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敢对父母说的那些话

 tuzididie 2016-08-13

  孩子不敢对父母说的那些话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内心情感调查报告(节选)

                           文章来源:成都生活杂志《明日快一周》  心海方舟节选整理

 

   如今家长的难处不是能不能给孩子什么,而是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么。

   孩子究竟有哪些事情,哪些话不想、不愿、不敢告诉家长?为什么?

   本刊记者就“你最不敢对家长说的话是什么”这个问题抽样调查了成都市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上百位孩子,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孩子沉默或撒谎,都是家长给逼的

  

  神坛上的父母听不到孩子的心声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孩子普遍让家长觉得省心。“听话”是这阶段孩子最明显的标签。

  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掌控的缰绳便一天比一天难抓。大批初中的孩子已经在早恋的河边试探着深浅,再往后,恋爱、朋友、死党、审美、前途、梦想......五花八门的概念在他们心中迅速发酵......调查发现大多数父母不能认同孩子们的这种原始冲动。唠叨、讽刺、辱骂、殴打,是许多家长施展教育的四大法宝,他们恨不得效法岳母,在孩子背上刺四个大字:绝对服从。在采访中,一位高中女生的无心之言折射出孩子的无奈:“稍微不顺着他们的意思,就能搬出一堆典故来压我,什么我妈妈生我的时候难产,好危险还落了病,他们天天工作、应酬时多么多么辛苦,为了我上钢琴课、进好学校又花了多少多少钱......有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是个孤儿,就不会欠他们这么多,也不会活得这么累。”

   

    在家长的禁令声中孩子偷偷地成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07年曾经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中国家长心理年龄还属于未成熟阶段。

    有人说,孩子,都是被大人“当”出来的。你当他是个孩子,他就始终是个“孩子”。中国的家长们自己从小就被当成孩子,所以始终没有长大。等到自己做了家长,继续跟自己的孩子玩“当孩子”的游戏。一代代下来,扩散成一个群体性的心理缺陷:中国的孩子都是泡在指令声中长大的,执行了指令会受表扬,缺乏了指令会迷茫,违背了指令会害怕,于是条件反射式的要隐瞒。这些“秘密”作为孩子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却在家长面前销声匿迹,也难怪有那么多家长充满不满的喟叹:“我根本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在美国,法律规定13岁以上的小孩可以独自在家,甚至可以出去做ba-by-sitter。这表示,13岁的孩子不但可以为自己负责,还可以照顾别人、为别人负责。成长是从独立开始的。家长在学会放手之余,更要学会如何温柔地、策略地释放自己的爱,同时放下身架,用豁然开朗的姿态跟孩子一同成长、一同进步。

 

 

   孩子不敢对父母说的那些话——小学生篇

  

  120张小纸条的大烦恼,这十件事情小学生不愿说给父母听

 

   或许在你看来,跳槽、出轨、年终奖才是大事,但是在看起来天真无邪的孩子眼中,一串烤肉和一次皱眉同样让他们纠结烦恼。

 

   1、关于唠叨——从厌烦到厌恶,越长大越不愿生活被打扰

   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中有少数人表示对爸爸、妈妈的催促和命令感到厌烦,而五、六年级的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一对父母的喋喋不休和家长式的命令感到极其厌恶。

 

    一个女生在纸条中写道:“妈妈不知道每次周末她不停催我做作业时,我都在心里骂她。”而“别管我太严格!”“妈妈别唠叨。”这样的话是出现率最高的答案。一个孩子明显对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感到不满,他写道“我不是小孩子,讨厌你们这样命令我做这样做那样。布置一大堆作业还不准我出去玩。”还有一些近乎泄愤的句子:“我就是喜欢飞轮海!就是喜欢!”“别烦我!我讨厌你们!”“我一点都不喜欢跟你们出去到叔叔阿姨家耍。”

    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快点成熟,却始终不愿赋予孩子独立人格。

 

    

