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库尔德问题”的由来

 轻风无意 2016-08-12

       库尔德问题以其复杂性、尖锐性和国际性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中东地区仅次于阿以问题的第二大热点问题。它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全世界几千万库尔德人的命运,而且对中东政治局势、国际关系有着重大影响。 

       库尔德人是中东最古老民族之一,是仅次于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波斯人的中东第四大主体民族,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库尔德人历史上生活在“库尔德斯坦”地区,即现今土耳其东部和东南部、伊朗西北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东北部以及高加索部分地区构成的一个狭长弧形地带,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多为山地和高原,对外封闭,经济文化不发达,主要从事畜牧业。现今不少地方仍处于原始部落的自然经济状态,文盲率高达90%。 库尔德人使用库尔德语(属印欧语系波斯语族),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无统一文字,历史上从未建立过独立的库尔德民族国家。公元前 6世纪库尔德人最早被波斯帝国征服,后又被希腊人、 罗马人相继征服。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并占领库尔德斯坦, 库尔德人由此信奉伊斯兰教。1326年奥斯曼帝国建立, 16 世纪侵占了库尔德斯坦大部分地区。 1639年,奥斯曼帝国与伊朗萨非王朝签订《席林堡条约》,规定库尔德斯坦大部归奥斯曼帝国,另外一部分约2万平方公里归伊朗。从此, 库尔德斯坦被一分为二。

       1914年“一战”爆发,奥斯曼帝国战败,沦为英、法等国的半殖民地。战后,英、法等协约国乘机扩大其在中东的存在与影响,大肆瓜分奥斯曼帝国领土,强迫奥斯曼帝国将其中东大部分领地割归英、法等国进行委任统治。1920年8 月协约国强迫奥斯曼苏丹政府签订了含有库尔德人实行自治或独立条款的《色佛尔条约》。根据条约,苏丹政府允许幼发拉底河以东,亚美尼亚边界以南,叙利亚和伊拉克边界以北的库尔德人占多数的地区建立自治政府,并允诺如该地区大多数居民要求独立则将允许建立国家。苏丹政府的软弱无能和丧权辱国行为激发了土耳其民族主义的兴起。1919年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凯末尔发动革命,建立土耳其临时政府,取代奥斯曼苏丹政府,并于1922年战胜了协约国军队。1923年7月,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前三个月, 凯末尔与协约国在瑞士签定《洛桑条约》。由于凯末尔的反对,条约中未再提及库尔德人自治或独立问题。《洛桑条约》正式将苏丹统治下的库尔德斯坦分割给土耳其、英属伊拉克和法属叙利亚。该条约是历史上对库尔德斯坦的第二次正式分割。至此,原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库尔德斯坦被一分为三:西库尔德斯坦被划归叙利亚,摩苏尔等南库尔德斯坦归伊拉克,其它约 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土耳其,这样,连同16世纪划归伊朗的一部分,库尔德斯坦共被分成四块,“库尔德问题”由此而生。

       库尔德人现有约2500万人,主要分布在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地区:东起伊朗的克尔曼沙汉,西抵土耳其的幼发拉底河,北至苏联亚美尼亚的埃里温,南达伊拉克的基尔库克,远及叙利亚的阿勒颇。分属土耳其(40%,1200万)、伊朗(31.2%,500万)、伊拉克(22.4%,320万)和叙利亚(4.9%,150万);还有少数人散居在黎巴嫩、 阿富汗、苏联、约旦等国。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使用库尔德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分为南北两种方言。伊拉克的库尔德文字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苏联的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信仰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少数属什叶派。

       由于历史上遭分割的原因,他们在所在国均处于少数民族地位,经济文化落后,政治地位不高,因此谋求统一并建立“库尔德斯坦”国家一直是分居各国库尔德人的理想。19世纪末库尔德人开始搞起民族运动,后不断扩大,二战后更加激烈。从此,“库尔德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