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77期:解读太极拳中的“和合文化”

 tjboyue 2016-08-08


作者/李岳兵 ⊙ 编辑/张宏婉


导读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主要拳种之一,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不但流派众多,而且哲理深奥,本文通过分析太极拳的运动特征,挖掘太极拳中的“和合文化”,阐述太极拳“和”“合”要义。



解读太极拳中的“和合文化”

 

太极太极拳成拳于明末清初,是河南温县陈王廷所创造,太极一词源出于《易经》,释为天地万物之根本,宇宙之本源。古人深明太极之哲理并寓理于人体以及手足旋转运动之中,从而名之为太极拳。其实太极拳的理论准备基本上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完成的,到宋代理学完成了太极学说的无形时期,这些理论主要有,阴阳学、儒学、道学、医学、兵学等。技术则来源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武技。太极拳形成之前就有“太极之理,拳之理,乃世界万物之理”之说。太极是以《易经》为指导,由无极而生,太极而始,内运五行,外演八卦,浑融一体,使拳式承接变化合于易理,太极拳作为武术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反映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而“天人合一”正是和合文化的精髓,是宇宙、自然、人的和谐统一。其基本结构由“天(道、理、气)”、“人(心、性、命)”、知行(实践、修持、炼养)、“天人合(和)一”四大部分所组成。从“天”开始,过渡到“人”,经过“知行”的“和合”,最终达到“天人合(和)一”。即“天”是最高存在,“人”是主体中心,“知行”是“和合”“天人之际”的桥梁与纽带。中华和合文化源远流长,“和”、“合”二字均见于甲骨文和金文。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尚未联用。春秋时期,和合二字联用并举,构成和合范畴。台州的天台山就是和合文化的发祥地。

 

1、太极拳天人合一,平衡阴阳和合而生

 

“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重要观点。“天”,指“自然”,“天人合一”,指人与自然在本体上的相通,指一切人与事顺应自然,追求的最终目标便是宇宙、自然、人的和谐统一。在太极拳中就体现为虚实相间、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上步退步、合手分手、掌心阴阳等,正是体现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太极拳平衡阴阳的最终表现,太极拳“阴阳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最基本的思想,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相互作用的结果,阴阳学说是武术传统理论的哲学构架。阴阳的对立和统一,各自以对方作为自身存在的依据,而且在矛盾运动中,阴阳又永远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运动过程中。而太极阴阳所体现的是在斗争中求平衡,变换中求稳定,正是宇宙和自然界中最朴质的和谐,也是万物运行所遵循的规律。

 

2、太极拳套路整体浑圆,环抱宇宙阴阳转换而不息,是和合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具体体现。

 

道教《太平经》说:“阴阳者像天地以治事,合和万物,圣人亦当和合万物,成天心,顺阴阳而行”阴阳特点在太极拳全套动作的表现上始终贯穿其中,对于每个拳式都有具有阴阳相同的要求,成了太极拳的特征,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阴阳也必须是和合而生的,就好比能量守恒定律一样不息不灭。因此太极拳运动是自始至终阴阳转换的结果,柔到极点可以转化为刚,刚到极点又可以转化为柔,动可以转化为静,静极又能生动,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和合统一这就是太极。比如太极拳桩功,在外型上下手即求天、地、人三才同修,环抱宇宙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均仿太极图形而生,自始至终保持圆弧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此称为无极,无极为静,继之静到极点萌生动,这就是太极;然后才是起势,一个起势动作很简单,但却包含了动与静,升与降的全过程;再比如左右揽雀尾拳式,重心中正,不偏不倚,掤、捋、挤、按推动作连绵不断整体浑圆,掤是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协调一致这就是分;捋是腰随体转合于胸前这就是合,挤以两臂合拢身体撑圆,整个宇宙宛如就在怀中,是自身的一个合,按推有是一个分的动作。这些都是太极拳形体上的分合、阴阳变化,是太极拳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外在表现。即为天人合一中的天。

 

3、太极拳呼吸意念相结合是人体自身的和合统一

 

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练习的拳种,它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是内三合;太极拳所说的气,在中医字或通俗称之“元气”、“中气”“内气”即“内劲”。它是在“心静、放松、用意”在意识支配下经过长期锻炼,从无到有,从无知觉到有感觉,以至能从心所欲,并且越练越精微的人体功能。太极拳的呼吸与动作相结合达到体内平衡,一般规律是“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即开时为呼,合时为吸,进取时为呼。太极拳的呼吸是深、长、细、缓、匀,以鼻吸气,以鼻或口鼻同时呼气,呼与吸交的换时,似停非停,似弧形的短暂过渡;呼与吸之间柔缓、轻细、圆滑自然交接。经过腹式呼吸有意识地以意引导“呼吸”,似乎有徐徐送人腹部脐下(丹田区)的感觉,即有意识的引导肺部向下纵向扩展,促使横隔膜随同肺部的纵向伸缩而上下升降,就对内脏包括心、肝、肺、胃、脾等都起到按摩作用,加强胃的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功能,自然而然地调节了经络气血的盛衰不调,使其运行流畅无滞,更促进血液的畅通,也促进新陈代谢功能,并平衡协调腑脏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怯病延年。调息运气,形气配合是太极拳练习的必然结果,并有规范、合理动作之功效。使人体的心、肝、肺、胃、脾达到体内和合统一。即为天人合一中的人。

 

4、太极拳的武德人格修为是人与社会的和合统一

 

太极阴阳变化之规律就是道律身心,用来锤炼身心修养人生,太极拳的武德人格修为是修养人生的活水源头,是真正改变人的命运和人生走向的修养之学。萧天石说“惟修养可以改变气质,惟修养可以提高人格,惟修养可以完成事功,惟修养可以光辉人性。”是内求诸己、意在形先,阴阳互孕的修为,正好诠释和合文化中的知行统一。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在重视“和合”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既要对本身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又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磨练,使人的修养把认识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知行统一的原则是“和合”文化在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知行统一就是知行和谐,就是知行融合,就是道律身心,就是言行和合表里如一。是自然人通过实践达到和社会的和合统一。

 

5、立足现代文化倡导“和合”太极,引领现代和谐社会

 

在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对太极拳哲学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学习太极拳已经淡化技击,更多的是注重和谐,太极拳的技击已经不再是现代太极拳的主要价值,更多的是人类通过太极拳来强身健体,修养身心。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产物也是中国武术的直接载体,太极拳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无论对于个人、家庭、民族、国家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都是普遍适用的。立足现代文化,促成传统传统太极拳文化的创新和转换,从和合学的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来考察,传统太极拳文化与现代人类文明是民族文化和合体历史演进的两个历史阶段、两种历史形态。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打牢全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把构建和谐社会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深入研究和大力倡导中华民族的太极“和合”文化精神,并把它贯穿到建设“和谐社会”之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太极拳是我国的优秀拳种,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民族的瑰宝。多年的发展使它具有更多的强身健体锤炼身心的效果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太极拳中蕴含“和合文化”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拳术的演练方法与“和合文化”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能最大程度地开发习练太极拳者的个人潜能。“和合”文化透出一种高尚、广博、卓越、自然、深邃、开放的太极拳文化气息。太极拳中“和合文化”理念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精髓,也是我们今天和谐社会提倡的基础。也正是这种宇宙、自然、人的和谐统一的发展,促进太极拳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湖北体育科技》2008年3期,由太极禅话慧馆(微信号taijihuahui)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表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太极禅话慧馆   丙申猴年七月初六67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