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国文专栏●不聪明的“聪明人”

 圆角望 2016-08-12

■聪明过头,便会走向反面,难道这就是杨修掉脑袋的教训吗?

□李国文

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非如此的“聪明人”。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

东汉后期的杨修,太尉杨彪之子,智慧过人,颖悟超群,看似绝顶聪明,其实,是个“糊涂笨伯”。他的聪明,不过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只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三国演义》中,杨修听到曹操发布的行军口令“鸡肋”,便回营房打背包,同僚问其缘故,他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漫说是一个统治者,即使普通人,也并不愿意让人揭开内心隐秘,触到痛处。杨修的这种轻薄行为,落在刚吃了败仗,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里,当然是找死了。最后,就被曹操借口这次泄露军事机密,杀了。

曹操先杀祢衡,继杀孔融,后杀许攸,又杀崔琰。杀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同时,也爱才吧。最后,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因为曹操杀的这些人,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所以比之他杀吕伯奢、陈宫、董妃等人所产生的负面反应,要强烈得多。

前些年,还有一出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重新评估这段史实。

至于杨修之死,好像又与祢衡、孔融、许攸、崔琰不尽相同。李卓吾先生在评点《三国演义》时指出:“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杨修才华外露,巧智有余,器识不足,耍小聪明,功夫一等,玩小把戏,人莫能及。他实际是那种不聪明的“聪明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再则,杨修的父亲杨彪,是曹操的对头,杨修的舅舅袁绍,是曹操的宿敌,这实在是杨修的致命伤。他都看不到自己一家子都是曹操的“宿敌”,能指望人家会对自己有什么好看法吗?

杀掉杨修以后,曹操极其恶毒地给太尉杨彪写了一封信。操白:“与足下同海内大义,足下不遗,以贤子见辅。比中国虽靖,方外未夷,今军征事大,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下面开列他送去礼物清单:有锦裘二领、银杖一枚、宫绢五百匹、钱六十万、车一乘,牛两头、马一匹,驱使二人,青衣二人。“所奉虽薄,以表吾意,足下便当慨然承纳,不致往返。”曹操写信写得何其轻松,哪知道杨彪收信,何等痛苦。

这封信,其实是曹操给杨彪的警告,让他放老实些。曹操因为家世低微,对贵族豪门,世家高第,是有意摧毁的,早就有杀杨彪之意。如今,将他的儿子伏法,也是给所有反对他的皇族、贵族与士族,一个“当头棒喝”——小心自己的脑袋吧。

聪明过头,便会走向反面,难道这就是杨修掉脑袋的教训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