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直击现场|易方达基金投顾投资经理宋灏:指数产品在基金投顾策略中的应用思考

 耐心是金 2023-09-19

指数基金发行空前火爆,基金投顾业务也应运而生,专为破解“基金挣钱 基民不挣钱”的窘境。接下来,有请易方达基金投顾 投资经理 宋灏带来主题演讲《指数产品在基金投顾策略中的应用思考》。

【精彩观点】

1、帮助投资者解决基金投资的使命,实际上是由基金投顾做的一件事情。基金投顾提供的服务就是尽可能地帮助投资者解决基金投资上的痛点问题,也是被动产品主动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2、从海外经验看,指数产品和投顾业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有正相关促进作用。早在1975年美国纽交所终止了固定佣金制度,随后Vanguard为推出免佣基金,并大力推广指数基金,并推动基金不断降费。在同样类型产品之下,会选择尽可能低的成本提高客户的收益,后来发现指数产品有这样的作用。不断有客户购买指数产品,指数产品逐渐形成一种规模效应的时候,又推动了指数产品进一步地降费,从而推动了交易的成本,形成这样的正向循环。

3、指数产品在构建基金投顾策略之中,从优势出发挖掘了以下要点:第一,选好赛道,业绩突出; 第二,工具的优势;第三,指数产品的纯度很高,仓位清晰;第四,成本低廉;还包括组合构建更为灵活,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投顾组合策略容量的问题。而且基金经理影响比较小,净值估算更准确,另外,指数基金有交易费用优势,作为替代基金应用是很好的选择。另外还有一些Smart Beta的应用,都是我们在做组合策略的优势。

4、普通投顾策略上,很多基金组合策略以主动产品为配置,未来还会有一些通过主动以及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做组合策略的可能和空间。在替代基金应用上也有很多的机会。另外纯指数类的投顾策略也有一系列的规划,包括目标风险的投顾策略。包括指数优选,基于高行业景气判断做大类资产配置和全球资产配置,其次可以做行业主题系列精选,尤其长期赛道,包括科技、消费、医药可以做工具性的组合配置。还有指数轮动和应用增强等一系列应用。

【以下为演讲实录】

宋灏:大家好!感谢有这个机会最后一个出场,开讲之前先纠正一下前面有一位嘉宾的观点,帮助投资者选择基金实际上是基金投顾业务的使命,基金投顾提供的服务就是尽可能地帮助投资者解决基金投资上的痛点问题,从刚才讲的观点上来看,实际上也是被动产品主动化管理的解决方案。

    我今天和大家一同分享的主题是指数产品在基金投顾策略中的应用思考。

    先看一下海外的经验,从海外角度来看,指数产品和投顾业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早在1975年美国纽交所终止了固定佣金制度,随后Vanguard推出免佣基金,并大力推广指数基金,并推动基金不断降费。在同样类型产品之下,美国投资顾问会选择尽可能低成本的产品提高客户的收益,指数产品有这样的作用,不断有客户购买指数产品,指数产品逐渐形成一种规模效应的时候,又推动了指数产品进一步地降费,从而推动了交易成本降低,通过这样的正向循环,形成了相辅相成的这套逻辑。

    近些年的情况也可以看到,指数基金在投资顾问配置当中,也是在不断地加强它的戏码。2011~2018年美国投顾为客户做资产配置组合中ETF占比从10%上升到31%,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上涨。从全球资产配置上来讲,被动性产品也在不断地得到大家的关注,在配置当中的比例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投顾业务和指数发展产品有正相关促进作用。

    回来看国内业务,我们思考了一下指数产品在构建基金投顾策略之中,到底有哪些优势,我们也充分地挖掘了要点。第一,选好赛道,业绩突出。不是因为它是工具性产品就很平庸缺少价值。我们把2010-2020年每年业绩表现最好的三个ETF拉出来做个组合,我们可以发现这11年,这个组合的业绩达到了30多倍。最近11年拿一个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最优秀的产品,它的收益率大概只有5倍左右。所以我们只要选好我们的赛道和产品,组合配置的时候还是有很好的收益空间的。有些朋友会说,我们不可能说每年都能选到最好的ETF,但如果从长期角度讲,也是具备一些在长期赛道上比较优异的工具性产品的。同样拿这十一年表现最好的这只产品的业绩来看,就是黄线这条,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只产品,如果拿它和一个中证白酒指数产品做比较的话,最近五年这只中证白酒指数一直在跑赢。所以指数产品里面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供我们选择的。

