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教程 如何练出太极真功夫(2)

 心知 2016-08-12

  前人所谓的“用意不用力”说的初始阶段是要求化僵去拙。不蛮练硬练;成熟阶段是要求把力练整、练活、练灵,自然用力;交手阶段是要求灵活用力、巧妙用力。当刚则刚,当柔则柔。

  “用意不用力”的说法,乃是对初始阶段不用拙力的要求和学会用力之后的感觉描述。拳者运力自然后,力已在身。即“不用力而自然有力”。

  所谓“不力而力”。并非真的不用力,也不是不用力就能真的做到自然有力,这是一种通过力量变化的运化而转换力量的功夫。我们说“项抗”是错的,并不是说“顶抗”错在“用力”。而是说其方法欠妥,用力不当。

  太极拳并不讳言力。所谓的“不用力”。其实也是一种用力的方法。拳者之力。乃是周身均整协调的、争衡贯串的、自然撑合的灵动活性力,这种力。拳中称之为“拥劲”。

  “搠劲”者,骨撑、筋伸、肉松而劲合。有压之不下。挑之不起,拉之不开。推之不瘪的特点,似松非松。不紧不松。极富弹性和韧性,不偏不倚。不凸不凹。谓之“中和中定劲”,也即所谓“内力或内劲”。

  所谓“用力”。其实就是运化和使用这种力,而不是较力、努力。拳者要想用好力。首先,运力要随和;其次,使力要恰当;其三,用力要自如,快慢要随意。刚柔要随心,其根本目的是在交手中,发挥力的最佳效能和最大功用。

  所以,前人才把拳中之力称之为“劲”。就是不让你用拙力和僵力较蛮劲。而是让你用活力和巧力。力不妄用,用其当时。

  胜敌必须有力。更须用力。且要会用力。这种“用力”。就是对力的运化。也即所谓的“学力而有为”。所谓“学力”,就是要用心去学去练。

  拳中“练力”,实际上就是要学会“用力”。也即“调动本力。挖掘潜力,形成整力,增强活力。求取巧力。自然用力。力出自然。力发瞬间。运力以为功,功到拳艺成”!无力的拳。绝对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五、太极拳不能一味松柔

太极拳不能一味松柔

  太极拳绝非一味地松柔。更不是绝对的绵软。太极拳务须“积柔而成刚”。拳中松柔不是为松柔而松柔,松则活血畅气,柔则润脉舒筋,松则柔,柔则顺,顺则随,随则无滞;松则沉,沉则实。实则厚,厚则重,重则冈。

  所以说,太极拳“一层功夫一层松,层层松功有不同。功到有成自然松,松紧一变惊雷动”。拳者,“百法百破”。惟“一快不破,一硬不破”,这“一快一硬 ”,就是太极拳的“发劲似放箭”和“绵里裹铁”。

  著名太极拳家李雅轩先生。特别强调太极拳要“大松大软”。认为“松软”是太极拳的宝贝。而他并没有说太极拳只是一味地松软。他所强调的“松软”。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手段。最终依然是为刚紧而服务的。

  李先生实际说的是“柔弹力”,他在《太极拳随笔》中解释“大松大软”时是这样说的:不是软塌塌。不是松懈懈,而是以神气鼓励起来,使它动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弹性力这种劲,火烧神经动。急雷响五中。打丹田雄。

  士之劲。又沉、又冷、又狠,机警万变,灵觉无比。毛发毕坚。如烈马之发威。身势矫捷如怪蟒之钻腾。其节短。其势险。力如强弩急如发机。使其不能抵抗,也无从抵抗由此可见。

  李雅轩先生所说的这种“大松大软”。是指一种太极拳的“弹性力和灵性力”。并非是有人从《现代汉语辞典》上查到的“松软”二字的字面含义。且这种“弹性力和灵性力”。

  动荡起来还要冷、脆、刚、猛、爆,“力如强弩急如发机。使其不能抵抗。也无从抵抗”。可以反思一下,当今一些太极拳习者所谓的“松软”。有李雅轩先生所说的“弹性”和后面所说的刚爆东茜吗?若没有。他们所谓的太极拳其拳不拳!

  六、太极拳要适应各种变化

  凡拳者,必求制人而不制于人。太极拳即为拳。亦当为之用。因敌而设,要敌万拳,适应各种不同的变化。太极拳不能只“画圈不用力”,或只等着借力而不为,必须要有快慢、轻重、刚柔、松紧的变化。

  无论对方是有力无力、用力不用力。劲大劲小,网柔快慢,轻重缓急,屈伸进退,都必须要做到“快能跟。慢能随。进打进乘。退打退跟。方圆互生。刚柔互运,虚实互变,松紧互用”,做到真正应敌而制敌。

  用力在己不在人,借力是机会,力能借则借,借着更好。借不着自己有。得机便用,得势便发,发则必中,中则必果,否则,在太极拳论中。绝不会有“引进落空合即出,发劲似放箭,无坚不摧”之说。

  太极拳若真功上身。大力小力无所谓。手硬手软都无妨。快慢缓急。轻重刚柔,必能适应各种变化。可以身相许而不惧任何来犯之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