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

 花小鼠 2016-08-11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海瑞墓石雕)

【提要】汲黯、包拯、海瑞,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清官,也是正派官员的精神楷模。海瑞一生经历了明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晚年官至正二品,“正部级”。海瑞以清廉著称,亦以贫困感人。如果一个“正部级”官员都陷入贫困,那些小官与普通百姓又如该何生存?事实上,海瑞确实很穷,他贫困的原因究竟何在……

(续上期。阅读全文,请在“今日头条”搜《一个“正部级”高官,海瑞为何十分贫困?》,或《海瑞:王朝综合症(上)》)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海瑞书法)

3、百病之源

嘉靖四十三年十月,海瑞升为户部云南司主事。这次升官,是兴国地方势力买通了省里京里,极言海瑞“工作出色”,应当升官。实际上,海瑞在兴国的土地清理都没有完成。既然表面上说得过去,私下里的运作又很到位,兴国人赶走海瑞的目标,就没有理由不实现。况且,除了私下的事不光彩,吏部也认为海瑞方正,却少变通,适合在条条,不适于块块,算是用人所长吧!

户部主事,正六品。官是升了,但干事就不如县令任性、好使了。户部主事是个闲差,或者说就是个高级机关干部,职掌的是各地的财政税收监管工作,实际上不过是签签公文。主事又是一个不大不小、不上不下的职位,大政方针有尚书、侍郎,具体事务有下官、吏员。对多数官员来说,当主事是件好事,不必每日到部办公,熬、熬、熬,做官的资历就积累出来了。同事们全在熬呢,并且很轻松,天上地下,家长里短,比QQ群里都热闹。有时也聊国家大事,皇帝,朝政,中央,地方,桩桩件件,差不多是当段子讲,跟海瑞想象的庄严肃穆,完全两样。海瑞偶尔当一两回“网管”,但最后被踢的是自己——谁都不带海瑞玩。海瑞,感到进入了一个真空地带。

海瑞是个闲不住的人,越闲越爱琢磨人,琢磨事,有着手拿听诊器四处找人的职业习惯。通过旁听,收获还是有的,海瑞很快发现了王朝更严重的病——心脏病!

西医认为主宰人体生命的是大脑,中医认为主宰人体生命认为心脏。王朝的心脏不是可爱的首都,而是尊敬的皇上。皇上的“病”,绝对就是王朝的心脏病。海瑞不仅认为皇上有“病”,甚至认为自己找到了王朝的百病之源!

——皇上有病,前提得清楚什么样的皇上属于没病。这对海瑞来说没有专业上的障碍,他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儒生,致君尧舜上,答案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进入中央政府,尽管职位低得可怜,实际离所谓中枢还十分遥远,但毕竟不再是一个有局限的地方官,海瑞完全可以站在更高的层面来思考更深的问题。

明世宗朱厚熜有什么病?他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年号“嘉靖”,如今干了四十五年皇帝。一个工种干一生,只有等米下锅的人才有激情。早年的明世宗,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外抗倭寇,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但中后期的朱厚熜崇信道教,痴迷于炼丹,以致闹出“壬寅宫变”,差点丢命。朱厚熜此后加强了安全生产意识,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神仙都不懂的研发工作,从来不到办公室,最多只是批阅文件。正常工作基本上都没有,更谈不上工作作风,而朝事不理,必国势日衰。

海瑞认为嘉靖帝有病,道理就在这里:朱厚熜当年的英明苛察,朱元璋当年的日理万机,还有更远的唐尧虞舜……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跟自身比,跟别人比,这一比对还有什么不明白?

但这个病人太特殊了,是皇上啊!皇上真有病,只能叫龙体欠安,真是老年痴呆,也只能叫大智若愚!现在,朱厚熜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好——由于长期服用丹药,朱厚熜的身体已经很差,只有脾气比过去强劲。脾气,是朱厚熜的一个品牌,四十多年前他的脾气还处于创牌阶段,即一次打了200多干部,令其中的17位调离人间。

重拳之下,“无敢言时政者”。杂音没了,和弦多了,举国上下,祥瑞涌现。脑子活的大臣,全成了写青词的高手。

海瑞对这些不陌生。但强烈使命感的驱使,海瑞做好了进烈士墓的准备。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夏杲 竹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海瑞在棺材铺里买了口棺材,交待好后事,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

《治安疏》,又称《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第一”,猛也!

