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建文帝听了这两人的建议,朱棣不敢造反,历史必定改写

 昵称18990882 2016-08-13

好多人认为,如果建文帝不是因为妇人之仁,或者没有重用黄子澄的话,朱棣根本会登上王位。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毕竟靖难之役早期,建文帝的南方军队确实占优势,但建文帝不忍心对他的所谓的四叔下狠手,错过了多次杀死朱棣的机会,后来又听黄子澄的话,任命李景隆这个白痴当主帅,最终让南方军队节节败退,“削藩”彻底失败,建文帝不知所踪。

如果建文帝听了这两人的建议,朱棣不敢造反,历史必定改写

其实,如果建文帝一开始就听取高魏和卓敬等人的意见,建文帝也许不用大动干戈,就能达到削藩的目的。

高魏和卓敬等人仿照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是朝廷诸侯王在分封的时候不仅要给嫡长子封地和爵位,也要给庶出的王子分封,王子们的儿孙们也应该得到分封。这样诸侯王的权力会越分越小,到最后,一个诸侯王可能只能分到一两个县的封地,这样他们就不可能和政府抗衡了。名义上不是削藩,其实非常巧妙地达到削藩目的。

如果建文帝听了这两人的建议,朱棣不敢造反,历史必定改写这个措施对于大明江山来说,非常适合,因为明朝和汉朝在好多方面都非常相似,毕竟刘邦是朱元璋偶像。而且汉朝刚开始也是采用削藩的措施,由汉景帝执行,引发了“七国之乱”,但是汉景帝比建文帝强势,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来,经过汉武帝的“推恩令”,诸侯国再也没有能力与政府对抗,也迎来了汉武盛世。

如果建文帝听了这两人的建议,朱棣不敢造反,历史必定改写

高魏和卓敬的“推恩令”和汉朝的还有所区别,他们的方案是在异地分封,彻底分散诸侯国的力量。卓敬提出了一个更绝的措施,把朱棣迁封到南昌,就近监督限制。难怪朱棣最后杀黄子澄、方孝儒、齐泰等相对干脆,对卓敬多次拉拢,就算杀他也万分不舍。可以猜想到,卓敬的谋略确实让朱棣吃惊不小。

仔细想想,建文帝如果听从上面的建议,朱棣是毫无办法的,毕竟朱棣和其他藩王的势力范围都在边疆,经过异地分封之后,他们的力量肯定会受到极大限制,要想造反,难度肯定翻倍。

如果建文帝听了这两人的建议,朱棣不敢造反,历史必定改写

建文帝在后来也后悔没有听高魏和卓敬的建议,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朱棣已经打到南京了。或许,建文帝命该如此,而真正的历史也正是如此,充满选择,任何一个选择,必然导致不同的结局,而历史的长河依旧奔腾向前。

谢谢您的阅读,欢迎订阅、转发、收藏、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