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历史)一代武圣孙禄堂传奇(下)

 mxb08 2016-08-12

↓↓↓

  阅读原文


 如果得好听,请转发给朋友


 

孙禄堂是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有人称其为中华最伟大的武术家,他的武学造诣堪称空前绝后。他精通各家拳法,将内家三种拳法汇于一炉,融汇贯通,创立了卓然自成一家的孙式太极拳,成为我国一代武学宗师。

那么,孙禄堂是如何进入武学世界的?他在怎样的机缘下先后学习了三种内家拳法?四方云游时,他有着怎样的奇遇?他与清末的肃王爷,与后来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又有着怎样的交情?他因何被称为天下第一手?他是怎样两次击败日本武士的?他的人生经历是否像武侠小说一样神奇?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一代武圣孙禄堂传奇(上)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已经名震武林的孙禄堂回到老家完县,开办了蒲阳拳社。1893年,孙禄堂打听到恩师郭云深回到了老家深州,于是带上这些年他的所有积蓄——一袋子银洋,赶往深州看望郭云深。郭云深见到孙禄堂非常高兴,又看了孙禄堂的武功,更是兴奋不已。郭云深对孙禄堂说:“你这般进境,如今海内已无人能及。”此时郭云深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他是位闲不住的人,有了孙禄堂送来银两做盘缠,郭云深又出门访友去了。

不久孙禄堂又赴京城探望老师程庭华。二人朝夕探讨武技,数日后孙禄堂告别。同门师兄弟张玉奎等问程庭华:“禄堂师兄的武功达到什么程度了?”程庭华说:“已臻神化至境,望尘莫及了。”

孙禄堂回到家乡后,有一天来了一位同门,告之老师郭云深去世了,并说郭云深在去世前嘱托把一包东西交给孙禄堂,孙禄堂打开一看,原来是郭云深集其一生习武心得写成的《解说形意拳经》一书。以示要孙禄堂为郭云深传其衣钵。这本书一直藏于孙家,但后来不幸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1900年,庚子之乱。孙禄堂闻讯后深感不安,再入京城探望程庭华,却得知程庭华已经在乱世中死于八国联军的火枪,孙禄堂深感悲伤。两位恩师的先后去世,使孙禄堂心情沉重,于是隐居故里,潜心研究拳学。不久孙禄堂的师叔、形意拳名家耿成性在北京成立“四民武术社”传播武术,请孙禄堂前来助场,于是孙禄堂再赴京城。

在京城孙禄堂认识了精通太极拳的张秀林和著名京剧武生杨小楼,感到他们的太极拳在柔化技术上有独到之处,和自己以前学过的拳术都不一样,但他们这种柔化技术在应用上有局限性,不能全面适用于实战。孙禄堂与他们两位相互研究了三四个月,欲探究太极拳的根本原理,以便提纯、改良,全面适用于实战。从这时起,孙禄堂开始用心研究太极拳。

孙禄堂在京时,因武功高绝,被肃亲王善耆请到王府,向孙禄堂学拳年余,后因母亲生病,托信叫孙禄堂回乡。于是孙禄堂辞别了肃亲王返回家乡。在与肃亲王相处的日子里,孙禄堂除了教授肃亲王武艺外,从无一事请托。因此孙禄堂的武功、气质和品行令肃亲王极为钦佩。肃亲王常对人赞叹孙禄堂说:“这个人(指孙禄堂)是圣人的气质,士大夫亦不能及。”

孙禄堂返回家乡时,同门师弟李文彪执意要跟在孙禄堂的身边。李文彪是程庭华的弟子,功夫很好,他非常崇拜师兄孙禄堂,于是跟着师兄一同回乡,继续开办蒲阳拳社。此时,各地的武术名家常来拜访,如程庭华的长子程海亭、八卦掌名家韩慕侠、形意拳名家马玉堂、郝恩光等,他们每次来都要住上一段时间,少则数日,多则数月,共同探究拳学至理。这期间,肃亲王也多次来函请孙禄堂返回北京,但孙禄堂不喜欢京城王府里的浮华生活,于是婉言回绝了。

