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全感 给团体成长的动力

 阿里山图书馆 2016-08-09

    

作为一个刚刚踏出校门的音乐治疗师,音乐治疗总是能让我找到安全感,找到一种心灵的寄托。我喜欢做治疗的感觉,我喜欢和成员分享的时候,我更喜欢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包容、一起成长的感觉。  

在我的临床经历当中,我曾经面对过精神与智力残疾人、特殊儿童团体或个体治疗、老年群体、守留儿童、大学生人际减压团体治疗。我现在工作的群体主要是智力残疾人团体音乐治疗。在每一个音乐治疗团体活动中,我都会灵活运用音乐的各个元素(声音、节奏、旋律、和声),针对个体或集体进行一系列设计,如:肌肉渐进性放松、音乐引导想象、歌曲回忆、歌曲演唱、音乐绘画、音乐舞蹈、乐器演奏等等技术帮助来访者提高语言交流能力、人际关系、认知、肢体律动、自我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达到身体、情绪、人际、社会、认知需要的目标。

在我的临床经验当中,我逐渐地发现,与来访者建立良好治疗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也预示着治疗成与败。

通过两次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治疗师和所有成员的互动建立了良好的治疗关系,让所有成员在音乐治疗活动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

我手上共有北京市7个社区的助残项目,每天至少都有一场音乐治疗活动,刚开始我会有一些害怕,心里也有一些忐忑。我自己觉得做每一场音乐治疗活动都要对得起参与音乐治疗活动的每一个人,我要顾及所有成员的感受和情绪体验。所以每次开始活动前我心里都会告诉自己一定没问题,给自己加油打气。

某一天,当我第一次走进某温馨家园时,社区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待我并为我介绍温馨家园学员的基本情况。第一次参加音乐治疗活动的成员只有10个左右,但是我发现教室后面还有一些正在做手工的社区成员,当我走到活动室时他们并没有理我,而是继续进行他们手工制作。我说:“你们可以坐到圈内来参加音乐治疗活动”。学员大声告诉我:“我们要上手工课。”  

我以为他们只是上手工课的学员,我就继续带着圈内的学员做活动,在歌曲演唱环节中后面的手工课学员竟然开始主动参与和我们一起演唱歌曲,并且还会和我进行对话,回答我的问题。  

下课后经我了解,我才知道这些成员都是要参加音乐治疗活动的学员。康复站老师告诉我由于是第一次,他们不愿意参加,希望我通过活动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到音乐治疗活动中来。  

第二次活动,当我走到治疗室时其他成员已经提前把凳子摆成圆圈坐到凳子上等候上课,第一次没有参加的成员依旧坐到教室的后面。活动开始时我去邀请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告诉我:“我们要上手工课,我们就坐到这里。”我说:“好,我们做活动的时候希望大家也参与进来和我们一起做活动。”某成员说:“老师,我们就坐这里配合配合您。”  

活动刚开始我带领学员一起演唱《你好歌》,并把所有人的名字唱入到《你好歌》中依次问好。唱着唱着,后面成员开始配合治疗师完成演唱和拍手,当大家问候到后面成员时,后面成员也站起来和大家打招呼问好,特别开心。在后面活动中,我也积极要求后面成员参与到活动中来完成治疗师的任务,他们也非常配合。通过乐器模仿更加进一步拉近治疗师与所有成员的距离,后面的成员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中场休息时我收集了后面成员的一些兴趣爱好,如,喜欢唱什么歌听什么歌、跳什么舞等等。  

下半场活动开始时,我和大家分享了以后治疗活动的开展模式和活动内容以及在年前的文艺演出活动,大家都开心的鼓起掌。之前未参加到圆圈内的成员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并配合治疗师完成下半场活动。  

我们一起演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首歌曲,大家都特别开心,当治疗师邀请成员问谁愿意主动给大家演唱这首歌曲,后面的某一成员举起手说:“老师,我想唱一唱。”在整个独唱环节中该成员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演唱完以后我问:“大家喜欢这首歌曲吗?如果喜欢,喜欢这首歌的什么地方,是歌词还是旋律?如果不喜欢这首歌,这首歌的什么地方你不喜欢,如果需要改你觉得应该怎么改?”后面的小兰举手说:“老师,我喜欢'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牧童的歌声在荡漾’,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这几句歌词。”我问她:“你为什么会喜欢这几句歌词,你想到了什么?”小兰说:“太阳落山,放牛的牧童唱着歌曲,还有笛子声,身边有一头牛陪伴着,这个画面特别美好特幸福。”  