没办法,对一个重症病人,普通的汤药,显然无济于事。

《治安疏》都说些啥?首先是症状:当今的天下,“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

病因:皇上昏聩多疑(心惑),刚愎残忍(苛断),自私虚荣(情偏),已是昏君加暴君!

药方:正己正人,不再“陛下误举,而诸臣误顺”,“一人正,天下无不正。”

疗效:一旦幡然悔悟,天下何忧不治,万事何忧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

为了让皇上接受治疗方案,海瑞简直是恐吓,他告诉皇上不治疗的后果:你以为天下太平呀?自欺欺人!老百姓连你的年号都感到不满——“嘉靖嘉靖”,就是“家家皆净”!

“家家皆净”,重在一个必然的逻辑结果:“你家也净”!对任何人,这个结果都是可怕的。病已如此,不治还有命吗?何况,虽说治疗有些痛苦,但可以一针见效,并可以疗效“三包”。

海瑞这一针,扎得着实不轻。明世宗读了海瑞的《治安疏》,愤怒之极。他将海瑞的奏疏重重地扔在地上,大声喊: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

身边的宦官黄锦提醒他:听说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自己该死,已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他自己是不会逃跑的。

那意思是说,您这个办法是不管用是。

嘉靖帝沉默了。过了一会,他又忍不住重读了一遍海瑞的奏疏。一天里反复多次,叹息不止。这份《治安疏》,朱厚熜留在宫中数月。

拖了一段时间,海瑞被逮捕入狱,交锦衣卫审讯,问成死罪。然而,嘉靖一直不批准海瑞的死刑,只是将他交东厂监禁。

嘉靖帝虽说有“病”,但并不昏庸,他认为海瑞之言其实不虚,曾多次向首辅徐阶透露过这个意思。嘉靖帝曾说: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却不是商纣王。

忠臣对决昏君,答案是明摆的。嘉靖帝并不是绝对的昏君,答案的产生就比较困难。嘉靖皇帝对海瑞的态度确实是优柔的,他眼中的海瑞无非是个理想主义者,透明而天真,率直而真诚,痛骂不是沽名、泄愤,那是怀揣圣人之道捧出的爱的深沉——这,也就是纠结。

治,还是不治?这时的嘉靖帝,除了海瑞诊断的病,御医也发现了他的病。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秋天,嘉靖帝病倒,他召来阁臣徐阶议论禅让帝位给皇太子的事。嘉靖帝叹息:海瑞所说的都对,只是朕已经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

户部何以尚,揣摩出皇帝没有杀死海瑞之心,上书陈请将海瑞释放。嘉靖帝大怒,命锦衣卫杖责何以尚一百大棒,关进诏狱,昼夜用刑审问。被打的,还有嘉靖帝身边的宫女。这些,都是有病无法医治的心理调节。

有阁臣主张对海瑞处以绞刑,也被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海瑞不是言官,即便是言官,批评都是对事,不是对人,更不要说以咄咄逼人的口气对皇上。海瑞不妥,但海瑞不错,这已是朝野的共识。

海瑞上书十个月后,嘉靖帝死去。提牢主事听说后,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海瑞猜想,该是自己的死期到了——已经尽责,吃喝吧!

主事则附耳过来:皇帝驾崩了,先生即将出狱,必受重用。

海瑞一惊:确实?

主事给了肯定的答复。主事也不是奉迎拍马,他若要日后升官,等海瑞帮忙,那自己早已退休了。他也是世道人心,把海瑞当作黑暗中的光亮,当作一面旗帜,一种象征,当作王朝的“正能量”。

但海瑞哭了,痛哭失声,吃下的饭菜全部吐到地上,然后晕倒。这一夜,哭声不断。

“病人”死了,这才是“医生”最大的失败!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海瑞书法。释文: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居止白云内,渔樵沧海边。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

4、疑难杂症

嘉靖死去的次日,隆庆皇帝登极,海瑞出狱。

为表万象更新,隆庆帝登基当天就释放了海瑞。内阁首辅徐阶更有意推举名声好的新人,整顿风气,同时也想把海瑞这个全国道德模范培植为自己的党羽。这种君相间的默契,促成了海瑞火箭式地连续升迁。

复职的海瑞,先是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正月,升为尚宝司司丞;四月,升为大理寺右寺丞;七月,又升为大理寺左寺丞。

半年的时间,海瑞职务变动了四次,一升再升,正六品变成了正五品。不过,海瑞职务变动非常有意思。武库司,专司军械的更换、制造、贮藏等,很适合海瑞较真的性格。但武库司还有兵器研发的任务,这个是不能乱来的。在武库司干了一个月,海瑞又换到了尚宝司。尚宝司的职责更机械些,是掌宝玺、符牌、印章。这个职位给海瑞,想出差错都难的。但这个职位,像是对海瑞特质的肯定,又像是对海瑞能力的怀疑。大理寺就不一样了,是掌刑狱案件审理,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啊!