在这期间,孙禄堂不断淬炼提升形意拳、八卦掌的技艺,并着意研究太极拳,从理论到技术结构再到技击实践,反复研磨,研究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如何相互融合。

庚子之乱对孙禄堂影响很大,孙禄堂一方面深入研究技击效能的提升、建立自己的武学体系,另一方面深感拳术是无法抗衡枪、炮的威力。那么拳术的终极功用在哪里?孙禄堂提出:“习此艺者,非欲以艺胜人也。志士仁人养其浩然之气,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于是,蒲阳拳社在教学宗旨上逐渐转向修身,教学内容文武并修,以开启良知良能,改善身心,完备人格为宗旨。孙禄堂通过自身实践感到修身与武术不仅可以融合,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并开始沿着这条思路,来创建自己的武学体系。


1907年,翰林出身的徐世昌要去东北担任三省总督。他早就听说当今出了一位武学奇人孙禄堂,武艺绝伦,道德高尚,学养深厚。于是徐世昌聘请孙禄堂去东北作他的幕宾,实际上负责他的保卫工作。孙禄堂在京城时曾听说这位徐世昌很有见识和学问。见面后,两人相互投缘,徐世昌在惊叹孙禄堂的武功出神入化的同时,也极为惊讶孙禄堂的学问之深和修养之高。为了表达对孙禄堂的尊重,建议孙禄堂与自己并号,因徐世昌自己的号为弢斋,所以建议孙禄堂就用涵斋为号。孙禄堂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也接受了徐世昌的聘任。

在东北期间,徐世昌曾保举孙禄堂担任知县、知州,被孙禄堂谢绝。孙禄堂告诉徐世昌,自己所长不是当官治理地方,而是武学。平生之志不在仕途,而是提升武学文化。孙禄堂的轻利重道,让徐世昌更加敬重。每到新年,徐世昌总要给他的全体幕僚一人一个红包,以表谢意,唯对孙禄堂例外,他知道孙禄堂不会接受这种方式的感谢,所以他总是写一幅字送给孙禄堂,而孙禄堂也是自己写一幅字送给徐世昌。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东北期间,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途径奉天,经俄国公使馆提议,要彼得洛夫与孙禄堂进行一场比武,孙禄堂应邀前往。比试中,孙禄堂在开始阶段让彼得洛夫充分施展其能,孙禄堂信步游走,不出手,彼得洛夫看着近在咫尺的孙禄堂就是打不着,孙禄堂见彼得洛夫的能耐就是如此了,于是仅出一手就将彼得洛夫击倒在地。在场的人都为孙禄堂绝伦的技艺所折服。于是,孙禄堂名传海外。

1909年,孙禄堂随徐世昌返京。不久孙禄堂举家迁入北京。此时因孙禄堂威名远播,来讨教及比武者每天络绎不绝。经过交流或较量后,来者无不叹服孙禄堂武功绝伦,于是在武林中,孙禄堂赢得了“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当时北京太极拳辈份最高的人是杨健侯,他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的儿子,在北京武林中与程庭华是同辈人。早在20多年前,孙禄堂跟程庭华学习八卦掌的时候,杨健侯就认识孙禄堂,以后也偶有交集。杨健侯深知孙禄堂的武功冠绝当代,所以设宴邀请北京的武林同道一同欢迎孙禄堂。后来杨健侯提议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杨少侯、杨澄甫以及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张秀林等都与孙禄堂结拜为盟兄弟。孙禄堂也痛快地接受了杨健侯的提议。

1912年,经友人介绍,孙禄堂与河北太极拳大师郝为真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孙禄堂便向郝为真请教太极拳的拳意,两人一边交流一边切磋,搭手间,郝为真顿觉不支、差点跌倒,于是自叹不如。孙禄堂赶紧说“这是按照您刚才介绍的太极拳之意走的劲。”郝为真叹曰:“奇了!我这一句话,您悟出的功夫就胜过了我这个专门练太极拳几十年的人。”

