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衣行(图片来源百度) 北京地区的手工业里,成衣行(裁缝)是个大行业。当年北京大多数人都是定做衣服,买衣穿的不多。所以成衣铺到处都有。在繁华的东四、西单、前外大街等有成衣铺,在僻静的小巷也有,成衣铺遍及北京的各个角落。但是这些众多的成衣铺都是只有一、两个人的小作坊,只有民国初年韩俊峰创办的双顺成衣铺是个拥有职工三四十人的大店铺。 由于双顺成衣铺做衣服注意质量,裁剪合体、缝制精细、样式新颖,因此,来此店光顾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军政界及社会知名人士都找双顺做衣服。这样,双顺发展成北京唯一有名的大成衣铺。为了了解双顺成衣铺建立发展的历史,特作者走访了双顺成衣铺老职工支善文、徐良、张先忠等人。由他们提供了双顺的资料。 河北省深县正处于华北大平原的中部,适合农业生产。韩俊峰就生长在深县安家庄。虽然家中有几亩地,但人口多,只靠他父亲一人干活,无法维持生计。所以韩俊峰只念了半年书,在八岁时就缀学了。这个韩俊峰虽然没念多少书,但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聪明。不论学什么一学就会,而且不忘。他失学后,有时给人家放羊,有时在家里帮大人干活。在清宣统元年,韩俊峰十四、五岁时,他父亲借了几个钱做盘缠,送他到北京学徒。经老乡介绍到了东四六条西口的双顺兴成衣铺。 双顺兴成衣铺,在当时还算是个大作坊,除一个掌柜的外,有五、六个手艺人,有三四个学徒。当时学徒的规矩,一进店门头一年先打零杂。像给师娘看孩子、买东西、帮助厨师做饭、送活、给掌柜的、工人师傅们搭铺等都得干。等第二年柜上再来师弟接这些杂活,才能去跟师傅学手艺。韩俊峰进双顺兴后,也不例外,先干杂活。 不到一年,柜上又来个学徒。韩俊峰带着这个师弟干活,等这个师弟都熟悉后,掌柜的就叫韩俊峰到前边向大师哥学手艺。开始大师哥让他学着做简单活,编纽扣、打架子等活计。这种活干了一段时间后,大师哥又教给他缝边、跑直趟等基本功。由于韩俊峰机灵、勤奋、尊敬师傅、团结伙友,因此在他三年零一节出师时,糙活细活、皮、棉、夹、单、男活女活,就样样全行了。 韩俊峰满徒出师后,就在本柜上当手艺人。因为他手艺好,活又做得认真,所以深受顾客的欢迎。不少顾客点名要他给做。当时东四一带住着不少大户人家,韩俊峰都到他们家去过,给他们做过活。大家都叫他韩裁缝。韩俊峰又在双顺兴干了五六年。在1917年左右,一次韩俊峰家里来人说:“家中有急事需要几十块钱。”韩俊峰找掌柜子借支,碰了钉子。 后来他从朋友、师兄弟处东借西凑,弄了几十块钱打发家中人走了。这件事使他很不痛快,他想这几年他为柜上出了不小的力气,为掌柜的拉来了不少的好顾客。家中急用几个钱都不借,不干了。等到年终“说官话”时,韩俊峰提出辞柜。掌柜的挽留他,他不答应,后来,掌柜的又托人说合。韩俊峰全拒绝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