但在大理寺丞的位子上,海瑞也只干了四个月。十一月,海瑞再升任为通政司右通政,正四品。

准确地说,海瑞升任的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地点在南京,不是北京。南京通政司是个闲差,海瑞在这个任上呆了两年,这对不断挪位子的海瑞来说,太不正常了。

其实,海瑞的升官路线图一直不正常。但不正常,却很有规律:在一个实权位子上,他总要闹出动静,然后升到闲职上。闲职再换到实权位子上,再闹出动静,然后又升到闲职上,或让他离开中央中枢。这意思,是不给他官不行,给他官也不行。都知道海瑞以“罢官”闻名,事实上他是不断升官,升得人眼花缭乱。

南京闲任上的海瑞,果然忍不住了,他给皇帝又上了一道书。这回,他不是骂皇帝,而是骂自己,说像自己这样的人,对国家根本无用,应该“革退”,就是解除劳动合同。

隆庆接到奏疏,有点烫手。真将他辞退回家?这个先进典型是自己树的呀!想来想去,还是让内阁和吏部去处理吧。这一年,正好又是六年一次的“京察之年”,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评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个等次,然后换届,决定干部的升降去留。

内阁和吏部对海瑞的安排,其实是动了脑筋的:给他升官又不给他实权,就是供着个模范人物。连皇帝都敢骂的人,谁领导得了他,谁又敢与他共事?捅乱子再收拾,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但海瑞不认为这是对自己保护,而是官场的不正之风。现在海瑞有情绪了,也不能让人感到,若大的官场竟容不下一个海瑞。隆庆三年(1569年)六月,海瑞又回到了北京,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巡抚应天十府。

佥都御史,当然是实缺。但对海瑞的工作分工,内阁和吏部就又不厚道了:让他去应天巡抚,驻地苏州,这不是外放么?

海瑞对这个安排则没有意见。巡抚,威权十足。海瑞要的,就是给人“看病”、“治病”的资格!

权力在手的海瑞,很快让官场目瞪口呆:被海巡抚拿来做外科手术的人,居然是徐阶。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郭忠恕 柳龙骨车)

徐阶,松江府华亭县人,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的内阁首辅。他的老家,正在这次海瑞巡视的范围。

徐阶算是一个有作为的首辅,他清除了严嵩的党羽,法办了坑害人的巫师,减免税赋让社会休养生息……在海瑞心目中,徐阶也是正人君子,二的关系密切而特殊。当徐阶受到高拱等人合攻时,海瑞义无反顾地支持徐阶,帮助徐阶击倒高拱。海瑞并不是一个完全迂腐的人,他应该明白,自己官场上的青云直上,除了皇上舆论导向上的考虑,真正的靠山正是徐阶——海瑞痛骂皇帝被捕下狱,刑部参照儿子诅骂父亲的条例,主张处以绞刑。海瑞最终活了下来,救命恩人也是徐阶。天底下,还有什么比这些恩情更重呢?

于情于理,手握巡抚大权的海瑞,都不可能拿徐阶首先开刀!

不可理解,却是白纸黑字——海瑞勒令富户退回贫民投献田地的公告就是这么写的:本院法之所行,不知其为阁老尚书家也……

“阁老尚书”,除了徐阶,没有对号入座的第二个。

这时的徐阶,政治斗争中失利,被迫退休回到了老家,成为海瑞管辖下的一名乡绅。胜利者高拱,接任为内阁首辅,执握朝政大权。

海瑞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发现了国家的重症: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应该是每个封建王朝共有的疑难杂症。海瑞之前的几千年如此,海瑞之后的几百年仍然如此,封建王朝的疑难杂症从来就没有治好过。所有的历史书写到王朝覆灭时,都会加上这个病因,并且都算得上无比正确。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兼并非常严重,老百姓耕无其田,国家也税无由出。民不安又国不泰,社会不稳定,王朝的根基动摇,这个病不治,这个王朝肯定就没治。但要治,先得诊断出病因。明代土地兼并相当复杂,强占土地、霸占茅房的少,教科书式的权贵抢夺平民,一般只用来鼓舞革命士气。实际上,民间的土地交易,更多的属于正常的土地“自由买卖”,当然也包含合法与非法的掠夺。