后来郝为真来北京访友不遇,却病倒在北京一家客栈内,经孙禄堂救助,得以康复。郝为真感其恩德无以为报,得知孙禄堂正研究比较各派拳术,进而使之合一,于是主动提出要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理法和盘相赠,以供孙禄堂研究参考。这正是孙禄堂求之不得的事情,孙禄堂很重礼仪,于是向郝为真持弟子礼。三、四个月后,郝为真返回故里。

从郝为真先生那里学得太极拳后,经反复研究揣摩,孙禄堂将形意拳的直取快攻、硬打硬进的刚劲;八卦掌的闪转腾挪、避正打斜的巧力;太极拳的沾连粘随、以柔克刚的灵动,这三种内家拳融为一体,独创了孙氏太极拳,对中华武术做出了新的贡献。从此,孙禄堂的名字响遍中华武术界及海外拳坛。


约在两年前,天津成立了中华武士会,会长是孙禄堂的师叔、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孙禄堂早年学拳时,曾得到李存义的指点,所以这时武士会举办一些活动时,孙禄堂受李存义之邀,也常去捧场。一次论及内家拳形意、八卦、太极、通背四门合一时,通背拳的代表人物张秀林认为四门虽然都是内家拳,但是以通背最高,并说古谱上就有“山右通背最为高”的说法。

因张秀林本来是学太极拳,后跟韩老道学通背拳,技艺大进,所以有此体会。但是李存义是形意拳第六代的领袖人物,当时武士会也是以教形意拳为主,所以听了张秀林的这番话,脸色就不大对,会中李某会其意,立即要与张秀林比试长枪,也就是一根大竹竿。因为徒手较量,如果双方用上真劲,很容易发生死伤,而不用真力,又很难服人。像这种讨论技艺长短的比武并非死仇,但又要使出真功夫,所以多通过比试长枪来验证高低。

不想两人刚一交手,李某手里的长枪就落地了。原来张秀林常向孙禄堂请益武功,孙禄堂曾把自己在长枪方面的一些心得告诉了张秀林。李存义是老江湖,一眼就看出张秀林枪法里有孙禄堂的特点,李存义知道张秀林是孙禄堂的盟弟,于是李存义对孙禄堂说:“他是你的盟弟,你跟你的盟弟试试如何?”孙禄堂知道这是李存义要让自己给武士会找回面子,这让孙禄堂左右为难,一边是指导过自己武功的师叔,一边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如何比才好呢?

孙禄堂想起用自己最近悟出的太极劲贯穿到枪法中,沾拿而不发,这样双方都不丢面子。于是,孙禄堂单手持长枪的底部,请张秀林进枪。张秀林一看孙禄堂竟单手持枪,认为这是盟兄当众小看自己,于是进步就劈,没想到孙禄堂单手将长枪绕了一圈,竟将张秀林的长枪沾拿住。这时如果张秀林的长枪不动,孙禄堂并不准备发力使对方难堪,但张秀林并没有领会到这层,还想极力挣脱,可是越挣脱,重心越不稳,这时张秀林见孙禄堂单手持长枪气定神闲,如垂钓之翁,心中一急,自己的身形更把持不住,不得已,张秀林只好弃枪于地,连连踉跄了数步靠倒在兵器架上,张秀林起身后,向孙禄堂拱拱手,一句话没说,扭头就走了。这时孙禄堂不尽怅然,因为孙禄堂最不愿意做的就是这种门派之争,不想却身不由已地卷入其中,以后孙禄堂多次努力挽回与张秀林的友谊,这是后话了。

不久,孙禄堂应邀去伦敦参加“世界大力士格斗大赛”,以全胜战绩荣获总冠军。震动世界。孙禄堂认为国外的技击大多水平不高,未得中和之旨,未能开发出身体先天的良知良能,缺少整体的灵动,劲力也比较单调,手、足、膝、肘的配合意图明显,不能浑然一体。

