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70后凭什么半年挣2150万:专注研究神秘大宗交易

 小二郎上学堂66 2016-08-12


岳志斌是思考投资最大的单一自然人股东


浙江思考投资近日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基金经理岳志斌可计提业绩报酬总计高达2150.19万元,将在思考投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支付。对于这一高额报酬,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的薪酬体系更为灵活,完全靠业绩说话,高的吓死人,低的连肚子都填不饱。


近日,新三板挂牌企业浙江思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考投资)一则公告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该公告称,根据思考投资2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基金经理薪酬管理办法》,一次计提了基金经理岳志斌的报酬2150.19万元。此事在网上引发了热议,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有多高?他们靠什么获得如此高的收益?私募基金行业的薪酬都有哪些特点?


事件


私募基金经理半年挣到2000多万


8月2日晚间,思考投资发布公告称,根据该公司制定的基金经理薪酬管理办法,2016年上半年,岳志斌计划分别按20%的比例以及50%的比例,计提其所管产品运用思考投资自有资金所创造的净收益、其所管产品所派生出来的衍生杠杆资金所创造的净收益的业绩报酬。据思考投资披露,今年上半年岳志斌所管理的18项产品均实现净收益,其中16项按20%比例计提,包括对三家A股公司的投资,剩余2项按50%比例计提。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思考投资称其上半年应付深圳市思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业绩报酬为2150万元,等思考投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支付。而思考投资2015年的年报显示,岳志斌不仅是思考投资的基金经理,还是思考投资最大的单一自然人股东和创始人之一,岳志斌截至2015年底持股比例为20.48%。


昨日,对于媒体记者的采访要求,思考投资相关人士表示,思考投资基金经理团队和岳志斌均不方便接受采访。此前,岳志斌曾对媒体澄清这两千多万并不是其薪酬,而是其业绩的提成。他在公司的底薪为零,连社保都是自己交的。岳志斌强调他作为基金经理计提报酬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用持有的公司股权和1000万元的风险准备金作为保证物,同时保证公司自有资金在投资过程中不得亏损。如果亏损了,不仅收入为零,自己的钱也会赔进去。


追访


专注神秘大宗交易的思考投资


思考投资的官网资料显示,该公司长期聚焦于大宗交易的投资研究,业务范围涉及股权和股票市场,致力于为高净值个人及机构客户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追求客户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公司目前为全球最大的某商业银行和国内五大商业银行之一及外资投资机构管理近25亿元规模基金产品。


在关于基金经理岳志斌的介绍中称,作为70后,其1998年进入证券行业,投资理念是以大宗交易为主,有套利机会则首选套利。没有套利机会就选股,做趋势投资,越跌越买,越涨越卖。他曾分别就职于大鹏证券、财富证券、广发证券,主要从事市场拓展、投资分析、投资银行工作,曾是华夏幸福、浙江东日、浙江富润等公司股改项目负责人或股改项目小组成员。资料称,岳志斌对大小非减持非常感兴趣,在A股瞬息万变的市场博弈中,经营的是“股票批发零售”的商业模式,赚的是制度红利的钱。


另据思考投资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其专注于神秘的大宗交易市场投资的阳光私募,主营业务是对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进行管理,公司配置的资产非传统的二级市场流通股票,而是在大宗交易平台通过协议方式购买股票。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为:通过在大宗交易平台购得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股票后,在短期内再通过二级市场抛售获取收益。


观点


岳志斌高额报酬到手尚有变数


据记者注意到,主办券商财通证券认为,根据思考投资2016年1-6月的财务数据计算,上述关联交易金额为2150.19万元,约占2016年营业收入的43%,交易金额较大,影响思考投资业务独立性。思考投资于8月1日审议通过《关于计提基金经理岳志斌2016年度业绩报酬的议案》。虽然本次关联交易事项已通过董事会审议程序(待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履行),关联方已回避表决,但主办券商财通证券还是认为本次关联交易价格无法判断是否公允。


这意味着,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前,岳志斌2150万元的收入能否最终拿到手尚有变数。


关注


不是所有的私募经理都能赚那么多


岳志斌半年2000多万的收入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网友感叹:“这收入就是千万年薪的王石也比不上,一般上市公司的老总更比不上据记者咨询多名私募界人士后得知,私募基金经理收入都很高是一种误读。只是私募的薪酬体系更为灵活,完全靠业绩说话,高的吓死人,低的连肚子都填不饱。


私募人士指出,私募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管理费和业绩提成。一般情况下,公司会拿走业绩的20%,而其中的五分之一则属于投研团队。没有业绩的提成,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一般不会很高。在公募基金众多的上海,一般的基金经理是3万-4万元的月薪。


北京一名私募基金人士透露,能够成功做下来的中小私募并不多,市场的每一次大幅震荡,都会有大量的私募基金死去。一些激进私募基金的做法基本上是火中取栗,风险很大,能够长期稳定盈利的私募并不多。


据记者了解到,随着近期一系列私募监管重磅文件的出台与落实,私募行业面临着洗牌。今年上半年证券类私募有2209只产品清盘,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清盘潮,其中股票策略类产品表现惨淡,占清盘产品的近八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