“掠夺”,还有“合法”的?这就是制度病根。

明代土地“投献”现象十分普遍。所谓“投献”,就是把自己的土地,白送给权豪势要。把自家的地自愿送人,不是老百姓愚蠢,而是老百姓无奈,无奈之下智慧闪出一点光芒。

当然,送出的只是“土地证”。也就是土地的“所有权”送给权豪势要,然后从他们手里拿到“承包权”。有“所有权”的人给政府交税,有“承包权”的人给权豪势要交租。

明眼人肯定早猜出来了:租金绝对低于税金。

老百姓的精明就在这里:自己有一亩田,要向政府交税几石。现在这田不要了,租一亩田,只要交租几斗。这种好事都不知道干,那真叫愚民!

权豪势要当然也有好处:白白得到一亩地,每年还收到几斗租子,还没有法律风险。

谁吃亏?朝廷。

不过,这制度是明朝的最高统治者制定的,本意是优待皇族、勋贵,但整个官绅同样享受等级特权。万历三十八年《优免则例》规定:现任一品京官免田一万亩,八品免田二千七百亩,外官减半。退休官员(致仕)免本品十分之六,未仕乡绅优免田最高达三千三百五十亩,生员、监生也有八十亩的优惠指标。如果有这么多优惠指标,又没有这么多田产,自然有人来“投献”。实在没有主动“投献”的,不排除坏人冒出坏主意。指标,历来就是有价证券。

政策与对策,从来就是共生的。纸上的政策规定与实际操作,肯定相差太远了。否则,就是权贵们的智商有水份。

官民齐声道好的朝廷这种好政策,毕竟有限度。一个简单的算术原理:总价不变,数量与单价成反比。这种摊到老百姓头上的“单价”,就是教科书上常写的“苛捐杂税”。如果不增加摊派,地方政府难以为继,皇粮国税也收不上来。所谓“财政”,有财才有政,朝廷没日子过,国家就太危险了。所以,早在弘治年间,户部郎中李梦阳把投献列为时政的“三害”之一。

首辅徐阶,按规定可享受优免田一万亩。但据《明史》,他家实有田二十四万亩,佃户万人,家人数千。这么多田产、家人,“半系假借”。究竟有多少由纳献而来,很难查清。因为徐家不会说,“投献”者一般也不会举报。

徐阶的对手高拱,也曾揭露过徐阶违规纳献,他逮着的典型,是华亭县的孙五。孙五见徐阶位居首辅,势焰逼人,将田产等项值银一千五百余两进献徐府,充为家人,还改名徐五。随后,徐五从徐府领了二万多两银子,在当地放起了高利贷。在这笔交易中,徐五与徐府皆大欢喜,吃亏的只能是朝廷和地方百姓。

铲除土地兼并的恶性肿瘤,海瑞的想法并没有错。问题是他并不在病因上动脑筋,而是拿徐阶做外科手术。他给徐阶开价,至少退掉“过半”的田产,这基本等于抄徐阶的家。徐阶不想把事情闹大,因为朝廷一旦知道他带头抵制海瑞,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卖给海瑞一个面子:退十分之一。

徐阶还价,也有他的道理。这田,不是他一次收来的,要退需要分门别类,再拿到官府确认,工作量很大。不是手一挥,几万亩田就自动复位了。几万亩,至少涉及几千户,即便同佃户一一握手,也要费时好一阵子。

黄仁宇先生曾评价说:如果海瑞采取惩一警百的方式,把徐家或其他几家有代表性的案件广事宣传,以使藉富欺贫者知所戒惧,他也许会在一种外张内弛的气氛中取得成功。

海瑞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走极端。双方没有共识,海瑞开始整治徐阶。华亭县的农民被发动,控诉徐府的多达万人。在海瑞的支持下,要求退田的贫民成天围着徐阶的宅第游行示威,大声呼号,徐阶的日子没法过:“时刁民皆囚服破帽,率以五六十为群,沿街攘臂,叫喊号呼。而元辅(徐阶)之第,前后左右,日不下千余人。徐人计无所出,第取自泥粪贮积于厅,见拥入者,辄泼污之。”

泼大粪的事都用了,当初“宰相”,今日流氓。你不耍流氓,就被流氓耍,徐首辅实在无奈呀!

