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人物 | 规划有序,生活有源,课文有范

 tnj660630 2016-08-11


规划有序,生活有源,课文有范

——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蒲峻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不知不觉间,我在三尺讲台已耕耘了二十多年。从开始的教学模仿到现在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离不开我一如既往地对教学规律的探索,对教学理论的实践。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习,摸索出了独特的作文教学之路:以生活为经,以课文为纬,螺旋式上升的初中作文教学序列。这个序列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符合写作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由于语文教材缺乏系统的作文指导,作文教学常常处于随意和盲目的状态。当学生时,我的老师很少专门上作文课,写作知识的获得也是通过阅读课。做了教师后,我认为: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因此,刚开始我的作文教学就是布置作文,然后修改与讲评,也少有专门的作文课。渐渐地,学生对作文没兴趣了,一些学生越写越差。一学期,一学年,我教了哪些作文知识,自己都不知道;对学生进行了哪些写作能力的训练,我更是茫然。作文应该是初中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一扇窗户,是传递心灵知音的一种途径。《古文观止》卷八曰:“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意思是说:情感达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写出来的便是好文章。然而我的作文教学,违背了这一规律,讲评也只重视写作技巧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激发。这种作文教学无科学依据,无系统体系,难以形成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学体系。作文教学过程也不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写作过程的指导也是按部就班的训练,缺乏情感的体验。于是我把这一问题作为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我发现,只有摸清学生写作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到符合写作规律的科学序列,有的放矢地进行作文教学,这些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作文教学的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着手进行了作文教学序列化的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每接手一届新生,我都要编写科学、合理的作文教学体系,对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进行整体规划。起初我是以写作知识、文体为主线进行规划的,准备构建以知识为中心的作文序列体系。七年级主要是记叙文写作,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的顺序传授知识。八年级主要是说明文写作,按照抓住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等传授知识。九年级主要是议论文写作,按照论点突出、论证思路清晰、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事实论据与论点要一致、综合运用论证方法证明论点、一事一议等传授知识。学生毕业时,我要求每个学生送我一篇文章,翻阅这些文章,我发现学生将写作技巧玩得很熟,大部分文章四平八稳,通病是缺乏真情,缺乏充实的内容。经过反思,这样的作文体系,仅在技能上下了功夫,忽视了写作上的“人文关怀、情感要素”,也违背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相综合的精神,尤其缺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于是我又重新构思这个体系,主要以学生生活这条主线来架构。所有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指向学生生活,是以生活为中心的作文序列,因生活变化而调整。我不断捕捉写作的契机,激发学生带着真情实感进行写作。渐渐地,学生的文章开始让我叫好!可我发现这种自由的、缺乏指导的作文严重不规范,而且不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于是我又第三次调整了这个体系——以学生生活为经,以课文为纬,对三年的作文教学进行整体规划。规划结合了学生成长阶段的变化,结合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结合了学生的兴趣、审美情感的激发,结合了学生的阅读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了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一言以蔽之——该写作教学体系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学生的“社会化”“人化”结合起来了。经过多年的实践,在这种作文教学体系的引领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凡事预则立,作文教学也是这样,我每接一届学生都对作文教学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在具体的教学中能落实到每周,甚至每节课。因此,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可见,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告诉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标提出的要求呢?我们知道:生活是生命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是生命感受与体验的源头,也是作文的源头。所以,我的作文教学紧紧地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这就是“生活化作文”。这种教学法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为写作内容,从生活场景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抒写真实生活的欲望,养成良好的观察、记录、思考、提炼生活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人格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始终围绕学生发展的作文教学理念。它具有记录生活、展现学生生活习惯、表达个性等特征。我是如何做的呢?

 

第一是让学生写作内容生活化。过去,总是我命题,学生写,虽然我尽可能地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很少把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现在我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热点,强调在写作中呈现不同的生活侧面,不让学生写与生活割裂的作文,不让学生写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不断拓展写作领域。我淡化了所谓的“教学形式”,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形式来代替枯燥沉闷的教学环节,创造了一种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的宽松愉悦的写作环境。在这种朴实自然的“生活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情感处于快乐之中。写作内容与指导形式结合得巧妙,既能降低坡度,又使写作指导课充满情趣,学生爱上写作就成了可能。一句话,我就是用这种原生态的教学手段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心,诉说自己的事,宣泄自己的情。

 

如暑假回来,我让学生把自己在假期中拍的照片展示出来,并给这些照片配文字、配诗等,学生做得情趣盎然,根本不知道这是在写作。又如初三要毕业的那段时间,我不让学生练中考作文题,而是要他们一起制作毕业留言册。要求每个学生写写三年来给你帮助的人、学校给你留下最美记忆的角落、特别不能让你忘记的瞬间等等,然后分章编排。学生乐此不疲。还记得有一年的重庆市中考作文题就是制作毕业纪念册中的一个栏目,有人认为我猜到题了,其实不是,我只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在组织写作。

 

我把“生活”作为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我的写作教学真正贴近了学生实际,学生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他们更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另一方面,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生活、生命所需,强调学生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认为我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和谐发展。这样的写作是学生生活的一种方式,它是学生建构自我内在世界的一种手段,它是学生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一种途径。这样的写作不仅仅是写文章,也是学习、生活乃至生命的存在方式。让学生的写作过程成为他的一个个“生活事件”,成为融入其生命冲动体验的真实的“成长历程”——我认为这才是写作及写作教学的本质所在。