    2、关于学习——紧张自卑、怕挨骂,超过四成小学生为学习烦恼

    在120个有效答案里,49名孩子,也就是超过四成的小学生把学习成绩当做最不愿意告诉父母的秘密。隐瞒的理由各种各样。

    一些人是因为某次成绩太差,觉得自己丢人,更怕父母失望。“上学期有一次只考了60分,我怕他们伤心”“有一次小测验考试不及格,爸爸对我的希望和压力太大了。我不想看到爸爸失望的样子。”“有一次我只考了76分,我心里难受没有告诉你们”

    另一些人是因为成绩不理想又对家长恐惧,所以不说。“考试考差了,怕爸爸打我。”“有一次只考了58分,我是拿给姐姐签的字。”“你们不要说我的学习成绩差!我都没信心了”还有一些孩子更是比较极端地表达出对学习成绩产生的巨大压力感到厌倦:“我不想上暑假班了,我快累死了!”“你们一直以为我放学了去补英语,其实我经常都逃课。”

    现在的家长自以为比以往任何一代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每一位父母的座右铭时,他们以为自己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了如指掌。但是除了分数之外,他们却不知道,有那么多的孩子将学习与成绩看做烦恼。

    与十年前的小学生相比,最大的不同除了眼界与物质条件之外,还有来自学习和成绩的压力提前降临到了他们身上。这种压力成了一种引而不发的焦虑,让孩子们不愿甚至恐惧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沟通!

    或许有一个孩子用透明胶郑重封起来的留言代表了绝大多数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我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天才,不要拿人家跟我比。我的压力是多么的大!”

 

    

    3、关于玩耍——网上一句“亲爱的”,让他们又紧张又好奇

    “我永远都不敢给妈妈说,有一次我悄悄去网吧上了网。有个人喊我‘亲爱的’,我马上就把他删了。”这是一个六年级学生学写在纸条上的秘密。还有人在纸条上写道“我去了网吧!给他们说了我死定了。”两张纸条让记者看得惊心。

    调查中,玩耍也成为很多孩子与父母沟通的禁区,这很让人意外。在近20份答案中,三分之一的孩子把自己放学后偷偷在校外玩耍、去小朋友家玩当成了秘密,其余的答案几乎都是悄悄去网吧或在家中上网。

 

 

    4、关于零食——垃圾食品也成为近六分之一孩子的小秘密

    在众多不能说给父母听的秘密中,小孩子们最轻松得意的秘密大概算是“吃”的乐趣。近六分之一的低年级学生把“偷吃垃圾食品和零食”当成了自己心底与父母对抗,或者说是逃过父母监控的小成就。

 

   

    5、关于父母——别以为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正在替你羞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总是迷恋于麻将、上网;一方面约束孩子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却吹牛说谎,使用暴力、说脏话毫不顾忌。就是这些家长眼中的小事,却容易使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感到困惑和无奈。调查中有10%左右的学生表达了对父母行为不检点的羞耻,但却不能言说的无奈。

    “我不敢给妈妈说,其实她抽烟的样子真丑。”“妈妈批评我的时候总是说脏话,爸爸骂人的时候一惊一乍,当着我的同学也是那个样子,我觉得很丢脸。”“只要我犯一点小错,爸爸就要扇我耳光,真的很烦。”“每次和姐姐、弟弟吵架,爸爸老是说我的错。我从来都没有说,但是心里很难过。”一名小学生甚至详细记叙了一次母亲在路上捡到钱却说谎拒绝归还给失主的经历,“我虽然没说,但是讨厌死这样的妈妈了。”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面临人际关系的建立、应对挫折的态度、遭受委屈的烦恼、是非观念的培养。很多家长认为这些都应该在学校里学习,却不知自己的不良行为往往却与教育内容造成强烈反差,很容易给孩子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小孩子更容易接受形象思维的教育,下一万句命令、说一万句抽象的道理,都不如父母作为榜样以身作则。自相矛盾很容易给孩子的价值观和是非观的塑造造成困惑。

 

 

    6、关于说谎——“我是好学生,但我也说谎”

   “我是好学生,但我也说谎。”在一推小纸条中,一张被仔细折了几个对折的纸条吐露了一个“好孩子”的心声。

    .........