这事闹得很过分,据《穆宗实录》记载,当时即有很多言官批评海瑞,刑科都给事中舒化,称言海瑞“迂滞不谙事体”;吏科给事中戴凤翔,认为海瑞“沽名乱法,不谙吏事”。从某种意义上讲,言官们对土地兼并性质的认识,比海瑞清楚。如何处理,他们也认为海瑞其实是违法。

结果,徐阶的长子、次子和十多个豪奴被判充军,三子被革去官职,数千家奴被遣散十之八九,掠夺的民田至少退还了一半。

这个结果很不正常,但为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所接受,并且叫好。海瑞除霸退田之事,受到民间追捧,也被后世演绎。《海瑞罢官》中为了强化戏剧冲突,把徐阶父子塑造得无恶不作,徐阶之子徐瑛霸占农田强抢民女,海瑞秉公执法,在御史来摘他的大印之前斩了徐瑛。其实,真实的历史中海瑞没有杀徐瑛。徐阶的家人被处理,那是政敌高拱趁机报复。苏州知府、后来的松江知府,海瑞以为他是自己的手下,其实他是高拱的手下。

高拱成功地捅了徐阶一刀,递刀子的则是海瑞。最终的结果,是徐阶被打击,海瑞被吊销当“医生”做手术的资格证。

舒化批评海瑞时,还评价他是“一代直臣言”。这并不算恭维,海瑞确实是个正直的人。这种正直的秉性,同样让思路也不转弯。这时的首辅是高拱,次辅是张居正。早在隆庆元年(1567年)徐、高争斗时,如日中天的海瑞力挺徐阶,给了高拱致命一击。东山再起高拱,不可能因海瑞要徐阶退田就放过海瑞。张居正本是徐阶一党,海瑞拿徐阶开刀,张居正从中斡旋,海瑞又让他颜面尽失。没有这两个人的共识,海瑞怎么可能干到底?而这两个人的共识,是对海瑞的了解。依海瑞的行事方式,真把徐阶“医”结束了,势必会医得他们的头上。徐阶的问题,哪个高官没有呢?

重重挨了一刀的徐阶,并非没有官场能量。对付高拱力不称心,对付海瑞还游刃有余。他弯下腰去求高拱,高拱的目的已圆满达到,开始显出“公正”与“大度”,他说海瑞确实太过分,但我不好亲自出手,您一定要理解我的难处!

徐阶明白了,说这好办,立即吩咐故旧,找个御史参了海瑞一本,高拱果然在奏本上签字同意——海瑞,调任南京总督粮储。土地兼并的事,从此与海瑞无关了。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海瑞《奉别帖》 山东省文物总店藏)

5、疑似病人

南京总督粮储,是一个没有实权但待遇不错的职务,海瑞已年过半百,正是贻养天年的好去处。但是,闲差上的海瑞,又发现了更多的疑似病人——所有的官员,都是“变态”的!

“今举朝之士皆妇人也,皇上勿听可也。”他在给皇帝的辞职报告中,开始骂满朝臣工都是“变性人”。

首辅李春芳六十岁了,是个挺温和的老头,这回也忍不住与同僚打趣:呵呵,老夫我是个老太婆啊!

认为官场上的人都有病,这几乎是海瑞的一贯观点。他在巡抚应天时,不光是给徐阶动手术,还给所有的人用过猛药——

入职当天,他即颁布《督抚条约》三十六条。这个方子很大,需要照方吃药的人太多。《督抚条约》规定,巡抚出巡各地,府、州、县官一律不准出城迎接,也不准设宴招待。考虑到朝廷大员须存体面,他准许工作餐可以有鸡、鱼、猪肉各一样,但不得供应鹅和黄酒,而且也不准超过伙食标准。这个标准是:物价高的地方纹银三钱,物价低的地方两钱,连蜡烛、柴火等开支也在上述数目之内。

