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中的那些青铜器 (十六) 摇钱树

 鸣歌 2016-08-11

很多酒店餐馆的大堂里,都会放上一座摇钱树的装饰,作用和招财猫差不多,是一种对生意兴隆的美好祈愿。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装饰最早起源于我国东汉时期一种特殊的陪葬品。这种“货真价实”的摇钱树流行于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因为器物上装饰了大量方孔圆钱而命名。树的部分可分为两部分:树干和枝叶。早期的树干多为实心,后来发现的都是空心,饰以波浪纹。树干长短不一,1-2米不等,分为4-6节,每节都有四个插槽,供插嵌枝片。枝片装饰的图案多种多样,主要有凤鸟、西王母、龙、羽人、猿猴等等一系列原始图腾和传说人物。

目前发现的摇钱树共有189例,今天的这件于四川绵阳,现藏于绵阳市博物馆的,是其中最大、最高的一株,保存得也非常完整。它通高198厘米,整体由基座、树干和树冠组成,共有二十九种部件衔接扣挂而成。


树冠可分七层,其中最上一层为树尖,装饰有凤鸟图案。树尖下二层的干与叶合为一体,装饰有西王母、力士等图案。下部四层插接二十四片枝叶,向四方伸出,装饰有龙首、朱雀与犬、象与象奴、朱雀与鹿以及成串的钱币等图案。树叶是摇钱树最为精致的部分,共有八片枝叶,呈对称分布。叶片最长约15厘米,厚约2毫米。叶片上铸有圆形方孔钱,钱币相互连接,有的形状椭圆,两侧铸有飞龙,龙头顶着钱币,叶片外侧被短刺包裹,像太阳的光芒,延伸出许多长短不一的万缕细丝。


摇钱树树叶

东汉早期,摇钱树就开始出现,但数量稀少,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东汉中期和晚期迅速流行,覆盖今天四川、重庆及周边地区。东汉末到三国,随着兵荒马乱,数量又锐减,到西晋彻底消失,虽然明清也有摇钱树,但形制已经大不相同。

因为存在时间短,所以对摇钱树的起源功能文化属性一直存在争议。

关于起源,一说源自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树,也就是我们介绍过的青铜神树;二说源自战国时期的流行器物多枝灯,汉代各种神树模型。


多枝灯

目前持后者意见的学者为多数。还有不少学者指出摇钱树枝片上的动物和钱币图案与四川盐源出土的青铜枝片可能有渊源关系。


盐源青铜枝片

关于功能,一说用于死者生前家庭范围内的祭祀;二说是早期道教法器;三说是专门的陪葬用明器。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第三种说法最有依据,并承认摇钱树可能赋有多种意义。最主要是引导死者灵魂进入死后仙界(“引魂升天”),其次也是民间祈求财富的表现,同时摇钱树还可能有庇护死者家庭子孙的作用。 

关于文化属性,主要有两派说法,一说摇钱树是西南地区文化的产物,此种意见持有者占大多数,理由是摇钱树这种器物只在西南地区发现,绝无仅有。第二种说法是摇钱树为汉文化产物,使用者为移民到成都平原的汉人。该说法的依据是出土有摇钱树的墓葬与中原地区墓葬在格局、规模、其它随葬品的类型上都一致;并和同时期西南地区文化出土的随葬品和规模有很大的差别。

东汉中期以后的很多摇钱树树干上铸有小型佛像,在少数例子中佛像还代替了西王母在顶枝的位置。学者称这种西王母-佛像共存的现象为“仙佛模式”,其表现了佛教初入中国时候佛被中国民众当作仙界的神仙之一,而把他与其他本土神仙共置于西王母仙境之中。虽然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摇钱树佛像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佛像刻画。对摇钱树佛教的研究还涉及了佛教南传的争议。

虽然存世时间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摇钱树在各个朝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呈现不同。最初商代的三星堆铜树就比较写实地反映了古蜀国宗庙崇拜的中心,而到战国的铜树,则变成了巫师们使用的仪仗化了的法器。发展到秦汉时期,摇钱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灯具,引人追思那些给人间带来光明的日神之树,或者注入金权主义的观念,成为了象征土地和金钱财富的明器,逐渐就演变成了今天人们概念中的“摇钱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