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圆为一,武者上乘,但非一朝一夕,一拳一脚,一桩一念,一式一法等环节所得,而是根据上述环节传承的是否正确,个人毅力的挑战性是否过硬,自己对拳学的接受能力和认识程度是否无误等等,来决定习武者所谓“小乘、中乘、大乘”等功法。总之芗老武学的精湛之功,取之传统形意的精华,得之自身勇于挑战自我、科学务实、精心研练的精神,来之自己对形意拳正确的认知、良好的体认和高深的感悟能力。 浑圆的概念存在于武术多个门派之中,不独意拳所持有。只不过在训练中提法用词不同而已。如各家在谈及其练拳之手法、身法、步法时,整劲、顺劲、,化劲、巧劲,开合之劲、稳沉之劲、圆滑之劲、撑挣之劲等用词,都含有浑圆的成分。浑圆之功来自正确的意念活动和科学的运动技能,它的范围深度、广度、高度,只能随着习练者的认知、体认、感悟度而言。也就是浅者浅论,深者深论,高者高论。 浑圆之法是芗斋先生的拳学核心,但芗老没有忘记形意拳学的理论是其拳学思想核心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芗斋先生的浑圆之法是在动静功法互为的基础上形成,是在形意拳的研练和理论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一个高级精细微妙的运动体系,他的拳学静功(桩功),明则静、暗中微微生动。正可谓“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己之动。”他的拳学动功(试力),明则微微缓缓前后移动,暗中有欲静不动之意。在微缓之动中,有“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在意念领导的桩功内在运动,和试力躯体微缓运动的外在形式下,皆可带动体内血液良性循环,拳谚道“血为气之头”。为此我们在芗老意拳拳学高级细微的运动体系中,只要能持之以恒,在正确拳学思想的指导下领悟意拳,你就会体认到内在气血充盈后的效果。 我们知道知识有众多的学科,世界有众多的国家,那么拳学上的浑圆呢?它有众多种的成分。当我们掌握了这些成分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的认识浑圆,更好的养生健身,提高精神气质,把握运动技能。 就意拳拳学而言,其静功浑圆成分桩之间架要做到大小关节,形曲意直,意不露形,神不外溢,力不出尖,形不破体,中正圆合等。桩之意念在虚灵守默,独立守神,轻松自如,心旷神怡等基础上要万念归一,以一念代万念。意有身心放大,撑挣挤合,上提下按,前推后拉,左旋右转之意。]桩之体认,久而持桩,周身由酸痛为酸胀,由酸胀为膨胀,然后分上中下,环抱的两臂的内侧前后左右上下,在撑挣开合,上提下按之间,有像磁铁一样相吸相斥的阻力感和周身发热滴汗不出等等舒适轻松的感觉。在通过动功的试力和发力等环节上的浑圆成分,使习练者在练功后渐渐感悟到周身运动时所产生的浑圆状态,如在周身膨胀,内力无穷,协调和顺,沉稳圆滑,旋转自如,动作敏捷,身如灌铅,体如磐石等浑圆效果的基础上,再进入周身似球,内涵真气,撞而不开,冲之不散,一触即发,化劲于一身,以一手为千手,以千手为一手,随心所欲的浑圆境界。所谓浑圆之形态,对拳中所练数式、数法而言,则恰似上文所说一环为本,数环围绕而成之毛线之球团。或谓是一坚实沉稳之球状,内气充实,力脚踢不破,重拳击不散,小手拿不起,大手恰不住。球之所向,除落地一方,无向可言,处处为点,对拳脚而言,功无弱处,一态待之。人之周身若为如此,遇其对手,一旦攻之,浑身是点,处处可为,顾中有打,打中有顾,攻防一体,化劲一身,滚动旋转,势不可挡,进退自由(试想一大球,与自身同高或矮自己半身,其重量也与自身相同,向自己滚动旋转而来,你的拳脚一旦攻击,必被滚动旋转之力化开。它滚动旋转速度越快,它的自身保护性和攻击性越强)。习武者若修如此上述之真身,必是在科学正确的拳理和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之下,认识了浑圆成分,进入了浑圆形态,产生了浑圆之效果,达到了浑圆上成之境界。意拳的矛盾桩,伏虎桩等等,都是一些表面看来静止不动实而内动的桩功。内动就是所谓的意念活动,当然这些意念活动是建立在自身中正安舒,间架正确,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圆满自如,安静无为等基础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