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青花考(转载)之二

 藏珍阁918 2014-09-29
 六、高仿元青花遇到的技术难题
   元青花的研究,其实要比宋5大名窑简单,因为元青花除了现代仿以外,明清时期并没有仿品。
  但是,元青花是中国古代瓷器中,唯一被外国人首先发现的瓷器,这实在太没有面子了,于是中国目前的元青花研究就带有很大的倾向性,专注于研究“元青花与明早期青花的特征差别”,几乎所有的研究都集中在元青花的细部特征上。
     研究成果不断地发表,仿制者也不断地学习,所以景德镇就有人声称:“能够将高仿品做得与真品完全相同”。这话也许没有错,你说元青花器型应该怎样,我就把高仿品器型做成怎样;你说元青花胎体是怎样的,我就把高仿品胎体做成怎样;你说元青花纹饰应该怎样,我就把高仿品纹饰做成怎样……。元青花的研究好象专门为仿制者服务的,研究者刚说出元青花细部特征,高仿品中立刻就出现这种特征。
   元青花鉴定者就没办法了,鸡蛋里面挑骨头,说什么“线条僵硬”等等。如果高仿者花几万元请陶艺大师拉胚,再花几万元请画家作画,就凭古瓷鉴定专家的眼力,能够看出这件东西线条流畅,那件东西线条僵硬?也许迷信权威的人相信专家的这种判断,反正我是怀疑的。不要忘记,元青花真品与高仿品都是景德镇生产的,并且现在的技术手段比元代要丰富得多。
   于是另外一种声音在鉴定界响起:“民间没有元青花”。这种说法更为可笑,元代历时九十八年,土耳其和伊朗博物馆里就有上百只元青花传世品,故宫也从民间征集了元青花,难道民间就没有传世品?另外,国家文物挖掘中,在元代墓葬中也发现了不少元青花,这些元代墓葬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墓葬,元代的老百姓也在用元青花。在当今十墓九空的考古挖掘活动中,难道说就那么凑巧,国家考古队挖掘的墓有元青花,而民间盗墓者挖掘的墓却没有元青花?恐怕没有这种奇事吧。
   如果有人说“元代没有青花”,那么任何人都会认为此人不学无术,但是有人说“民间没有元青花”,却有人相信。其实“元代没有瓷器”与“民间没有元青花”这两种判断,没有什么本质差别的。
   “民间没有元青花”,是鉴定界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因为说这种话的人,知道高仿品与真品几乎完全一样,他们没有能力去判断,所以只好选择逃避。目前元青花研究对付低仿品游刃有余,但是对付高仿品尚嫌不足。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高仿者不能仿的?或者说,高仿元青花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是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恐怕就没有人会选择逃避。
    那么高仿元青花遇到的技术难题是什么呢?这就是蒙古人眼里的那种蓝中带紫的青花发色以及苏麻离青出现的产品缺陷。
     苏麻离青发色有如下特征:(1)呈鲜丽的靛蓝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颜料较浅。颜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3)
  颜料比较细腻匀称,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
   苏麻离青呈色有如下缺陷:(1)苏麻里青因高铁低锰容易产生“铁钴斑”
   铁钴斑经常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影响瓷器的整体美观。(2)釉里黑是苏麻里青发色不正所致,不利于呈现均匀一致的蓝紫色。(3)苏麻里青颜料加热后很容易流散,产生“晕散渲染”,非常不利于勾画人物、动物、植物等细部特征。
 苏麻离青在青花呈色上的三大缺陷,即“铁钴斑”、“釉里黑”、“晕散渲染”,为鉴定带来了方便。现代仿者力图用现在的青料达到这三个特征,但是仔细观察,还是能够发现破绽。苏麻离青的“铁钴斑”、“釉里黑”、“晕散渲染”都是自然形成的,是同一种浓度的颜料造成的,边缘渗透到釉面中。而现在青料的“铁钴斑”、“釉里黑”、“晕散渲染”都是人工刻意画上去的,是用几种(通常是两种)浓度不同的颜料叠加制造出来的视觉效果,在放大镜下看,可以看到两种以上不同浓度的原料叠加,并且每种浓度的颜料的边缘比较干净清晰。用一种更为形象的比喻就很容易理解,苏麻离青的“铁钴斑”、“釉里黑”、“晕散渲染”的边缘就象癌的边缘,呈现渗透状,而国产青料的“铁钴斑”、“釉里黑”、“晕散渲染”的边缘就象良性肿瘤的边缘,呈现包络状。
    当然,元青花使用的颜料并不全是苏麻离青。元代烧制青花瓷器的窑址还有一些采用国产青料的地方小窑。他们生产的青花瓷器当然也是元青花,不过此元青花不同于彼元青花,我们在下面的元青花特征讨论中,顺便再提一下地方小窑生产的元青花。
    很多元青花爱好者在鉴定专家那里碰壁以后,找我帮忙。我通常先问他们:你们收藏元青花是为了鉴赏,还是为了增值?他们通常会反问:这难道有区别吗?我经常这样回答的:如果是为了鉴赏,那么租一座蒙古帐篷,放一曲蒙古长调,在这种环境中鉴赏你的藏品,如果觉得顺眼,再去考察其细部特征,你会发现这些细部特征都对,这时候你的藏品就成为鉴定专家不认可但有可能为真的元青花。如果是为了升值,那么就将各大博物馆的元青花传世品的照片找来,然后将元青化的细部特征背熟,进行逐个对照,你会发现越对照越糊涂,因为各大博物馆的元青花特征是矛盾的,不过不要紧,你去拣那些特征与你的藏品相同的传世品作为标准器去主张论证,谁主张谁举证,只要你的举证能力超过鉴定专家,这时候你的藏品就成为鉴定专家认可但有可能为假的元青花。不要以为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元青花,就是真的元青花,有些藏品,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怎么看也觉得“不顺眼”。                                                                      七、元青花特征
