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我的美丽乡村学堂

 小猪电子业 2016-08-12
我的美丽乡村学堂




文 | 坤儿


题记---


迁离故园已整整二十载,告别校园也是十数年前的事儿了,这之后的人生便在不停的辗转中踌躇徘徊。直到十年前一路向北奔向这个曾经的梦想所在,到今日扶老携幼寓居在城市一隅,以为给漂泊的心灵算是安了一个家。可当小村里的袅袅炊烟在梦里徐徐升起,通往乡村学堂路上的美丽小花在心间次第开放……我突然惊觉人走了,魂还留在那里。那村庄、那美丽的乡村学堂开始一点点在我的脑海里鲜活起来……



(一)学堂之前

--美丽善良的“小河沟”


学堂在故园村子东北直线距离约摸三四华里一个叫岳庙的小村庄。之所以说直线距离,因为学堂所在的村庄与我们祖居的村子隔着一条河沟儿。记忆里河沟儿十多米宽,从沟底最深处攀爬到河坎之上总也有近四五米的样子吧。总之我幼时的印记里河沟儿的坎多数地方是很高很陡峭的,从沟坎之上溜到沟底还是有些难度的。


所幸沟底的水多半不是太深,除了夏季突降暴雨沟渠涨水时节,河沟儿里的水大部分只有半人多深,最浅的地方甚至只刚刚没过五六岁我的膝盖。这条隔断了学堂和村子之间通路的河沟之上只有一座三孔石拱桥,就在我们村子的东南方。正是这座石拱桥连通了村子去镇上的公路,我和兄姐日后也是沿着这条公路一个个先后离开了故园。


河边,
    记忆。


但我们人生的第一堂课,我们的启蒙教育却是从村子东北的这所叫岳庙学校的乡村学堂开始的。不过彼时的我们一般都不会从桥上走过去学堂,那要多绕出两三华里的路来。


村里的学童们更乐意穿过村子沿着河沟儿一路向北,走到一处地势略略平坦些的沟底,踩着村邻们为了方便抄近道而在河床上放置的几块青石条,雀跃着奔向对岸一路冲进学堂。


之所以先提到这条河沟儿,是因为她不仅连接起故园和学堂,把我和小伙伴们从无知引向有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她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幸福和欢乐,上下学堂的路变得愉快、有趣而时至今日都难以忘记。春天里,我们沿着河沟儿挖黄花苗儿(蒲公英)、抽茅芽穗儿(嫩时可以吃)。


夏天里,我们跃入河沟抓鱼摸蟹,男孩子再美美的在没过腰身的地方扑腾几下,游上几趟小泳,当然背心裤衩是提前扒了放在岸边的,否则湿淋淋的回家定会招来一顿暴打。秋天到了,河沟的水是澄澈透明的,用妈妈麦秸编制的草帽放在水草窝里舀一兜水上来,水漏尽的时候,半帽兜儿都是透明鲜活的小虾儿在跳跃。


听见,
    花开。


赶着口渴的时候,直接就在沟边湿地里村人们挖的洇水坑里鞠一捧一饮而尽,那甘甜舒爽的味儿以后的日子里再遍寻不着。


冬至一过,河沟里的水开始逐渐冰冻,及至隆冬,我们就可以在冰面上行走了,上学那是一路滑过冰面越过河沟直奔对面学堂的。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讲,小河沟儿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无以言表的。但是,对于父母们来讲,他们也是不无担心的,尤其在夏季河水暴涨的季节,最担心小河沟儿会伤害了我们。


所以,在我们上学放学的时间点儿,河沟两岸边的田地里总断不了忙碌的长辈们。

 

及至今日回想起,打我记事起,总少不了听说外村的河湖沟岔淹溺过学生娃娃儿,而我和小伙伴们上学路上的这条小河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故之说。


河沟儿就犹如一位美丽善良的邻家姐姐,着绿带花陪着我们从春天的细雨里走来,银装素裹伴着我们从冬日的皑皑白雪里归去。


(未完待续,下一节,走进学堂--学堂之前世今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