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读书方法:跟朱自清学读书

 lijd2016 2016-08-13

近两日有家长在东学堂语文微信(dongxuetang)后台咨询小编: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才能够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呢?隐约听到他们的潜台词:简单点,读书的方法简单点。

那就先说说小编了解的简单点的读书方法。比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要反复多读,其中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打开阅读的视野,多读不同种类的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在思考中阅读、学习,不能空读书;

口到,眼到,手到,心到;——读书的时候可以结合默读、做笔记、思考体会等方式,全身心投入;

日积月累法——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能什么时候想起来就去读一会,每天坚持读一点点,然后进行量的积累,读得多了,领会便多了;

读书笔记法——想要达到量的积累并不难,关键是质的进步。读书不能浪费时间白白读,要对自己有一定启发和作用。培养自己记读书笔记,经常写一些感悟体会,慢慢领悟能力就会提高很多。

以上这些都是小编用到过的读书方法,效果很不错的呦!不过说起读书,还要向专业人士取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读书方法:

一、善于利用琐碎时间读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这句用来警示世人珍惜时间的话屡屡被人拿来说教,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没错,朱自清就是践行者。一些在大家看来很微不足道的时间,他都会利用起来去读书。比如每天早上晨洗之时,他都会利用刷牙洗脸的时间,默默背诵一两首诗。想想你刷牙的时候是不是睡眼惺忪还想来个回笼觉?回味一下先生在《匆匆》里对时间的珍惜,或许你会更加理解:“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每一分一秒的时间都容不得浪费,都要合理利用起来。

东学堂小编建议: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零碎的时间更是处处可见。平时坐公交或地铁的时间、睡觉前专门留出点时间、等人的时间、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凡是平时可以利用的琐碎时间都可以用来读书。而且一定要养成习惯,等习惯定型,不知不觉就会有收获。

二、做读书笔记,还分门别类地做摘抄卡片。朱自清平时读书会按照书目类别的不同做摘抄,有时记录在笔记上,有时做成卡片保存起来。这种读书方法不仅动了脑,还动了手,手脑并用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正是这份细心和坚持,他才得以积累大量的资料,写出论据丰富、见解透彻的文章。

东学堂小编建议:正在上学的孩子们也许不需要写什么专业文章,但是要写作文啊。所以阅读笔记就更重要了。一方面可以摘抄写得比较好的句子,写作文的时候可以模仿或者直接套用;一方面把自己深有领会或者看不懂的地方圈起来,与同学或老师分享读书感悟、交流心得体会,顺便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长期坚持这样读书,不愁语文学不好!

三、主张读书要“诵读”。关于诵读,前人早有结论。南宋朱熹的看法是:“书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一点是可以用事实佐证的。像我们幼时背诵的《悯农》《静夜思》《春晓》等古诗,哪怕过去很多年依旧朗朗上口,而许多专业化的知识却早已不记得。清代古文家曾国藩谈到自己的诵读体会时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全身心地投入,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朱自清认为:“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

东学堂小编建议:诵读,是加深读书记忆的好方法,并且不会很快地遗忘。适用于“诵读”的书目大多是经典,特别适用于国学经典类书目。不一定非要为了理解去读书,一些目前理解不了的高深莫测的知识,可以先记忆起来,以后的某一刻说不定就会醍醐灌顶般透彻。这也是现在为什么要让小孩子多学习国学、多背诵经典的缘由。知识先储存起来,总会有用的。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春》《背影》《匆匆》等散文广为流传,成为不俗的经典之作。要知道这些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这些成功的读书方法,你还会担心孩子的语文成绩提高不上去吗?

68年前的今天,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先生病逝。斯人已去,无以追迹。唯有将先生的读书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帮助,更加期待孩子们能够像朱自清先生一样爱惜光阴、勤奋读书。

东学堂小编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