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海威在讲话中表示,自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以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发展转型,努力发挥信息消费对扩内需、调结构的基础性作用,获得全国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称号。 以示范工程为抓手,多方面取得突破 仝海威表示,北京市以示范工程为抓手,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新业务新模式探索、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 以“宽带北京”、“三网融合”为契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截至2016年6月底,全市具备光纤接入能力家庭累计超过1200万户,固定宽带家庭用户数累计约698万户,其中,20兆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约89%,50兆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约65%; 4G基站累计达5.29万个,北京移动已经实现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移动宽带用户数数达到2595万户; IPTV用户累计约91.00万户,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接入互联网的用户累计达45.70万户。 以应用为导向、以示范工程为突破点,在云计算产业、大数据应用、智能终端、北斗产业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着力打造云产业生态系统。统筹布局中国云产业园、中关村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专业园区,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云计算新产品、新技术,形成了涵盖云计算软硬件、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应用支持服务等主要环节的云计算产业链。深入实施“祥云工程”2.0版,推进教育、健康、交通、政务、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云应用。第二,大力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截至2016年7月底,北京市级政务云平台为北京市35家委办局或事业单位的99个业务系统提供云资源租用服务,其中正式上线系统49个。已完成首都之窗、北京市公务员门户、市人大选民登记等系统的迁移工作。完善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共接入70个市级政务部门和16个区县,支撑了1100余项跨部门、跨层级信息的共享交换工作,为各部门100多项业务工作提供支撑。第三,加强高端信息产品供给。依托龙头企业推动了信息终端和核心技术产业化,增强了国产智能手机的研发能力,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家居等新产品相继涌现。如今年乐视发布了二代超级电视、超级手机,乐视VR虚拟现实、儿童智能手表等产品。小米公司发布小米4S以及小米5、小米note2等智能手机。第四,加快推广北斗产业化应用。抓住北京市成为国家区域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区域的契机,围绕“城市精细管理、城市安全运行、便捷民生服务、高效产业提升”四大板块,开展10个示范项目建设,应用北斗终端9.4万台/套,成为全国北斗应用最广泛、终端推广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市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6.4万套北斗终端的安装,开展了相应平台的建设及标准编制工作。京津冀三地签署了《京津冀北斗导航位置服务合作协议》,推动京津冀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市场导向为主体,在数字文化社区、电子商务、社会服务等领域探索新业务新模式。第一,有序开展数字文化社区建设。整合多种数字化的文化资源,建设网络平台“电子公共阅览室”,推动“书香北京”社区在线公共阅读平台的建设,并引入智能化的阅读终端,建成独居特色的“数字科普信息港”。全市共建成300个数字文化社区,利用智能化终端向居民提供便捷的科普文化信息服务。第二,积极探索电商发展新业务新模式。京东、小米等企业率先试点推广电子发票。去年7月31日,全国首张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电子发票在京东集团总部开出,截止到2016年2月,京东已经累计开具超3亿张电子发票,节省发票综合成本近亿元。统筹加强北京电子商务中心区建设,推动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着力培养电商村、电商镇、电商县等新兴区域经济体。重点建设一批产业链协同开放平台、中小微海外销售平台、大宗产品交易平台、电子商务模式创新、传统商贸企业信息化改造等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型示范项目。鼓励传统企业与电商企业相互借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聚德、菜百等老字号企业不断扩大网络营销规模。第三,通过“北京通”卡聚合多项公共服务。“北京通”卡将信用管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用事业服务等20多种服务集合在一张卡上,并承载发放养老助残补贴、助学金、低保、车改补贴等金融功能。截止到2016年7月底累计共发放北京通卡704.6万张,其中养老助残卡54.9万张;残疾人证49.2万张;京医通卡600.4万张;健康卡1000张。 在公共服务、医疗、信用、中小企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完善平台建设,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第一,公共服务信息消费进一步扩大。在智慧养老、社区便民服务和公共服务信息智能发布等方面开展了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截至去年底,共认定1672个星级智慧社区,覆盖366万户969万居民。完善全市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16个区县政府和工商、质检、卫生、城管等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的信息和资源共享。建成覆盖全市7.1万个普查小区的人口地理信息系统、PM2.5监测网络。第二,建立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推广网络挂号、远程诊断、电子病历、电子档案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完善可供查询、共享的医疗基础资源信息平台,全市建成了约400个健康自测小屋,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服务和健康咨询服务。全面推进了“社区与家庭医疗监测及健康服务系统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监测、进行居民家庭远程慢病监控与管理,为北京市全面开展社区家庭医疗监测及健康服务系统试点项目提供有益探索借鉴。第三,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资源服务平台,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全市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了“一厅”、“一网”、“一联盟”的立体化服务体系。联通了16个区县、33个委办局、138家优质服务机构、154家联网平台,面向全市42.5万家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全要素、全品类的公共服务,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资源的总入口和总出口。2016年上半年,平台网络共开展公共服务活动251场,参加企业10322家次,路演创业项目1058个,为企业提供咨询8747次,对接服务2,117次。 以政策为保障,营造信息消费环境 据介绍,北京市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信息消费政策。第一,完善组织协调机制,保障工作有序开展。为加大对消费工作的统筹力度,北京市构建了责任明确、协同配合的四级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了市领导牵头统筹、市经信委等7部门协调推进、各区县组织落实信息消费特色区县建设、依托企业构建信息消费服务平台及服务保障的工作体系。 第二,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推进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立足于北京市产业特点与优势,本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落实宽带北京行动计划的政策措施》、《<中国制造>北京行动纲要》等一系列拉动信息消费的支撑政策。 另外,北京市海探索管理新机制,提高政策扶持效率。“我们整合多种渠道提供资金保障,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文化创意企业优惠政策扶植互联网企业发展。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一批成长性好的互联网企业借助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场外市场平台加速发展。” 仝海威表示。 据介绍,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贯彻落实《2016年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指南》的有关要求,主要从五方面着手: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消费工作的领导,二是要继续抓好信息消费政策落实,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三是要积极开展信息消费监测分析工作,四是要加大信息消费宣传力度,五是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北京市将利用‘互联网+’的契机,继续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正向作用,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业态、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努力使信息消费成为本市扩内需的新动力、稳增长的新引擎、调结构的新举措和惠民生的新途径。” 仝海威表示。 (《中国电子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