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历史:1955年山西扫盲运动

 老刘tdrhg 2016-08-09

  不现实的扫盲计划,强制性的命令,低水平的识字课本,都导致山西扫盲运动踟蹰不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西农村文盲达630万人,90上的干部群众是文盲。群众不会识字算账,农村合作社社员不会计算工分,导致生产难以进步,更谈不上发展。

  1955年,全国作出7年内扫除全国农村青年文盲的决定,山西省则作出5年内扫除全省文盲的决定,扫盲规划一级比一级高。山西昔阳县决定全县两年扫除青年文盲,四年扫除壮年文盲。昔阳县思乐乡则计划一年内基本上扫除青年和干部中的文盲,两年扫除壮年文盲。据山西省委副书记陶鲁笳讲,地方上制定计划、造大声势,提出限期消灭文盲,弄得不识字的老人都有些惊慌。一个农村老太太吓得上吊自杀了,死前对人说,不要你们消灭,我自己消灭算了。

  扫除文盲靠什么?师资、教材都成问题。扫盲教材由各个扫盲小组乡镇自行编写,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记工课本上的生字就是本村的人名、地名、年月日期、合作社名、数词、量词、庄稼名、农活名、农具名等,因为贴近群众,倒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忘不掉“。农民们”念会了,又记工,又会算工票”。但有的课本写着“一二三四五,都往社会主义走”、“拖拉机、柴油机,不下雨能吃饭”等内容,牛头不对马嘴,令人啼笑皆非。还有的地方课本根本供不应求,以文水县为例:全县共有两万多学员,因没有课本而旷课的竟达 3600多人。有的扫盲班因为没课本开了学又垮了台。

  有了扫盲课本,就把群众们聚到一块来学习。先是动员入学,再是强制学习。山西祁县仅王村一个村就开了 7个班,组织了 270个学员,其余各村(四村)都强调青壮年都得入学。入了学不能请假,旷课之后还得向全体学员“讲道理”。1955年 11月山西下大雪,农民们怕地里的白菜冻坏,心急如焚,但扫盲干部和教师不批准请假,学员们只能望着课本干着急。

  在各种强制规定下,学员们意见很大,有的干脆不去上学,有的去了也不学。总的来说,经过几年的扫盲运动,农村能写会算的人增多了,能记简单的工帐、收支帐,看书读报、写便条和简单信件,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农民的生活。

  参考资料:

  1、山西省扫盲运动研究(1950-1956)

  2、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省农村扫盲

  微思考:为什么山西扫盲运动在全国特别突出?

当前:

微历史

推荐:每日轻松一刻神吐槽FUN来了新闻哥

上一篇:微历史:古代为何设立官邸制

下一篇:微历史:日军占领香港饿殍满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