    第二,工具优势。布林森曾说,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从这点出发指数产品就特别契合投顾的投资理念,因为我们更多的希望通过一种资产配置的方式为客户实现收益。还有特征清晰稳定,便利组合配套。另外做指数产品组合对于持仓的把握我们可以更准确一些,我们研究基金需要穿透到底层资产分析,指数产品持仓透明化,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把握。

    第三,指数产品的纯度很高。首先股票仓位更高,主动权益产品和被动产品的仓位大概是85%:91%,指数产品更纯一些。另外聚焦纯度更高,我们拉了一个分行业数据,被动指数基金和主动权益基金的产品配置上可以看出,在被动指数产品的布局上,各一级行业基本都有一定的行业基金可以做配置,但是主动不然。如果更细化一下,把行业纯度达到90%以上的比例再看一下,可以发现主动权益基金可选的基金基本上都聚焦在医药生物这个板块,但是在被动产品里面还有很多的行业基金可供选择。所以指数产品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品种的配置机会。

    第四,成本低廉,这方面不用赘述。有一点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忽视一个细节,就是交易成本。虽然交易成本这件事情对长期投资不一定特别关注,但是我们并不是从更有利于频繁交易的角度思考这件事情,而是在于如何服务我们的客户。我们的投资策略在运行的过程中,我们的投资者可以随时转入,也可以随时转出,我们也可以为投资者做一些基金调仓的工作,我们希望在交易整个管理过程中可以为客户有更好的方式去节约这方面的成本。所以我们很关注7日以上的赎回费,从统计结果看,被动产品优势明显。主动权益基金通常基于希望客户长期持有的角度设计产品费率结构,但从我们为客户提供策略服务的角度,指数产品在这方面更友好一些。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特点,比如组合构建更为灵活,右边是基金投顾业务试点通知关于分散度要求的一些说明。对于投资基金来讲,有一个“双二十”的要求。第一个二十指数基金不受限制,第二个二十指数基金可以放宽到30%,指数基金在构建组合时一方面相对更灵活一点,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缓解投顾组合策略容量的问题。另外,基金经理影响比较小,做基金研究通常要深度地分析基金经理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新的基金经理在新管一些产品的时候,需要观察一些历史业绩等等,还有基金经理变更的情况,都会影响到对于基金的配置,但是指数产品多数情况下并不太受这方面的影响,因为它的特征稳定清晰,不会因为基金经理的情况发生特别大的改变,所以可以降低基金研究难度。另外日内净值估算更准确,交易效率有提高空间,还有一些特殊项目也有一些应用的需要。还有优势交易限制影响小,主动权益基金有些产品突然限额了,限得非常低,但指数出现这种情况较少,更有利于我们做投资。基金投顾策略中有一项重要的应用就是替代基金的应用。如果发生一些基金品种不可用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做组合配置。右图我们拉了一个主动管理消费行业基金和消费ETF,发现二者走势高度相似。所以,指数产品做替代基金的应用还是可能会比较有效的,此外,指数基金有交易费用优势,分散度限制少,作为替代基金应用是很好的选择。另外还有一些Smart Beta的应用,都是我们在做组合策略的优势。

    基于指数在构建组合的时候,有很多的优势,所以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在指数基金研究上,大体基于下面的框架做具体的分析和判断,我们分股票指数、债券指数,分别在不同类型下的指数产品,分别会做一些优选的工作。另外我们也会基于风险模型构建指数画像,对于风格暴露和行业情况进行分析特征。我们通过一套框架和方法,构建我们的组合策略,大框架还是围绕一个周期的思路。在大类资产配置基础之上,我们对于股票资产会做更细致的行业和风格上的配置,我们大体的框架从外生环境上有宏观驱动的一系列的因子影响,内生增长上主要看行业景气度,盈利增速、相对估值、交易热度等一系列的指标,市场反馈有机构投资决策与资金动量这些。