    当然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低仿元青花以及早期仿元青花。因为生产这些仿品的人对元青花特征的研究不够全面,这些仿元青花呈现更多的破绽,所以掌握元青花特征,用来对付低仿品,还是有些用处的。我们在这里摘要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如下:
        1、胎骨
     元代青花瓷的胎骨有两类:一类颜料用进口的苏麻离青,这种品种的胎骨较白,稍含灰,手感沉重,致密坚硬。另一类颜料用国产青料,这种品种的胎骨灰白,胎手感轻。元末还有颜料用国产青料的青花小瓷器,胎色土黄,较粗松。
     元青花大型瓶罐类器物由上下数段拼接而成,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旧清晰可见。在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
     元青花器物底部有切削的螺旋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和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和较密。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
     有些元青花器物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窑砂已熔入釉中。
       2、胎质
     用苏麻离青的元青花胎质表现出以下的特征:一是白而不细,制瓷原料优良但用水椎加工,手段比较落后。二是粗而不松,胎土颗粒较粗但烧结紧密。三是腻润不干,胎泥经过陈腐工序,提高了可塑性,烧成后胎质滋润。四是胎内多有微小洞隙。
     3、 釉层
     用苏麻离青的元青花使用胎土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这样就能相应地改变釉的配方。景德镇瓷釉历来是用釉果掺以釉灰配制而成。唐宋朝景德镇瓷的主要成分是釉灰,元代时增加了釉果成分而减少了釉灰成分,这样,釉层的三氧化二铝增加,而氧化钙减少,改变了釉面状态,釉层厚度增加,釉表光泽柔和。
      4、釉面
    元青花所罩的透明面釉是承袭宋代景德镇影青釉而加改进的高温石灰碱釉。由于含铁量较高,釉色白中泛青,釉面不如明代永宣青花那样肥润,积釉处呈湖蓝色。
      5、窑红
   窑红也称火石红。用进口料绘制的元青花器物中,体型巨大的器物底面等露胎处,有深浅不等的窑红。
     6、青花呈色
   青花是由钴料绘画而成。天然钴料中除钴外还有铁、锰等成分。因各种元素的构成比例差别和烧成条件不同,使青花呈色出现变化。
                        
  元代青花瓷用进口和国产两种钴料绘画,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青花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进口青料称为苏麻离青,又称苏泥勃青、无名异、撒卜泥等。苏麻离青呈色特征在上文中已经阐述。
  国产青料在我国江西、浙江、云南、甘肃等处都有发现。元青花所用国产青料成分为高锰、高铝,与同时期的进口青料差别很大。国产青料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7、青花图纹
 青花在元代晚期臻于成熟,这时期青花装饰图案少则2-3层,多则7-8层,往往铺天盖地,整个器面几乎全部为青花所覆盖。
   8、绘画技法
     元青花在绘画技法上,以一点笔画为主,线条较粗,也用勾勒点染。元青花善于用笔锋,起笔收笔时顿提技法明显,线条苍劲有力。《元史》中有“凡朝廷烧制瓷器,必由内府定夺样制”的记载,元青花的烧制也应该如此,这为其绘画精美提供了保证。元代内府掌管部分画院,如此高水平的艺术应是当时宫廷画家所为。其绘法有几点与后世不同。(1)莲瓣纹:俗称八大码,绘在器物最下部,每个莲瓣单独成立,互不相连。(2)花卉叶:多呈葫芦型,有两节和三节画法。(3)花蕾尖部往往涂一浓笔。(4)六瓣形栀子花纹为元代独有。(5)
    元青花绘画风格不论是花草、山水、人物等,皆受当时写意手法的影响,生动活泼,挥洒自如,不但流畅,而且多样化。
   9、器型
   和宋、明、清一般瓷器相比,元青花器型较大,以大盘、大罐、大瓶为主,小件在国内外也多有发现。大件整体流线优美,恢宏雄壮,高贵典雅;小件随物易形,灵巧秀雅,精致十足。
   10、底足
   青花底部大部分无釉。底部釉脚线不规整。足底均斜削,宽窄、大小、深浅没有规律。足圈宽大则浅。有的底部有不规则釉斑,釉斑的发色和釉面一致。有的有乳钉状突起、放射状跳刀痕和旋纹。如果底部火石红浓重,则釉面有突起的地方,甚至开裂。如果底部火石红不太明显,则与器壁胎骨的颜色基本一致。
    如果有条件看到元青花真品,我们主张应该从苏麻离青发色规律入手展开鉴定,因为这是现代高仿者最难仿的。上面提到的元青花其它特征,实际上是能够仿制的,因为元青花和现代仿品的生产地点都在景德镇,并且现在的技术远比元代高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