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付咳嗽,国医大师方和谦是怎样做的?

 仁者rz 2016-08-11

导读:大部分咳嗽虽然不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但咳起来没完没了,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本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方和谦教授治疗咳嗽的经验体会,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吧!

对付咳嗽,国医大师方和谦是怎样做的?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在《内科学》上分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三型。内伤咳嗽又分为痰浊蕴肺、肝火犯肺、肺气虚弱、肺肾两虚等多种证候。然在临诊中,著名老中医方和谦教授要求笔者既要熟记书本理论,又要灵活掌握,以求融汇贯通,现整理出方老治咳嗽病例四则,介绍于下:

病例一

吴曦,男,15岁。北京21中学生,初诊:1998年4月20日,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不止,咽痛,痰色稀白,鼻塞不通,脉弦平,舌苔薄白,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拟方:桑叶、桑皮各10g,杏仁10g,桔梗10g,菊花8g,生甘草6g,连翘10g,前胡10g,薄荷5g(后下),白前8g,莱菔子6g,芦根10g,鱼腥草10g。6付水煎服。

【按】风寒袭之,则皮毛洒淅,客于肺中,肺开窍于鼻,主呼吸。故鼻塞、咳嗽治以解表宣肺,方用桑菊饮加减,方中用莱菔子通气化痰,鱼腥草消痰止咳。服药后表解咳止病愈。

病例二

王乡阁,女,61岁。初诊:1998年6月9日,原有气管炎病史,近两月来,又发咳嗽少痰,胸闷不适,纳食不馨,胃胀、大便干,数日不行,脉弦细,舌苔厚腻。拟方: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6g,大瓜蒌15g,炒枳壳6g,苦杏仁10g,炙杷叶6g,炒苏子、炒苏梗各6g,白芥子6g,莱菔子6g,前胡6g。6付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大便得通,咳嗽减轻,再拟前方加减,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炙甘草6g,炒枳壳6g,炙杷叶6g,杏仁10g,麦冬6g,前胡5g,苏子6g,莱菔子6g,白芥子6g。6付水煎服,服后咳止。

【按】此例辨证关键在于舌苔厚腻,纳食差,为中焦湿阻明显,病本在湿,标在咳,方用二陈汤加味降气燥湿化痰,方中用瓜蒌、杏仁、炙杷叶能润肺化痰、通利上焦肺气,上窍开发则咳解。

病例三

赵小妮,女,43岁。初诊:1998年4月14日,患慢性咽炎数年,时发时止,近一个月来咽痛、咽干、咽痒即咳,咳则不止,咳甚则胸痛,痰少色白,服中西药治疗均无效,纳食及二便均正常,脉弦平,舌苔薄白,咽红充血。拟方:炙紫菀10g,白前10g,炙百部10g,陈皮10g,苦桔梗6g,炙甘草10g,荆芥5g,苏梗5g,炙杷叶6g,玉蝴蝶5g,麦冬10g,胖大海6g。6付水煎服。

二诊:服前药后咳嗽减轻,胸痛止,即服前方去荆芥、苏梗,加诃子肉6g,玉竹10g,6付水煎服,咳嗽缓解。

【按】此患者因感受风寒之邪,邪气留恋不去,而引起咳嗽不止,气机痹阻则胸病,因患者外感急期已过,病咳缠绵,故治疗当以调和肺气为主,宜用《医学心悟》止嗽散加减,病人服后得以缓解,后又以前方加诃子肉以敛肺消痰,患者服药后病愈。

病例四

周叁丙,男,70岁。初诊:1998年2月17日,患者自诉有慢性支气管炎史,近一周来因受凉引起咳嗽、少痰胸闷、气短、全身乏力、脉弦滑,舌苔薄白。拟方:陈皮10g,茯苓10g,法半夏6g,炙甘草6g,荆芥6g,桔梗10g,苦杏仁10g,白前10g,炙百部10g,炙紫菀10g,前胡6g。10付水煎服。

二诊:服前药后咳嗽减轻,再拟前方继服6付,则患者咳嗽缓解。

【按】此患者素日肺气虚损,又感受风寒,方用止嗽散和二陈汤并用,辛温宣散,化痰止嗽,药后病除。

讨论

“咳嗽”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所常见的病证。《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河间六书·咳嗽论》曰:“寒温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的“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与“痰饮咳嗽篇”中所讨论的咳嗽是作为其他疾病的一个证候来讨论的,而后世则以咳嗽作为一个病名或病候的一门来讨论。例如:《千金方》、《外台秘要》、《医宗金鉴》等历代医学著作中,均以咳嗽作为一个疾病单元进行论述。

咳嗽作为一个证候或作为一个病证来讨论,均无可非议,主要是审证求因,我们在临床中抓住主要表现,经过辨证,治疗得当而痊愈。不论是外感或内伤引起咳嗽均与肺有关,肺气通天合皮毛,以下降为顺,胃气亦以和降为顺,正如《素问·咳论》曰:“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故治肺不得遗忘调理胃气,肺主肃降,胃主和降,具体用药,重点在二陈汤和止嗽散二方中。

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方中荆芥辛而微温,祛风解表,宣肺利咽。百部、紫菀二药能注肺止咳,且温而不热,润而不腻,桔梗、白前均能祛痰止咳,为一升一降,不论属寒、属热、皆可使用。陈皮降气化痰,甘草缓急止咳,调和诸药,全方能宣通肺气,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能宣能肃,能升能降。无论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咳嗽,均以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

二陈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一切痰饮为病,方中半夏辛温,体滑性燥,用以行水利痰,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陈皮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清,故以茯苓渗湿,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四药相配,以达到和中降气化痰之功。

在临床上,两方配合应用,每能收到满意疗效。

来源:京城名医证治精要,作者张志勇,刘新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