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东河曲发电引领循环流化床规模发展

 雨神2014 2016-08-09

神东河曲发电引领循环流化床规模发展

日期:08-09  作者:记者 吕晴朗 通讯员 伏睿  点击:134
来源: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如果要说起循环流化床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史,那么河曲注定将成为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词。

  超临界技术,“低床温、低床压”燃烧新技术,半干法脱硫工艺,投产即达到超低排放……这些炫目的专业辞藻,显然不足以展现神华神东电力河曲2台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新建工程(简称河曲项目)的全部神来之笔。这个世界首个实现双投的35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工程,自2015年11月13日投运以来,凭借稳定的运行和优异的指标,有力回应了外界长期以来对循环流化床技术的质疑,为我国循环流化床机组大型化、规模化发展之路点亮了一座光明的灯塔。

  一个典范项目的行业视野

  绿色节能环保是循环流化床项目的重要特征,也是山西作为“黑金”大省进行能源结构转型的必由之路。山西伴随煤矿开挖,每年产生大量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煤,无法应用于煤粉锅炉,不仅形成能源浪费,而且它们露天堆积,为当地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循环流化床技术正是解决这一“燃煤之急”的重大创新,它可以燃烧低热值、颗粒大的煤炭,实现低品质燃煤高效再利用。

  2012年12月,神华国能(神东电力)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河曲发电)2台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机组正式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成为国神集团内部成立开工建设的国内首个35万千瓦超临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

  项目的高端定位必须通过创新实践来落地。该公司延续神华集团“天生优秀”的基因,采用国际主流的EPC总承包模式进行项目建设,持续引领电力基建行业风尚,并选择国内一流总包团队──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总承包方。在以设计为龙头的EPC总承包框架下,该项目完成了诸多项目优化和创新,节约了大量投资成本。

  河曲项目投运以来,至今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机组负荷率达99.8%以上,综合厂用电率、轴振等主要指标优于设计值,并实现了投产即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该公司总经理贺峰颇为得意地讲了一个小故事──电厂投运后不久,河曲当地政府领导前来参观,却发现电厂厂界噪音很低、烟囱完全不冒烟,领导不禁问:“电厂现在处于停机状态吗?”在场的人都笑了,贺峰笑得最舒心。

  一座里程碑工程的全面创新

  贺峰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循环流化床技术发展的见证人:“从1991参加工作以来,我参与了众多循环流化床项目的建设,对循环流化床技术积累了深厚的感情。但是,这项技术与煤粉锅炉相比,的确存在运行不稳定等问题。我们有责任破解这一难题,为循环流化床技术和产业的发展积累更多实战经验。”为此,河曲项目创新采用清华大学循环流化床发电“低床温、低床压”燃烧新技术。“低床压”技术与风机变频调节相结合,不仅降低厂用电率,而且有效减少大颗粒煤对锅炉的磨损,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可靠性,运行不稳定的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低床温”技术则充分发挥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势与特长,炉内脱硫效率大幅提高,有效减小炉外脱硫压力。

  贺峰还告诉记者,河曲项目在可研阶段其实设计的是建设2台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但随着火电技术和行业的发展、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这个方案逐渐落后。于是,该公司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论证与方案比选,毅然决定将建设方案优化变更为2台35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最终,河曲发电投运后的指标证明了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相对于原设计指标,现役机组发电煤耗下降约9.8克/千瓦时。

  河曲发电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许亦武对技术话题向来津津乐道:“循环流化床项目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进行炉内脱硫,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点,采用炉内和炉外结合的三套脱硫系统,并且在炉外创新采用半干法脱硫。这种脱硫方式与湿法脱硫相比,和循环流化床的炉型更匹配,可以将炉内脱硫没有充分反应的氧化钙进行继续反应,石灰石的消耗量由此能够得到控制,钙硫比在2.0左右,投资和造价更低。”

  因此,河曲发电放弃了已有成熟技术方案的湿法脱硫,而是采用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加炉外半干法两级脱硫、三套系统,并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高效布袋除尘和烟气连续在线监测等先进环保设施,最终综合脱硫效率达97.8%以上,除尘效率达到99.997%,使得项目一投产即达到超低排放标准,节约了后续环保改造投资超过5000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晋森也参与了脱硫方案比选的全过程,他说:“决策的时候我们承受了很大压力,但是本着创造更大效益、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理念,凭借大量调研和论证,我们硬是扛了下来。”

  一份循环产业的璀璨未来

  说到EPC建设模式,更是河曲项目绕不过去的关键词。该项目充分发挥了以设计为龙头的总包优势,打通了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接口,运用四级目标进度管理把控,统筹推进项目建设,最终奠定了一个典范工程的横空出世。

  厂址的优化变更,使得该项目可以大部分采用天然地基,节约大量土建投资;

  国产四大管道的首次采用,一举节约投资4000万元;由于当地水资源紧缺,更加节水的间接空冷方案应运而生;“多水合一”的电站水处理系统,也在专业设备布置方式上做足文章,既节约了占地和管道,又方便运行管理……

  在河曲发电集控室里,该公司副总经理贺建平指着电子屏幕上显示的电厂实时运行数据,骄傲地说:“河曲项目投运至今,全厂员工还不满200人。我们集团这几年正处于裂变式发展阶段,急需一支强有力的运行人才队伍进行支撑。为此,我们发明了与培训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的工资绩效体系,并坚持‘师带徒模式’,激励措施与比拼氛围双管齐下,努力打造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目前电厂运行稳定,没有因为操作失误而出现问题。”

  河曲发电集控室的运行人员几乎都是年轻面孔。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其他项目抽调来的精锐力量的带领下,一支“传帮带”的学习型团队正在快速成长,为国神集团下一步铺开大型循环流化床项目积极储备人才力量。

  “设备厂家的设计研发跟上,建设现场的优化和验收跟上,运行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跟上──我相信只要做到这三点,循环流化床技术一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且能够和煤粉炉一样安全稳定运行。”在贺峰掷地有声的决心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国家级循环流化床发电示范基地,正在这风景独好的黄河曲处,逐步从愿景走向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