标准器,一条道走到黑,愿意听别人奉承,听不进逆耳忠言;二是收藏定位不准,前几天刚刚看了一个收藏多年的朋友约200件藏品,真品不到20%,值得收藏的珍品几乎没有,我在《玩瓷之路》一文中提出了两个概念,1、认知成本概念;2、收藏家段位概念(借用围棋段位制)。能进入收藏家群体的基本条件是四段,自己在哪一段可以自我评价。玩瓷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础,你可以不玩瓷片,不玩晚清民国,可以从元青花或永宣四段开始玩,但要将这个阶段的玩明白再扩展范围,这位朋友的藏品唐、宋、元、明、清都有,就像上学,大中小学一块学,那学费肯定会很贵。三是误区无法突破,玩瓷之路误区重重,可以说每走一步都是坎,去年看过山东一位60多岁藏家的藏品,也是这样,买了四五千件各代藏品,花了1000多万,还没有开眼,到代真品不多,珍品无几。碰到一件真的我问是蒙的吧?他也承认是蒙的,甚至说“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他一直认为古瓷都是天价,买对一件就可翻本,价格误区!

我在此提出一个概念:收藏家们需要冷静下来,需要“体检”,建议每个人都需要做整体诊断,不要在群里为一件东西吵来吵去没有结果。这个诊断的关键首先试问:你的师父靠谱吗?你看的书对吗?你的标准器对吗?你的藏品定位适合你吗?你的藏品真品率是多少?珍品有多少?可以告诉你除了珍品不管真假都是认知成本。据朋友说樊家井每年140亿的销售额,这些药不要再吃了!

网上鉴定是不准确的,搞不好误导别人或被别人误导。这次初选也是不得已,会期紧,全国各地藏友不可能上手初选。大部分发图质量很差,我们只能选“大开门”的参会,这不是对每件藏品的鉴定,如果那样是太不负责任了,所以我只用“开门”或“不开门”概念,” “不开门”可能是你的图片质量差,看不清,东西不一定不对,还应以上手鉴定为准。

由于很多藏友没有时间不能参会,我将这次初鉴的藏品信息分析归纳了一下,也做为一个研讨内容,加上我对元青花的研究、理解、感悟,和报名群里的朋友特别是不能参会的朋友分享。

在群了大家谈了很多对元青花辨伪的认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集中在苏麻离青上,都认为目前这种进口原料没有了,是的,去年天林老师组织我们去樊家井考察,苏麻离青是没有了,就是珠明料也难找了,所以就据此推断苏麻离青的特征仿不出来了,这种逻辑似乎也是成立的,但是这正是目前最大的误区!苏麻离青这种原料是没有了,但是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配出接近苏麻离青成分的“混合料”,现代科技手段苏料里面有什么元素都可准确分析出来,按此抓药,什么吃胎、晕散、冰挂、珠串、锡癍、铁褐斑都有,眼学特征已经很接近,有人还认为吃胎是重笔点染,那是过去时了,画工也不是以前了,以画工判断真假也是过去时了。这样说元青花还怎么玩?对初学者和闭门造车只看书本只听专家瞎白话的一定会吃药,这次藏友手里自认为最好的元青花包含了樊家井各种低仿品就充分证明这一点。

只要相信假的永远是假的总会有破绽,有人会总结元青花几十种特征,也不知什么是重点。大道至简,仿品最致命的死穴是一点:且永远仿不了的是时间,仿品不可能烧出来底足上的旧气,带着几百年上千年的时效特征出窑,只能做旧,高仿的最有杀伤力的是接老胎,但是没有那么多老胎可接。所以我在《樊家井考察记》一文提出了“胎老、柴烧、苏料”的六字鉴定方法,有人不禁要问上面说苏料仿的几乎分不出来了,怎么还谈苏料特征?前面说的是苏料的眼学特征,这里说的是苏料微观特征。“胎老”就是看胎,看胎底信息是否是到代之物,属眼学内容,光用文字描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后面我归纳了初鉴过程中80件(不都是元青花)胎底(少量整器),开门的40件,不太开门20件,疑似仿品20件,加上我的3件藏品,请藏友自己比较差别,积累看胎的经验;“柴烧”就是看釉,也是眼学特征,历史上的元青花都是柴烧,现在仿品大部分是气烧,釉面肥润度是不一样的,老器肥如堆脂,釉面的瑕疵如白釉中的小铁褐斑、缩釉、爆釉、窑裂等是指纹特征,瑕疵越多真品的可能性越大,釉面老化特征如死亡气泡是微观内容,(见图例);“苏料”是看苏料的微观结构,哪些微观特征是仿不了的(见图例)。

