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郑州 俟河之清

 wps0321 2016-08-11

成语郑州

俟河之清

李济通

俟河之清,源自《左传·襄公八年》: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竟作罗。’”可以说,这个成语记录了春秋时期,诸侯小国郑国(都城在今新郑)的一段屈辱史,两行辛酸泪。发人深思,令人没齿难忘。

公元前565年,郑大夫子国、子耳因蔡国(今我省上蔡西南)经常骚扰郑国边境,而出兵讨伐,并抓获了蔡国司马公子燮。楚国以此为由,出兵伐郑。郑王室在商讨对策时,朝臣意见不一,出现分歧。主政的子驷主张投降,上大夫子展等主张抵抗,等待晋国救援。子驷说,《周诗》讲:等待黄河水清,人生寿命能有多长?占卜次数太多,无疑自结罗网。大家商量,意见相左,百姓会无所适从。现大兵压境,百姓危急,臣服楚国,方可破解民众苦难。如晋军到来,再依附他们。这样做既不伤害百姓,又免去战乱之灾,才是最好的办法!子展辩驳说,小国对于大国,应以信用为上。不讲信用,战争会随之而至,亡国在所难免。郑、晋曾五次会盟,如今违约,即使楚国支持,又有何用?楚国图谋不轨,意在吞并我们,使郑成为他们的附庸,所以不能相信他们,等候晋军才是上策。再说晋悼公贤明,四军强大无比,八卿又和睦团结,不会抛弃我们。加之楚军长途奔袭,粮食匮乏,不日即会退兵,我们还担心什么呀!依靠信用,严以防守,等待援军,才是最好的办法!

位高权重的子驷,为压制这些不同意见,引用了《诗经·小雅·小旻》中的话:“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意思是意见太多,难以集中,无法决断。满院子的人都来发言,谁又能承担责任。于是他一锤定音,决定顺从楚国,并承担一切责任。最后,郑、楚签约讲和。

这边战事刚刚签约停火,晋国方面又发来战书。原来,郑、楚讲和之后,为安抚晋国,曾派王子伯骈赴晋,说明情况。把楚军兵临城下,攻占城郭,百姓苦不堪言,迫于形势而签约的原因,报告晋国。但晋王却以郑国没有报告,即迅速降楚的罪名,威胁郑国:等着吧,晋国将率领诸侯大军,与郑国刀兵相见。郑国生存之艰险,苦难之繁多,命运之多舛,由此可见其一斑。

俟河之清,也作“河清难俟”“河清无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原意为等待黄河之水变清,希望国家统一,现用来形容事情很难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