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春林告诉你:“我到底与大师差在哪?”

 盛庭 2016-08-10
杨春林告诉你:“我到底与大师差在哪?”
学乐器的人数在不断增长,但是大师呢,也就那么几个。曾经有不少人问过我:“老师,你看哈,大师们演奏的曲子我都会,那些个现代派的、有难度的作品我也啃下来了,有时候自己演奏起来感觉挺嗨的,可我为什么就成不了大师?我比这大师到底差在哪儿了?”
呵呵!你别说,我当时还真就被他问住了。
而且,我觉得,他这话其实是说到许多学习乐器人的心里去了。你想想,既然学了乐器,谁不想出名啊?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他能是好士兵吗?对吧!只不过有人敢说出来,大部分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了。
思考了许久,我的一点心得,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对与不对,我们一起讨论。
大师与大众是相辅相成的。大师名气的大小,是与大众的认可程度成正比的。俗话说,就是知名度。
那么,知名度是怎么来的呢?从演奏专业上来说,就是你的演奏得到了大多数或绝大多数甚至所有人的认可!也就是说你创造的声音美让所有人打了高分。
“你说的不对”!有朋友反驳我,“你说,那些来听音乐会的有几个是懂音乐的?凭啥得有他们的认可才能成为大师?”
对了,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人类的审美问题。人类的审美过程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这涉及到美学。从德国的黑格尔,到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到中国的朱光潜都有洋洋洒洒的著作。大家都可以去读读,即使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也无妨!
我们人类的审美能力是天生的。所有人类本能以外的知识,都需要有老师传授,唯独人的感性审美,是天生就存在的。你看,三岁小孩都知道哪个阿姨漂亮,这个不用教。平时自己唱歌五音不全的人,他知道谁唱的好、谁唱的不好。或者,不会乐器的人能听出演奏水平的高低。这些都是事实吧?
那么,在器乐演奏审美过程中,到底是那些因素在起作用呢?
这让我想起个笑话。一个初学汉语的外国人,去参加婚礼,恭维新娘漂亮,新娘谦虚的回答“哪里!哪里!”老外心想,还得说哪里漂亮啊?于是说“眼睛漂亮!”新娘又不好意思的说:“哪里哪里?”老外奇怪,又答:“鼻子漂亮”,新娘仍然谦虚:“哪里哪里”!老外当场晕倒!
当然,对于感性审美来说,大众不会回答“哪里哪里”的问题,人家就从好听和比较来判断优劣。
若从理性审美角度来回答,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音准。
音准乃音乐之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人们在听音乐时,觉得音乐如天马行空、如行云流水,很是随意。但实际上,构成音乐基本元素的音却是有着非常确定的物理定义的。比如国际标准音A,其物理属性是其震幅,是每秒钟440赫兹,后来加到441.442,如果乐队里有440的马林巴,我们就能听出差异。也就是说人的耳朵是可以分辨出四百分之一到四百分之二的音高的。这回知道我们的耳朵有多灵敏了吧!在器乐演奏中,除了弹拨乐器以外,拉弦乐器和管乐器,谁敢说自己每个音都是准的?特别是二胡这样的乐器?我也当过评委,别的不说,各大音乐学院的选手,也都不是没有音准问题的,何况你还不是选手,或者是非职业的演奏者?谁敢说自己没有音准问题?不信你自己录音下来自己听听或者请专家听听?
第二、节奏。
请大家注意,我在这里说的是节奏,不是速度。速度的概念是每分钟演奏多少拍,而节奏的概念是你所演奏的每一拍在固定速度时的均匀程度。在节奏问题上,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节奏的不稳定性,而不稳定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赶节奏”!我指挥乐队多年,对乐队的节奏问题曾有个标准,那就是,在指挥拍点后出音的是好乐队,和指挥同时出音的是一般乐队,在指挥拍子前面出音的是差乐队。此理同样适合单独的演奏者。再请恕我直言,器乐演奏中节奏不稳定的情况并不比音准问题少,如果真的按照高标准严格要求,几乎每个演奏者在演奏每一首作品时都会发生节奏问题!也请你不要不服气,不信自己录下来用节拍器对对?
第三、力度。
力度,犹如说话中的语气,是表达音乐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大弦嘈嘈,还是小弦切切,抑或是此时无声,那都是音乐的语境啊!而在现今的演奏中,高、硬、响仍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力度观念。给力过度也是目前演奏中最为普遍的情况。殊不知,从音响学角度来说,加大一倍的力度,不会出现加大一倍的音量分贝,反而会增加了许多杂音,严重影响了音乐的美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重视了音准、节奏而忽视了力度。记得我看过一个资料,几乎所有美国总统候选人都有一个语言顾问,专门负责培训总统候选人演讲中的发音、语气、节奏和力度。可见力度对于要当总统也是挺重要的呢!
第四、表现。
听过一个名人朗诵,短短的四句古诗,被朗诵的与我的感觉“面目全非”,彻底颠覆我的感觉,方才知道表现之重要。音乐表现,是人的知识经验、素质修养的总和。举个例子,在音准、节奏、力度这三条都完成以后,你就成为一个“美女”。只不过一种美女,谈吐优雅,举止大方,一种美女,谈吐猥琐,行为粗俗。也就是说,当所有的技术手段都完成以后,没有音乐表现的艺术贯穿,一首器乐作品还是难以圆满完成的。
第五,模仿。
你不觉得你所演奏的每一首作品都是听了大师的演奏才去学的吗?你不觉得你在演奏时一直都在通过各种音频和视频在模仿大师甚至以此为荣吗?你能通过自己的演奏让别人都模仿你吗?你能在大师已经推广了的作品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诠释而被大家承认吗?不然,就是你永远跟在大师后面亦步亦趋吗?万一大师一步之差掉下悬崖你是不是也跟着下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弦乐音准中,音同高度不同的问题,升5要高一些,降6要低一些。河南的升4,陕西的降7与钢琴上的升4和降7的高度问题。节奏中自由拍子,摇板的处理问题,这些具体的地域性风格问题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大师,希望大家别对号入座。也不是说不能当大师就不好!我只是借题发挥,阐述一下器乐练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先天的条件,后天的努力,知识的积累,心灵的开启,外加客观条件,是实现音乐梦想的诸多因素。大家不要因此而却步,因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作者 简介
杨春林

指挥家兼任作曲家。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歌舞团常任指挥(国家一级),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客席教授,北京金帆民乐团常任指挥,北京青年爱乐民族乐团音乐总监,江苏省女子民族乐团音乐总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