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锋人物丨北京黄庄职业高中校长倪晓辉:职业教育要“变速”前进

 Sophia胥 2016-08-10



新闻背景

xinwenbeijing

       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因为勇于改革创新而声名鹊起,如何继承盘活老一代黄职人的“精神存量”,又能不断开掘新时期职业院校的内涵特色,成为黄庄职高新任校长倪晓辉的思考。在倪晓辉看来,校长不但要激发学生们的成长活力,还要通过内部改革、对外交流激发教师们的办学活力。

——编者



我们能送孩子们走多远?


“我独自走过你身旁,并没有话要对你讲,


我不敢抬头看着你的,噢……脸庞。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


你的惊奇像是给我,噢……赞扬。”


一个月前,在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校园歌星大赛的舞台上,当校长倪晓辉与现场乐队一道演绎崔健的《花房姑娘》时,现场一下子沸腾了,孩子们没有想到平日里“正襟危坐”的校长竟是“一枚”正宗的“摇滚青年”。


这是倪晓辉来到黄庄职业高中的第二年,他戏称自己目前为“二年级”校长。此前他在石景山教委任职。全身心浸在学校,扎进学生中间,让他身体里潜藏的“乐动”细胞开始躁动起来。


黄庄职业高中在北京职教圈甚至全国职教界都有一抹“传奇”色彩。1981年,在周围重点中学的夹击下,老校长吕牧选择了突围,将一所普通中学改办成职业高中,成了首吃螃蟹的人。据说当时首开服装专业时,因为没有专业教师,学校从普通老师中找出喜欢缝纫制衣的人到大华服装厂做一天“学徒”,再把一天所学分一周教给孩子们,随后学校还开办了全国第一个时装模特专业、计算机专业,一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倪晓辉对这段历史了熟于胸,“当时面临那么大的困难,都敢于突破变革,反而现在条件好了,大家不愿意‘变’了。”


来到“黄职”后,他发现,学校太“静”了,老师们守着一本教材、管理干部守着一张课表的日子雷打不动。


“孩子们的计算机水平已经不止拆装主机、编制程序了,可是老师还要从如何使用鼠标教起。”这在他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黄庄职高就是第一家在中职开办计算机专业的学校,当时很少有人见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懂计算机。“这么多年过去了,如果依然啃原来改革的老本,学校还能走多远,我们能送孩子们走多远?”


培养孩子们创造职业之美的能力

倪晓辉波澜不惊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动起来,让老师们动起来,让学生们动起来。”他心里隐约有一个声音。


他发现,很多学校的组织架构都是基于学科,比如计算机系、美容美发系等等,院系之间相互隔离,职能部门只重管理却不能有效服务专业,彼此之间互动联系甚少,犹如“孤岛”。


“我们从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学会技能仅仅是让孩子们实现了从不会到‘会’,但是如果让孩子们未来职业走得更远,还要让他们从学‘会’到做‘好’,最终创造职业之‘美’,如此一来,职业教育的内涵就要大大拓展了。”倪晓辉说,很多人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就是技能教育,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像美发专业,要培养“大师级”的人物,并非仅是让孩子们学会剪几个固定的发型,还要让他们涉猎化学、美学、生物等其他学科的理论实践知识,“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创造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迸发更大的学习力和未来的职业动力。”


倪晓辉举了一个例子,当初他上大学时,计算机还是学dos系统,毕业后发现单位已经都在用windows了,怎么办?“完全靠自学,很多东西是触类旁通的,综合素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所有行业可能我们一开始没有那么多的技能,学习力决定我们的方向,多学习,多开阔眼界,把自己的东西做出风格来,提升品质,才能达到更好的状态。”


在这种思想的支撑下,倪晓辉决定在全校进行一次大“改革”,他将全校所有专业分为4个学部,教育学部、艺术学部、技术学部、服务学部,每个学部不仅包括相近的专业群,还有将相关职能部门下沉。专业部门不仅要承担本学部的教学任务,还要发挥自身的特色专业,承担全校综合素养的培养任务,同时职能部门也要参与专业建设。


“这样就形成了扁平化的网络组织,提高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导性,老师们都动起来了,学生们也受益了。”倪晓辉说。


职业技能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实践,黄庄职高的影视化妆、美容美发专业早年积淀了良好的声誉,很多剧组经常慕名来招实习生,以至供不应求。这样就面临一个问题,能否安排非实习期的学生出校实习?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如果一部分学生外出实习,另一部分则在校学习,教学计划如何实施?教学成果如何评价?在倪晓辉看来,“一个学生在一个剧组待上十天,远比他在教室学10天理论更能帮助他积累经验。教学计划要跟着学生变。”


如此一来,原来雷打不动的课表、评价标准、考核机制都要跟着变,有些管理人员一时想不通,可是倪晓辉却坚持要“变”,在他的概念里,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实践经验各不相同,学校要做的不是按照整齐划一的步调前进,而是要给孩子们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教育要变速前进。”倪晓辉说。


校长要俯下身来

去年5月20日,在先农坛举办的“春风古韵祭先农”活动上,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天王殿前鼓声雷动,10个青春洋溢的鼓手在突如其来的小雨中敲响了祭祀的第一鼓,鼓面的水花溅满了脸颊,但依然难阻他们拼力击鼓的激情,现场一片欢腾。这是黄庄职高九擂乐团进行的开场鼓祭先农表演。


倪晓辉告诉记者,这10名鼓手全部来自烹饪专业学生,从最初连乐谱都不认识,到最终站上舞台,他们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每周训练四次,每次至少两个小时,其余三天还要自行训练,“九擂乐团”的团员们把课余时间都用来排练,终于用勤奋的汗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没有把演出任务教给艺术专业学生,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倪晓辉的又一次“变速”试验。


“其实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关键要找到合适的点给予激发。虽然他们不是学艺术专业的,但是我想这段艺术之旅一定会在他们未来人生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希望孩子们都能享受到专业之外的乐趣。”倪晓辉说。


黄庄职高在吕牧的任上就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教育的愿景,学国际贸易出身的倪晓辉更加意识到国际化的重要性。


这两年,学校加强了与澳大利亚、韩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合作办学的步伐。除了学生层面的学习交流,倪晓辉尤其重视推动教师层面的国际交流。“没有国际化老师,怎么培养国际化学生,我希望3年内全校120多名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全部具备国际化标准。”他表示。


去年暑假,他和第一、二批老师一同参加了澳大利亚TAE40110培训与评估师资格的培训认证,当时有些老师觉得太难,想临阵脱逃,他坚决不同意,一边“督战”,一边俯下身来和老师们一起做功课、完成任务。


“老师们习惯了按部就班的上课、做教案,还不太适应自己动用周遭资源去解决问题,和老师们一起完成任务时,老师们都被激发了,最终一个都没拉下。”说这话时,他有些自豪。


“校长不仅仅是方向的引领者,而且要俯下身来和团队一起踏踏实实把路走下去。”倪晓辉说。


本文刊登于人民政协报2016年7月27日第1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