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康笔记》之十四 苏东坡与阳孝本

 赣州阳明研究会 2016-08-12

 十四、苏东坡与阳孝本

 

1、阳孝本其人

上犹县是公元952年从南康县域划出来的,而苏东坡是1094年路过虔州与阳孝本相会的。苏阳会面时,阳孝本是一个从京城回家乡隐居之人,此时其年龄应在50岁以上。由此推算,阳孝本的祖辈尚属南康人,因此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南康县志》把今天上犹县安合乡(古名小逻口)莲花井村的阳孝本列为南康古代乡贤应该也在理解之中。

乾隆十八年《南康县志》有载:“宋,阳孝本,字行先,博览强记。熙宁中游上庠,职介不妄交,左丞蒲宗孟延为馆师,将归问所欲,曰:愿为市书。蒲以二岁俸尽置书,心千卷送之。归后,徙居赣,隐通天岩。一时名士多从之游,郡守林颜题其岩曰:玉岩翁。苏子瞻南迁道经与之游,为赠诗及赞。郭太守知彰初为郡,以经行优异荐於朝,举八行科,授国子学录、奉议郎直秘阁,赐弼鱼袋,领官祠。归老。卒八十有四。崇祀三邑乡贤,南康、上犹、赣县俱有后裔繁盛。”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阳孝本,喜欢读书,博览群书,记忆力强,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城国子监游学,坚持操守,不乱交,左丞蒲宗孟非常欣赏他,便请为西席,做他的家族教师。几年后,新党、旧党之争,旧党一派的蒲宗孟等一并被贬,流放岭南。阳孝本也因此而失了西席之职。离开京城时,蒲公问他要什么,他说你就送些书给我吧。蒲公购了千余本书给他,另外还赠了丰厚的盘缠。阳孝本载着一船的书回到家乡虔州后,选择在赣县水西的通天岩安居,他将一生积蓄分成两半,一半给家中兄弟费用,另一半交给了通天岩禅寺做自己的生活费用,天天以读书为乐,打发时光。阳孝本因此可谓是通天岩之开山祖,阳孝本在山上住得久了,发现每当月色明亮时,山岩呈银白色,遂将通天岩美其名为“玉岩”。当时,虔州太守林颜与阳孝本交好,经常往玉岩探望之,并称阳孝本为“玉岩翁”,“玉岩先生”从此被叫了开来。不久,苏东坡南谪路过虔州,特意到通天岩造访阳孝本,并赠了诗与赞给阳孝本。后来,郭知彰为虔州郡守,也十分欣赏阳孝本,认为他是本邑最有学问的人,遂让当时在虔州为官的的杨时(杨时后来做了虔州知州,其时官职疑为通判或司理)代拟推荐书给朝廷,把阳孝本的事迹报了上去。后来,朝廷授了官位、赐了物给阳孝本。阳孝本是中国历史上少数以隐士身份出名而进入官府的人,当时他是当地官府建的乡贤祠里是领头人物,民国时期,省赣中周蔚生校长为教育学生从小立志成材,从赣南本土历史人物中确立了十人,称之为“赣南十大乡贤”,其中以阳孝本为首,其他还有李涞、谢启昆等人。后半生以通天岩为家舍的阳孝本,爱屋及乌,死之前就指定要把自己埋在通天岩(如今登望江亭的半山腰处就有阳孝本墓)。阳孝本卒于八十四岁。他的老祖邑南康、后来划出的新县邑上犹,以及他死之所在邑赣县,三地均祀奉为乡贤,且后裔众多。

乾隆十八年《南康县志》收录了程颐的弟子、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代虔州郭太守写的《代虔守荐阳孝本状》:“臣猥以菲才,谬当郡寄。窃惟事君之义,莫尚以人而不详之实,蔽贤为大。苟有所知,臣也不勉伏。见郡有处士阳孝本,学富行纯,为舆论信服。曩游京师,一时忠义之士多从之学,短褐不完,饭疏饮水,而束修之馈悉以市书捆载而最。自诲海穴,不求仕进。乡闾故旧怜其贫,协力周之,非其义不受也。此虽古人操履无以过之,当路柄臣亦尝论荐。然未久族擢,伏望圣慈善不以臣不以臣言之轻,特加仅采锡之一命,以称朝廷尊德励善之实”。以官府名义直接向朝廷推荐地方贤人,这在赣南历史上是极为稀有的事件。

乾隆十八年的《南康县志》里收录了蒲宗孟赠诗。《送玉岩归乡》:“收书万卷日沉酣,鲍谢篇章老更耽。不染红尘来海上,却随明月入江南。家无四壁堪投足,郡有千山可结庵。遥想赣溪风雨夜,与谁挥鏖共清谈。”我以为,这又是一首后人假蒲宗孟之名写的诗。理由有三,首先,乾隆之前版本的《南康县志》均无记载此诗,到了乾隆年间就蓦然出现;题目《送玉岩归乡》中“玉岩”一说,是在阳孝本隐居通天岩之后用名,在他离开京城时他还没有“玉岩”一名;其三,诗中末句“与谁挥鏖共清谈”明显是指与苏东坡夜话一事,而苏东坡访通天岩阳孝本,则是在阳孝本离开京城隐居通天岩多年以来的事。