 

第二是作文指导生活化。指导既结合了学生作文,又结合了名家范文,并进行了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与思考,引导他们不断挖掘生活经验。如初一作文“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吃”,我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描述小时候我的母亲怎样做油炸嫩豆腐的情景,说得学生口水直流。这样由于物质的条件反射唤起了生活的回忆,活生生的生活强烈地冲击了学生的心灵。我趁机话锋一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小吃?说给大家听听。顿时油葱饼、烤白薯、锅巴、烤香肠纷纷出笼,课堂上马上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各种小吃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学生们表达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就根据情况马上要求学生当一当小老板来“卖一卖”自己喜欢的小吃——自己介绍,看谁能把大家吸引过去。这样学生的表达欲望就更加强烈了,纷纷充满激情地兜售起自己喜欢的小吃,结果一个个介绍得精彩极了。真情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我用精彩的生活去点燃学生的热情,有目的地引导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感受生活,去寻找生活的焦点,从而产生美好的情感,产生歌颂美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的写作指导课就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我用火热的生活去煽情,用自己有深刻体验的活素材,通过对它们的描摹与渲染,抛砖引玉,打开学生的思路,唤醒他们对自己相关生活回忆,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这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会促进学生对自己生活世界的理解,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让学兴奋,使他们把生活与表达方式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表达真情。

 

第三是作文评价生活化。我改变了过去对学生作文一言堂的现象。打破了原先封闭的评价环境,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近几年,我主要采用网络评价这种形式。我建立了学生互学、互助、互赏、互评的作文评价体系。每次作文完成后,我把作文展示在博客上,按提出要求——浏览习作——分好小组——适时点拨——总结提高的流程评价。另外,一些日记、课堂片段写作,我利用QQ群进行生生互评作文。还利用邮箱进行学困生互评作文。

 

利用网络多元化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这种平等对话,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还有生生之间,还有师、生分别与作文之间的对话,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写作兴趣、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利于“生本课堂”的构建。

 

三、让课文阅读教学为写作奠基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要我们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两柄“利剑”,就能“双剑合璧,威力剧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我充分利用课文进行作文教学。

 

首先,将教材内容转换成学生的写作素材库,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一写作文就咬笔杆,不知写什么,殊不知我们丰富的课文内容,就是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关键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成写作素材。(1)可以直接引用。就是对课文中的人物、情境和故事直接作为素材引用到文章中来;或者将能表现人物感情、态度、评价的词语或句子,对有深刻内涵的,寄托了作者感情的事物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直接引用,厚实文章的底蕴。(2)可以提炼点化。让学生有意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提炼、点化、迁移,最终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理想境界。还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唤醒学生的记忆。如在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讲授中,当我们讲到当阿长为鲁迅买回《山海经》时,小鲁迅激动万分,认为阿长是神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种情感,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许多学生都说有,有一个学生讲到他渴望得到电脑,父母说要考试得到多少分才行,而这个目标是他可望不可及的。正在他感到无望时,家长不知从哪方面考虑,居然给他买了电脑。他当时就认为他父母是天底下最体贴的家长。通过对这件事的回忆,不仅很好地理解了课文,而且将这段真实的经历,绘声绘色地讲了出来。得不到时的失落,心灰意冷时的绝望,看到电脑时的意外以及摸着电脑时的激动,对父母的感激,他都讲得生动细腻,让听众感同身受。这段经历如果没有课文的启发,它就这样沉睡在学生的记忆里,可是阿长的故事唤醒了他的记忆。他的经历又唤醒更多学生纷纷要讲述自己的经历。抓住课文中这样的点去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的作文素材库丰富起来,进一步为提高作文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在教材中学习语言和写作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写。学会将教材词句转换成习得语言,要学会字词的仿用,或名词动用,或贬词褒用,或大词小用;要学会语句的仿写,或整句仿写,或特殊句式仿写,或有关修辞格的仿写;要学会语段仿写,教学中我常常引导学生读、摘、诵、记,借用这些“谱”,借用这些“帖”,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写得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指导学生运用课本中学过的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或一线贯穿,或双线并进;或先抑后扬,或托物言志;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或总分,或分总;或纵向铺陈、或横向列举;或情景交融,或叙议结合,指导学生借鉴和仿写。如学完《最后一课》,模仿文中对小弗郎士出色的心理描写,要求学生描写一段“家长会后”的心理等等。

 

最后,利用课文,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活跃起来。如故事新编,以教材中的文本为依据展开想象,借用课本之躯,充入全新的血肉,创造一个全新的故事。又如把一篇课文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让这篇课文的内容成为不同话题作文的材料。学了丑小鸭这一形象,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丑小鸭这一素材可以用在哪些话题呢?经学生的讨论,可以用在坚持、磨难、珍惜、阳光总在风雨后、为自己喝彩等话题中,这就是发散思维。书本是例子,让我们学会阅读赏析,也让我们学会写作。我们只要利用好每一篇范文,一点一点地启发学生,他们的文章也会一篇比一篇更优秀。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十五中学;4000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