1915年,孙禄堂经过数十年对各派武学坚持不懈的研究、实践与提炼,此时已豁然大悟,发现了中华武学统一的原理,中和内劲原理和以孙氏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技术结构为基础,创立了拳与道融合的武学体系。


 

1923年,日本天皇为达到从心理上击溃中国人的企图,认为必先击败久负盛名的中国天下第一手孙禄堂不可,于是派遣日本武士道高手板垣一雄来到中国比武。板垣一雄身高体壮,一米八几的个子,重约200磅,在日本武术界曾三夺金牌,被授予“大正天皇特级勋章”,号称天下第一。他扬言:用他的刚力一定可以制服孙禄堂的柔力,并且还要扭断孙禄堂的一条胳膊。

当时孙禄堂已年逾花甲,又刚刚遭逢丧子之痛,但为振国威,他凛然应战。比试开始后,孙禄堂以闪、展、腾、挪之法,使这个粗野的庞然大物简直无用武之地。最后,板垣恼羞成怒,象野猪般狂吼乱叫,拼命孙禄堂胸部撞来,孙禄堂略加闪身,使其扑空,只听砰然一声,书架倾倒,板垣的大半个身子被埋于书堆之中,状极尴尬,只好认输。

事后,板垣愿出二万元让孙禄堂安家,请其赴日教拳。孙禄堂断然斥曰:“莫说二万,即二十万亦不教日人!”并让翻译转告,此番只不过略施小技,给其一点颜色看看,中国人是不可欺辱的!从此,孙禄堂的威名远播日本。

1930年,日本武道界从日本全国筛选出五名武道高手,带着翻译,来中国再次挑战孙禄堂。孙禄堂决定以一对五,将日本人彻底打服。由于这五位日本格斗高手都擅长地面固绞的技术,为了让这五位日本高手能以他们最擅长的技术与自己较量,因此孙禄堂说:“我躺在地上,你们五个人以任意方法按住我,你们那个翻译喊三下,如果在三下之内我不能起来,就算你们赢了。”几位日本人觉得这不是自己找死吗,简直是个玩笑。

孙禄堂从容地仰面躺在草地上,五人把孙禄堂死死地按在地上,静听着翻译的号令。当喊到“三”时,孙禄堂丹田稍一提气,鼓动全身气血,四肢梢节一游动,使出了八卦拳中的“蜈蚣蹦”,从地上旋风般一跃而起,把那五人摔得连滚带爬,狼狈不堪。五人犹如惊梦初醒,方才还是耀武扬威。瞬间却变成了这般模样。孙禄堂将他们一一扶起来道:“摔坏了没有?”日本武士怏怏而起,哪里还敢口出狂言,便赔礼道歉,告辞而去。从此,孙禄堂被日本武道界尊为武圣。


 

1933年,孙禄堂已七十又三,但仍谈吐铿锵,目光有神,精神矍铄,鹤鬓童颜,胸前的髯长盈尺,使人感到几分飘逸的仙气。

时至十一月,孙禄堂曾有预感,将要谢世。又过了一个多月,于十二月二十九日五时,他便卧床不起。临终前把女儿孙剑云及诸弟子叫于床前,孙剑云问父亲还有什么遗嘱,孙禄堂说:“把纸拿来。”孙禄堂接过笔纸后,用颤抖的手写下了“练”字,然后轻轻地放下了笔,再没说一句话,双眼合拢,心脏也随之停止了跳动……

噩耗传出,众弟子及全县的武林志士无不洒泪哀婉,悲痛万分,许多武术名家都不远千里纷纷前来凭吊。

正是:武学奇才孙禄堂,技艺卓绝不逞强;内家三拳融一体,孙式太极永流芳;轻若灵妙“赛活猴”,勇猛快似虎扑羊;著书立说传后世,德高望众人敬仰。

《武当》光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