2、阳孝本与苏东坡之文化交往

阳孝本与苏东坡的文化交往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篇章,苏阳二人会,奠定了赣州最厚重的文化基础,筑起了赣州文化的巅峰——赣州城,因为苏东坡与赣南乡贤阳孝本有见面和长谈,遂有通天岩玉岩晓月、光孝寺夜话亭等文化景点遗存至今。

阳孝本在京城应当就与苏东坡有交往,也或许是林太守的引领,10948月,南谪经过虔州的苏东坡在虔州小逗数日,期间专程往通天岩造访正在隐居的“崆峒二老”阳孝本、李存。那日,苏东坡与阳孝本、李存、林太守几人在玉岩明月下长谈至天晓发白,天亮后。回到城里后,几人又在光孝寺内的廉泉旁彻夜再谈,遂有了通天岩之“玉岩晓月”、光孝寺“夜话亭”两个文化圣迹出现。

李存何许人也?北宋虔州有“一门七进士”之说,是指李潜、李浑两兄弟,以及李潜的三个儿子李朴、李格、李楫,李潜的孙子李开瑞,李浑的儿子李存。李潜一族,个个品学高尚,人人风格卓然。其中以李朴最有学问,最有影响,最有骨格,最受皇恩。李朴为人清高梗直,原为国子监教授,因直言隆裕太后废除瑶华宫不当被停职,徽宗即位后复职。李朴才高八斗,名重一时,许多许多达官显贵求其一见而不可得。当时中书侍郎冯某,欲以路途邂逅的方式求见,李朴恶其为人,拒不下车。后因拒见权奸蔡京,再贬为虔州教授。不过,钦宗十分喜欢他。钦宗还是太子时就听说过李朴的才名,即位后即召李朴入京,授他著作郎之职。靖康元年(1126 年)的半年间,钦宗五次提升他的官职,最后迁至国子祭酒,官至从三品。可是,李朴还未来得及施展他的政治才华,金兵就攻陷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掳。建炎元年(1127 年)五月,高宗赵构即位。这时,年已六十有五的李朴一路颠沛流离寻至扬州,终于心力交瘁,一病不起。当高宗改任他为秘书监的诏书还未到时,李朴就已溘然长逝。李朴晚年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是“ 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死后,李朴归葬兴国宝城乡长信里(今鼎龙乡长冈水库)木口山。李存,即是与阳孝本隐居通天岩之人。李存于元丰2年(1079年)考取进士,不愿为官,著有诗集4卷留世,与阳孝本一同隐居于通天岩,合称为“崆峒二老”(此处崆峒,非赣州城南峰山,乃泛指大山之意)。1101年初,北归的苏东坡路经虔州,因赣水舟阻,在虔州水南住了一月有余,期间浏览了虔州许多地方,并再与阳孝本、李存等人有交流。

无疑,这些当世贤人相见甚欢,相见恨晚。苏东坡对阳孝本的品行极为赞赏,为阳孝本写了两首诗。其一《赠玉岩》:“空空惟法善,心定有天游。摩诘原无病,须恒不入流。苦嫌寻直枉,坐待寸田秋。末入麒麟洲。酒醒风动竹,梦断月窥阁。众谓元德秀,自称阳道州。拔葵终相鲁,辟谷会封留。用舍俱无碍,飘然不系舟。”其二,《赞玉岩居士》:“道不二,德不孤。无人所有,有人所无。世之重者五,天啬其二而异其三。是以月计之不足,岁计之有馀也”。

上世纪新编的《上犹县志》则认为苏东坡还与阳孝本去了一回他的老家——上犹安合乡小逻口莲花井村。并为犹江留下一首诗:“长河流水碧潺潺,一百湾兮少一湾。造化自知太元巧,不留足数与人看。”苏东坡有没有去过上犹安合乡,《南安府志》》《赣州府志》《苏东坡年谱》以及明清各个时期编制的《南康县志》《上犹县志》中均没有记载,或许又是乡人之一伪作。明清以来,赣南世风日下,好大喜功,不少县邑人为提升本县文化内涵,刻意编制了不少的缺乏史料依据的文化故事,今天这种风气则更是有增不减。

可见,名人文化何等重要。赣州通天岩、夜话亭、八景,这些景点,因了苏东坡与阳孝本,被后人不断追逐而日趋热闹。而阳孝本的家乡上犹、田辟之独秀峰均与苏东坡失之交臂。当代人均意识到,文化是靠文化名人创造出来的。假若苏东坡随阳孝本去了上犹上逻口,小逻口必成文化胜地,甚至是连古名也不会被改变;假若苏东坡在独秀峰见着了田辟,那块龙湫必定成为风水宝地,那座水阁必定是不会毁的,城里的苏步坊也必定是不会失去踪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