《督抚条约》还禁止装修招待房舍,楼堂馆所一律停建。海瑞差一点搞了“无纸化办公”:境内公文,一律使用廉价纸;过去公文习惯上文后留空白,今后一律废止。

对官员的管理,海瑞从八小时以内,管到八小时以外,并且实行“实名制”:凡乡绅、举人、监生等到衙门拜见官员,或投递书信,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包括谈话的要点,书信的节录。官员出行,行踪和言论都要记载。记载不实的,官员和登记者都要处罚。

相关规定,不光是海瑞巡视地区的官员。路过这个地区的,也得照海瑞的规定去做。京师和外地的官员,到了海瑞的辖区,如同进入敌国。这影响,想不大都难啊!几乎全国的官场,由此一片哗然——如此怪僻、乖张、不近情理的封疆大吏,谁见过?

海瑞的怪异如果局限于官场,倒可以理解。但实际上,他将整个应天辖地包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等十余府,搅得天翻地覆:他禁止百姓穿奇装异服,禁止制造奢侈品,包括应天特产的忠靖凌云巾、宛红撒金纸、斗糖斗缠、大定胜饼桌席等高端绸缎、文具、饰品及甜食……地方富豪的红漆大门,也得刷成黑色。整个苏州城,家家都像办丧事。

海瑞自认为理当如此。当年,朱元璋定下祖制,把元朝的等级制推向新的极端:衣食住行要严格按照品级,有钱也不能随便穿好的吃好的,不达到一定品级,不可以把家门刷成红色。海瑞,这是坚定不移地走朱元璋的道路啊!

回到一百年以前,社会毕竟在进步,可能吗?正因为不可能,很多人认为海瑞有“病”。当代的学者,甚至认定海瑞是“偏执症”患者。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海瑞手迹,拓本)

精神障碍,太过于现代。但就儒家弟子的传统,当不失“修齐治平”的标准,“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道理。相形之下,海瑞还真不是一个正常人——

海瑞的家庭,是个一团糟的家庭。母亲谢氏,一生守寡,又教育出著名的清官,完全可以旌表为节妇。但她度过八十寿辰后,海瑞的上司仅呈请皇帝例行公事,给了个四品夫人衔,仅享受普通官员亲属最基本的政治待遇。海瑞家庭纠纷不断,老母亲一点都不慈祥,除了儿子好,剩下的什么都不是,令时论大为不满。

海瑞的家庭,病态而悲剧。晚年,海瑞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每一思及,百念灰矣。”为什么呢?有一个极端的传闻,海瑞五岁的女儿很饿,男仆给了她一个饼充饥,海瑞说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能接受一个男仆的食物,你要是我的女儿,就应该饿死。结果,这女儿饿了七天,直到饿死。

五岁的孩子,应该没有老父亲的精神毅力。而正常人,也干不出这等绝事。这个故事出自当时的文人笔记,资料来源是海瑞一个政敌写的奏折,控告海瑞无故饿死亲女。古代儿童夭折率确实很高,故事的细节也不一定真实,但绝非子虚乌有,当是空穴来风。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李唐 村医图 绢本淡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海瑞的妻妾子女众多,同样鲜有好的结果。海瑞的侄女婿梁云龙在《海忠介公行状》中称,海瑞有“三妻两妾”。野史则有“七娶”、“九娶”之说,明朝人姚叔祥《见只编》称“瑞已耄,而妻方艾。”意思说,海瑞耄耋之年还娶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做小老婆。

海瑞的第一位夫人许氏,为海瑞生有两个儿女。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海瑞三十四岁时许夫人被休。比较靠谱的分析,是与婆媳矛盾有关,并非许氏的过错。海瑞和许夫人离异之后,又娶了潘氏夫人。但不到一个月,潘氏又被休弃,原因不得而知。接着,海瑞又娶了王氏夫人。王夫人在海瑞到达淳安之前两年为海瑞生了个儿子。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王夫人自杀。在王夫人去世前十一天,海瑞的小妾韩氏上吊自杀。海瑞的家庭生活,扑朔迷离。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钱选 芭蕉唐子图 )

海瑞还有一妾邱氏,可能是海瑞在家乡闲居时所纳,她为晚年的海瑞生了一个儿子,但长到三岁就夭折了。海瑞死时,有“二媵四仆”。媵即侧室,也就是小妾。这二妾中有一个是邱氏,另一个则是有人所说的“瑞已耄,而妻方艾”的那个“方艾”的女孩子。如果这般,海瑞就应该有过三个小妾了。

