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富兰克林10岁时就离开学校,成为他父亲的一位学徒。在青年时期,除了热爱读书之外,他并未显露出什么特别的天分。 然而,在他逝世半个多世纪后,他不仅成为了美国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和最著名的发明家,而且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以及成功的企业家。 这两个时间节点之间发生了什么,才使他的人生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背后,蕴含着一条重要的成功策略,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而且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使用的。
5小时原则 本杰明·富兰克林成年以后,每天都会专门抽出一个小时用来学习。我将其称之为富兰克林的5小时原则:每个工作日一个小时。 富兰克林的学习时间包括:
每一天,富兰克林都会在繁忙的一天中抽出一小时践行他的5小时原则,这看似使他当天完成的任务减少了,但从长远来看,这可以称为他为自己的时间做出的最好投资。
富兰克林的5小时原则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最聪明最成功的那些人,其实正是那些能够持续用心学习的人。 巴菲特每天花5到6个小时阅读5份报纸和500页公司报告;比尔盖茨每年阅读50本书;扎克伯格每两周至少读一本书。脱口秀女王奥普拉将她的大部分成功归功于书籍:“书籍是我个人自由的通行证。”家得宝的联合创始人亚瑟·布兰克每天都会花两小时时间阅读。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丹·吉伯特每天阅读1到2个小时。 如果我们把5小时原则变成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那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5小时法则的核心原则:留白 为了论证这一点,我们只需看看国际象棋大师和世界武术冠军Josh Waitzkin。作为《学习的艺术》一书的作者,Waitzkin并没有挤压一天的时间来获得最高生产率,恰恰相反,他有目的地在一天内创造闲暇时间,以使自己有“空”来学习、创造,能更高效地做事。在最新的Tim Ferriss播客节目中,他为自己的这种方法做出了解释: “我构建的这种生活能够使我有时间发展一些创造性的想法,并且能够使我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在这一创造性过程中,效率很容易得到提高,而且这种微妙的内部工作在紧急关头也能够发挥作用。” 给生活“留白”能够使我们:
5小时原则能够产生的影响: 对于很多人来说,衡量工作日的标准就是他们一天做了多少事情,这就导致他们不断加快工作节奏,而使自己进步的速度减慢。 5小时原则将学习摆在首位,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可以以电话销售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 很多职员在打电话之前几乎不做调查,只是做着机械的工作,打电话——保存信息——继续打电话。 而那些专注学习的人则会思考打电话的技巧,并将其应用在打电话的过程中,然后总结得到的经验。如果一个人还想学到更到东西,他就会邀请一位同事来帮助自己练习,并让他提供意见反馈。 这种专注学习的生活方式能够使我们每次打电话时都能做得更好。它能使我们始终保持在进步状态而非停滞状态。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 通过将专注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长远看来,我们将会收获颇丰。 所以,你准备好实践5小时原则了吗? 先从一周读一本书开始怎么样?看看比尔盖茨吧,尽管他已经是世界首富,能够雇佣一大群老师和顾问,但他坚持一周读一本书。在接受2016年纽约时报采访时他曾说,“阅读仍然是我学习新东西、测试理解力的主要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