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反映贵族、平民的状况
楚 辞: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代表作: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抒情诗。
背景:
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赋应运而生。
特点:
文采华丽,讲究排比,是一种带韵散文。
原因:
①统一、强盛;
②中外、民族间交流频繁;
③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的确立。
成就:
①盛唐——诗歌豪迈奔放、刚健清新,成就最大,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
②中唐——诗歌沉郁凝重,代表人物有杜甫(诗圣)、白居易。
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代表: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
社会背景:
①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②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背景:
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适合市民阶层口味的娱乐活动活跃。
话本是说书人所用的底本,塑造小市民角色,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社会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成就:
①明朝的“三言”、“二拍”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对象写入文学作品;
②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有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③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