清官,往往与清贫同日而语。海瑞的贫穷,倍受世人的赞叹。但很少有人想过,一个省部级高官,如果生活都那么艰难,那些普通官员,还有普通的平民百姓,又能怎么活?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仇英 船人形图 绢本着色 )

海瑞一生,娶妻、纳妾不断,是要花钱的。明代纳妾,买一个色艺俱佳的名妓,通常需支付千两白银的身价。明代小说《金瓶梅》说,收婢女为妾需白银五十两,讨一个妾要百两以上,一般需要三百两,另付媒婆赏钱、道喜钱等项。海瑞娶妻纳妾,会是买两斤猪肉的钱?这“消费理念”,相当变态。

海瑞到底有没有病,难有定论。但海瑞认定,所有的官员都是有病。在南京总督粮储任的苛论,让海瑞站到了整个官场的对立面,没有一个人对他支持或同情。隆庆四年(1570年)三月二十三日,高拱在御史杨邦宪《议革南京督粮都御史疏》上题覆:“见任南京粮储都御史海瑞依议裁革”。三天后,隆庆帝下旨:“是”。

罢官回家的海瑞,一呆就是十六年。闲居的海瑞,这期间有了新的观点,他撰文称:嘉靖、隆庆、万历数十年间,官场均黑暗腐败,最重就是他的家乡!

——这就是海瑞眼里的世界。凡他所见之处,总是一无是处。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海瑞手迹)

万历十三年(1585年),张居正已死,万历帝重复了隆庆帝的故事,再次起用七十二岁的海瑞为南京右佥都御史。但正如张居正所担心的那样,海瑞不是治病的妙手,而是诊断的能手。垂老的海瑞,一上任就要惩治敲诈勒索的五城兵马司,引发极大反弹。海瑞又上书皇帝,对吏治表示强烈不满,建议恢复明太祖对贪官剥皮实草的酷刑,以及定律枉法八十贯判处绞刑。此文一出,满朝文武哭笑不得。

南京御史台本没有实际事务,官员几乎从来不坐班,海瑞一到岗,马上要求人人“打卡”坐班,不来就要扣发工资。有一位御史过生日,在家摆宴席,请歌伎戏班子唱了一天。当时听戏,已是不分阶层的社会时尚,就是老百姓也不会觉得官员请人唱戏犯法。海瑞则按照太祖“御史为百官之表,宴燕不得延伎”的规定,把这位御史按到地上,杖责了一顿,谁求情也不手软。又一位姓陈御史,让差役到市场上半价买米,被人举报。海瑞要加倍处罚陈御史,把差役革职,打了三十大板,再把他枷号在陈御史办公的衙门前,以羞辱陈御史。

每个皇帝起用海瑞,最终都会觉得得不偿失。几个月后,海瑞被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再改任南京右都御史。1587年(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任上。

据传海瑞去世后,主持海瑞丧事的王用汲,看见海瑞的贫寒,禁不住哭了起来,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但海瑞是个正二品的高官,即便无钱,以明朝的礼制,他的丧事不会出现社会人士凑钱。《明史》只称:海瑞“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这个,应该是真的。海瑞从海南起复入南京为官那天,“黄童白叟,填溢街巷以观公”。海瑞宅第每天都有前来拜见的百姓,海瑞问:“见我何为,欲言事乎?”百姓叩头说:“没什么事,就想看看海爷的相貌。”海瑞上下班路上,也常有“海粉”蹲守,只为在海瑞掀起轿帘的刹那,看上一眼。

百姓对海瑞交口称赞,有人确实是因为海瑞帮他们打赢了官司,更多的人并没有从海瑞这里受到任何实际好处。正因为没有实际关联,才有一种复杂的社会心态,驱使他们支持海瑞,保持着对海瑞的想象。清官——海瑞的这种符号价值,比他做官时给百姓带来的实际价值要大得多。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海瑞手迹)

海瑞一生都以“圣人”自居,视他人为“病人”,但也被他人视为“病人”。海瑞到底是“圣人”还是“病人”?乔治·奥威尔评价甘地说:接近圣人之境的人,往往是可怕的!至于“清官”,真正的救时人物曾国藩说:余平生以享大名为忧,若清廉之名,尤恐折福也……

较之于曾国藩,海瑞只有成名,没有成功!

海瑞:王朝综合症(下)(赵雍 先贤图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