    结合现在市场的情况,我们从基本面选了一些高景气的产业方向,包括前沿科技、先进制造、互联网经济、医药、消费等等,我们在长期优质赛道的配置上,也会结合短期的再平衡的机制做好我们的策略。根据以上这套分析框架,我们通过指数做了一套模拟,总体结果相对比较理想。从2013年末到最近,年化收益率可以到25%,所以构建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不过整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我在这里也做一下总结。

    首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基金投顾在基金配置上只能投资场外品种。所以ETF这种场内品种目前不可以配置,这就需要为场外投资者提供直接购买ETF的解决方案。虽然ETF联接可以配置,但ETF联接相比ETF来讲纯度差一点,通常仓位是打折的。据统计,目前全市场一半ETF没有联接基金。另外指数品种有待丰富,行业布局不全。回到刚才提到的纯度90%以上的指数产品来看,还是有一些空白,如果再细分到二级行业、三级行业,同样可以发现大量的品种有待丰富的空间。

    我们之前在债券的配置上谈得不多,因为债券指数可配置性弱一点。一个是数量不足。虽然债券指数产品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据最新的统计,一半的产品规模不到10亿元,容量比较有限。另外债券ETF只有17只,债券ETF联接只有2只,数量不够。另外品种单一,四分之三的指数都是纯利率,1~3年利率债占比近四成,3~5年利率债约15%。另外机构需求为主,所以规模在10亿以上且机构占比小于99%的产品只有8只,确实非常少。另外,机构占比99%以上的产品占比70%。

    然后是颗粒度不够,主要从二级和三级分类上演化出来的结果。如果把不同行业把握个股Alpha的概率与适合细分赛道轮动两个维度来看,不同行业特征差异非常大。右图是医药行业主动和被动产品的图,我们可以看到特别清晰的结论,蓝色的是主动权益产品,黄色是被动产品。可以发现主动产品无论收益率上还是最大回撤上都是碾压被动产品,就是因为在医药行业必须通过细分赛道的方式才可以实现更优的收益。如果是很宽的方式做医药行业的话,通常结果不令人满意。在做指数设计、产品布局的时候,我们应关注不同的细分赛道应该的布局和选择。

    另外,交易成本还有压降的空间。Vanguard做过一个统计,美国投顾为客户创造alpha中有一项成本费用优化,可以帮助客户带来34个Bp的增值,很显著。我们也希望我们可配的产品在各方面的交易成本越低越好,事实上还是有一些空间的。另外,规模不足,这个特点也非常鲜明。我拉了一个主动产品和被动产品在不同规模上的比例,5亿以上的产品主动产品的占比都是碾压被动产品的,这个告诉我们被动产品大部分规模太小,在构建组合策略时会影响我们的组合策略容量,制约我们的配置。

    最后是基金指数的应用,目前每个投顾策略都有业绩基准,深度思考这件事情会发现,我们的组合策略和基准在有些时候目标并不是完全一致。基金指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是现在基金指数总体来讲还不是特别丰富,也不够细化,所以这也是未来可提升的空间。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在指数基金上的策略规划。普通投顾策略上,很多基金组合策略以主动产品为主配置,未来还是有一些通过主动以及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做组合策略的可能和空间。在替代基金应用上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可以看。另外,纯指数类的投顾策略也有一系列的规划,包括常见的目标风险的投顾策略。还有指数优选,基于高行业景气判断做大类资产配置和全球资产配置,工具策略考虑可以做行业主题系列精选,尤其长期赛道,比如科技、消费、医药可以做工具性的组合配置。还有指数轮动和指数增强等一系列规划。

    从逻辑和海外经验来看,指数产品和基金投顾业务是相辅相成,是互相促进的,在这里我们希望可以和指数供应商和优秀的同仁们一同紧密合作,为我们各自的业务进一步做大做强添砖加瓦。

    最后,希望球友们可以关注易方达基金投顾,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