站在收藏家角度,如果不是为了搞商业鉴定,不是对每件藏品都要做出终极鉴定,就要有“开门度”意识,什么叫开门度?就是你的藏品早晚要卖,买的时候要想到卖,买家眼力比你低也能认可,就是要讲“大开门”。有人总有投机意识总认为如果对就是大漏,不对也不贵当学习标本,哪知总被别人捡漏,所以买的时候如果要价是1000元,你心里将元前面假设加个万,试问还敢赌吗?“开门度”就是远离真伪边界区,打个比方,让你在人群里挑60岁以上的人,60岁相当于真伪边界,用什么方法不会犯错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70岁甚至80岁以上“大开门”的挑不会错,如果非在60至61岁里面挑你不可能不犯错误吧?不是苏料的元青花怎么鉴定?不是苏料的元青花有混合料,国产料,如果收藏珍品建议收苏料的,不是苏料的开门度也低你干嘛舍珍求普?

很多器物有附加证据,不可忽视,如古酒、(这次到青县我会打开宋元古酒,请朋友品尝历史味道。)古茶、鎏金、描银、镶宝石、铜扣鎏金、刻字等。瓷器不好鉴定,这些东西和工艺容易鉴定。近期镶猫眼的东西特别多,有人拿着当宝,细看里面有气泡,都是合成的,做一个地矿学宝石鉴定50元就明白了。

目前收藏界有很多人在研究微观鉴定方法,有的已发表专著,有的已申报了专利,各有特点,不难学习掌握,但有人发微观图一发就一堆,也不知哪个图有鉴定意义,怕的是有人将假瓷器特征当真品特征就麻烦了,被假微观误导。微观和眼学怎么结合才是正确的方法,就是在眼学能力范围内找不到疑点的再用微观确认是老的就不会出问题,先看微观是不可取的,很容易被假象误导。

元青花的微观特征我认为掌握以下几个特征就够了:

1、    苏麻离青的矛头状晶簇,如图:

 


2、           矛头状晶簇下面有铁褐斑

3、           网格纹


目前假的元青花也有网格纹,但真品网格纹细如蜘蛛丝,假的是沟渠状,见假网格纹图:


4、老化死亡气泡,呈油状气泡,气泡要有色阶


以上几个微观特征同时出现证据力更强

 

胎底图例

  • 开门的底足40件(不都是元青花),有5件有正面图,受篇幅所限其它只有底图,具体是哪位朋友的藏品,请自己对号。开门的底足有明显熟美的旧气,干而不涩有油性,多数刀法流畅自然,一气呵成。





































二、不太开门的20件,主要原因是照片质量不清晰、光线太差、胎底太脏、底足虽有一定老气但干涩,不上手很难下结论


  • 疑似仿品底足20件,樊家井做旧仿霉点的多,下面是樊家井做旧现场

上图是周平师老师在看底足做旧


下面这件是熊建军仿元青花,标价69800


      下面是我在青县会议结束后次日,送杨照隆、周平生、孟祥儒老师去北京,和周、孟二位老师一起在潘家园瓷器批发摊拍的元青花仿品底足照片。

 

   做旧底足的共同特点是和古代原料不同,没有自然的熟美感和油性,干涩不自然。

下面是群友20件藏品底足,可以与上面比较



四.我的3件藏品,主要是有一种“酱油底”,群里没有出现,这种底特殊在地下条件,有硅酸盐结晶在胎上,形成一体,且有结晶结构,是最开门的一种。

1、宣德蓝釉珐琅彩描金龙凤纹大盘,直径40厘米。

2、元青花十八罗汉葫芦瓶一对,高84厘米

3、卵白雕龙纹釉象耳瓶一对,高91厘米

根据我收藏的经验,对任何一个时代瓷器的认知是在量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的,手里只有几件东西不可能有深入研究的,认知成本和认知深度是成正比的,元代不只有元青花,品种有数十种之多,元代瓷器是在宋代基础上发展的,创新力和成熟度都达到了空前高度,很多品种后代都是复烧,且复烧水平远远不及元代,什么珐琅彩康熙创烧,元代珐琅彩已经很成熟,有的人如果书看多了,被固有的定论困死了,如果和玩老破残的师傅们经常在一起,是不可能成为四段以上收藏家的,那些“专家”如果没有收藏出土瓷器,馆藏也没有,没有花认知成本,哪来的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