就在这个时候后面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几个成员举手表明了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随后,屋子里面所有的成员都开始热烈讨论这首歌曲,气氛推向高潮。这个时候治疗师只是对该组成员起到指导、支持并提供安慰和建议的作用。 

最后唱再见歌,当唱到每个成员名字的时候,该成员都热情地与治疗师和成员挥手说再见,后面的成员也都纷纷站起来演唱和挥手。活动结束后,后面的成员说:“老师我们下次把后面的桌子移走,我们也可以坐在圆圈里了,老师您辛苦了。”  

第一次参与音乐治疗活动的成员只有8个人,另外8个成员有点抗拒有点害怕,通过两次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治疗师和所有成员的互动建立了良好的治疗关系,让所有成员在音乐治疗活动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地成长起来,慢慢放开自己,接受大家。

这种团体的力量是所有成员给予整个团队的,其实在整个治疗活动中,治疗师只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整个团队的推动是靠所有人。作为治疗师应该融入到集体中,其实就是让大家觉得在音乐的环境中我们一起享受音乐  

团体音乐活动是通过提供来访者参与和体验治疗过程的机会,以强化患者健康的行为。刚开始活动是建立治疗师与小组成员治疗的治疗关系,提供安全感,小组成员在一起相互支持、理解、倾诉、分担彼此的痛苦,从而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  

7月,北京进入多雨季。一天,我冒着大雨准时来到某社区,由于天气原因有几个学员没有到。当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某成员才来到治疗活动室。“老师我还以为你不过来呢?雨下这么大,我早上都不打算过来,我不喜欢雨天,心里特别烦躁,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感觉这里有一种吸引力,吸引着我,总想来这里。来到这里我就看到您了,怪不得,原来是您到这里来了,我就说心里就想往这里来。”  

我带领大家唱了一首《朋友》。歌曲讨论环节中我问成员:“你们此时此刻是什么感受,身体、心理都有什么样的感受?”晚到的这位学员回答说:“我现在的心情特别开心,一开始的烦恼全都没有,这种被大家保护关心的感觉真好,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  

每次当我面对一个新的团体时,我都会在我治疗的前几次带领大家唱一些关于朋友、家相关的歌曲和音乐游戏。在活动中我会让大家一起来讨论,一起来分享关于朋友、家的主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和感受,我会在团体中让大家感觉到我们大家就是好朋友,好朋友就是在彼此伤心难过或开心快乐的时候一起分享,一起肩并肩走下去。  

有人会问我:“你都带学员做一些什么样的活动?为什么他们都特别喜欢你,而且他们都这么配合你?”治疗师在治疗环节中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自己觉得很好看的舞蹈活动等等带入到治疗中去,而是选择成员所喜欢的歌曲、舞蹈活动等等,根据这些音乐元素加入到治疗中去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团体治疗中我更多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中,去感受、体会成员所领悟到的真谛。建立团体之间的治疗关系首先要用你的专业功底和人格魅力来吸引、推动小组成员之间的动力。治疗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推动整个小组的发展更多的是小组成员。  

某一次团体治疗活动中,我在活动中教唱歌曲《东方红》时,邀请所有成员轮流读出歌词,由于C成员不识字、语言功能欠缺、缺乏自信心,当轮到C成员时,C成员不说话。我立刻给予了C很大的鼓励,最终在治疗师的引导之下,C成员终于说出此句歌词。这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某成员大声说一句:“C,你很棒,下课了我教你!”两个人一起握手拥抱。集体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叫好。  

这种团体的力量是所有成员给予整个团队的,其实在整个治疗活动中,治疗师只是起到一个带头作用,整个团队的推动是靠所有人。作为治疗师应该融入到集体中,其实就是让大家觉得在音乐的环境中我们一起享受音乐。  

我们的督导师——韩泰阳的一句话启发了我,在治疗过程中就是你们一起玩音乐,而不是在治疗过程循规蹈矩地完成治疗。在我的治疗过程中我并不是以老师的角色呈现给大家,我们大家更多的是以音乐玩伴的关系呈现出来,真实体现了大家在音乐活动中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玩音乐。

                                      文 | 刘煊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