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今天七夕,为什么是中国人最浪漫的节日?

 抹云阁 2016-08-09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民族,即便是讲理论,也是用故事来表述。抽象的理论,这个学说那个主义,大都是从洋人那里引进的,大多不是中国人自己的发明。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极其务实的民族,不管是哪朝哪代,吃是第一要务,“民以食为天”,因此中国传统的节日,多半是与故事有关、多半与某种特定的食品有关。中秋节吃月饼,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端午节吃粽子,讲屈原投江的故事;重阳节吃糍粑,讲“老”的故事;大年夜吃团圆饭,讲“年”的故事……所以,中国人的道理基本上都是生活的道理。




于是,也给人一个感觉,中国人缺少真正的浪漫——连“浪漫”这个词也是来自英文“romantic”(罗曼蒂克)。有人或许跟我较真,说不对,“浪漫”这个词中国古代原本就有的——是的,原本就有的,而且意思也有点象(水满出来、纵情、随意、烂漫),但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浪漫”——富有幻想,充满诗意——有很多本质的不同。


但凡规则必有例外,七夕这个节日,浪漫的因素多了许多。可以说,七夕是中国所有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节日。浪漫就浪漫在讲了一个爱情故事。爱情本来就令人神往,何况是在天上最高贵的仙女和人间最普通的牛郎之间。


每到七夕,我爸爸就说,这天没有喜鹊。所有的喜鹊都飞到天上去了,在银河上架起一座桥,织女和牛郎就在鹊桥上相会——这种相会十分难得,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为什么只能一年一次,而不是长相厮守呢?爸爸告诉我,织女原本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心灵手巧,每天的任务就是编织云彩,那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云,就是织女的杰作。有一天织女动了凡心,下凡了,遇到穷苦而又善良的放牛娃(牛郎),就嫁给了牛郎,在凡间生活,生了一对龙凤胎……




牛郎织女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故事化诠释,是中国人幸福的象征。中国人理想的境界是男耕女织,牛郎是男耕的代表,织女是女织的象征。再加上儿女双全,还有什么比这种生活更让人满足?


黄梅戏《牛郎织女》中,有一段经典唱腔《到底人间欢乐多》,极美,极好听,也非常符合中国人男耕女织的理想境界,我不厌其烦的把歌词记下来:


架上累累悬瓜果,风吹稻海荡金波。

夜静犹闻人笑语,到底人间欢乐多!

我问天上弯弯月,谁能好过我牛郎哥?

我问篱边老松树,几曾见似我娇儿花两朵?

再问清溪欢唱水,谁能和我赛喜歌。

闻一闻花香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透心窝,

听一听乡邻们问寒问暖知心语,看一看画中人影舞婆娑。

休要愁眉长锁,莫把时光错过,到人间巧手同绣好山河!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话说王母娘娘这天发现天上没有云彩了,一查,织女下凡了!于是派遣雷公电母,将织女抓回天庭。而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挑着一对儿女,也飞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金簪,往牛郎前面一掷,于是在牛郎织女之间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还好王母娘娘也不算太绝情,每年准许他们相会一次……


你想一想,秋风起、秋月明,凡夫俗子仰望星空,看到梭子形状的织女星和扁担形状的牵牛星,能不神往?能不浮想联翩?




为了这个故事,古人写了很多诗。我们选两首,“宝宝念诗”都已经念过,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上面三首都值得记下来,值得背诵。如果你嫌太简单了,我再推荐两首,稍微难一点,但也是极美的。汉代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缠绵恩爱,无以复加。《行香子》的音节独特,尤其是最后一句,那种节奏,着实让人喜欢不已。


古诗十九首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不多说了,念诗用不着念许多。就像七夕要专一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