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坏人产生感情?小心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作祟

 徐畅的360 2016-08-12

送书活动第六期:


今天推荐一本书:看不见的背叛


推荐理由:这是喜欢心理学的同学们不能错过的好书,助理自留款。



本次活动总共送出《看不见的背叛》本20


只需支付10元运费,即可带回家,先拍先得


扫二维码进入邮费付款页面,发货时间是2-3天内,默认快递是韵达


精彩文摘: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Stockholm Syndrome),又称人质情结、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加害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


1973年8月,在瑞典(Sweden)的斯德哥尔摩(Stockholm),一群银行职员被劫持为人质,长达6天。举世震惊的是,有些人质竟然对劫匪心生好感,甚至在劫匪被捕后,出面为他们辩护。


你可能会疑惑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这个术语正是描述那些被劫持为人质的人第一眼看上去像是反常反应的举动。这种反应的特征是受害者对劫持自己的人有着正面的情感。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适用于一种特殊的案例:个体或一群人被绑架作为勒索赎金的人质,在充当人质之后,与劫持者发生感情。


从理论上看,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的反应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背叛盲视。


与大多数的背叛盲视相比,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遭受绑架之后竟腾升出一种强烈的情感依恋,就算不再受到绑匪的关照也依然如此。


执法人员认为,出现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条件是劫匪对人质友好视之(或者,至少不残忍)。


从背叛盲视的角度来看,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友好本身,而是劫匪对人质的关照以及人质隐约或明确意识到自己的生死掌握在劫匪手中。


所以我们认为,受害者若要与劫匪培养出情感依恋(这也是一种背叛创伤),他们便很可能会将劫匪视为关照他们的人,视为生存的必要条件。


一旦劫匪被视为不可或缺的看管人,类似于儿时的情形就顺理成章地发生了,例如,受害者有充足的理由对劫匪心生依赖,从而强化劫匪的关照行为。正如孩子那样,受害者对劫匪的背叛选择盲视。


为了平安渡过自己所处的困境,受害者扭曲现实,以积极正面的观念看待劫匪。


FBI网站上有一篇关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文章,文中支持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出现的核心前提是受害者的依赖和生存需求。


发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案件中,劫匪几乎剥夺了人质所有的自主权,完全掌控着受害者的生命以及生存的基本需求。


一些专家认为,此时的人质可能退回到婴儿时期的状态:哭着要东西吃、沉默不语、依赖性极强。


与此同时,劫匪扮演着妈妈的角色,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外面世界的威胁,包括执法人员的致命武器。受害者从而为生存竭力奋争,依赖着劫匪并统一作战。



斯坦威图书出品 2016年7月


《送书活动第六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