    一位三年级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的班里有个小男孩,因为修改试卷上的分数被父母发现挨了一顿打,后来每次开家长会,小男孩必定会编出各种理由阻止家长到学校。“父母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

   事实正是这样,正在慢慢建立自己独立人格、学习社会法则的小学生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自己某些行为的错误,但趋利避害的本能却让这些小孩子左右为难。

    站在成人的角度,这些让孩子说谎的理由算不得什么大事,但说谎的行为却成为考验家长的难关。分辨谎言并非重点,关键是怎样让孩子可以直面错误。

 

  

   7、关于身体——“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在传统教育里,青春期的性教育往往在中学阶段才开始。但是现在城市儿童的物质条件大大改善,心理、生理情况较之前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果当一个小学生问你,为什么我的身体和以前不一样了?为什么我没有其他同学好看?恐怕很多家长尚未做好准备。

     “我都上六年级了,但是只有1.4米,不敢问妈妈为什么。”“有一次我在某某的书包里发现一个卫生巾,悄悄拆开一点又放回去了。”“我讨厌爸爸,丑死了,把我也生得丑。”

    这些与青春期有关的秘密和焦虑在五、六年级的少数学生身上有所体现。虽然是少数,但却足以反映问题。孩子渐渐长大,身体发育有了明显变化、开始出现一些青春期的性征兆,若对这些变化不知怎么回事,容易产生惊慌、惆怅,甚至恐惧等心理。

    

 

   8、关于孤独——他们的孤独可能从不愿对你说

   当你在一张小纸条上看到这行歪歪扭扭的字迹——“我没有告诉爸爸、妈妈,我没有朋友。”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个娟秀稚嫩的笔迹写道:“我想告诉爸爸、妈妈,但又不能说的是:我想你们了。”一个字迹潦草还有错别字的纸条上写着:“在学校被欺负。但不会告诉爸爸让他担心。”

    尽管这些句子只是少数中的少数,但依然令人刺痛。对刚刚开始学习人际交往的儿童来说,沟通障碍就是从与家长的交流出现问题开始的。孤独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他们正在饱受寂寞,而家长却一无所知。

 

    

   9、关于家庭——“你们让我很烦恼”

   在120张纸条里有两张纸条让记者格外注意:“我很想叫爸爸妈妈不要吵架了,他们从来都不管我的感受。我只能告诉XX(同学名)。她不会说出去。”“我恨你们。”

   “现在的社会很浮躁,离婚率这么高,对小孩影响很大,尤其是心智刚刚开始发育的小学生。”有经验的杨老师如是说。“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个学生的日记里的遣词非常悲观,平时和同学相处也变得沉默易怒。跟他父母联系之后才了解到,那段时间夫妻两正在闹离婚、分财产。其实父母之间出现问题,儿童阶段的孩子往往会产生负罪感而害怕与父母沟通,心里的疑虑和焦虑开始沉淀。”许多孩子会因此变得冷漠自我封闭,或者开始自卑、抑郁和说谎。 

    很多家长自以为孩子小,理解不了父母的情感问题,就忽视,没想到要与孩子进行沟通,这往往会为孩子的性格塑造埋下隐患。

 

    10、关于早恋——“我想对他(她)说‘喜欢你’”

   还有一部分孩子的秘密是早恋。“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太多、太复杂,早恋其实并不罕见。只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愿意,或者说更羞于跟成年人尤其是家长沟通罢了。”张老师说。

    张老师现在所带的班级学生年龄在11、12岁左右,但是她在学生的小纸条和日记里发现懵懂情愫的线索可不止一、两次。“可能因为我是年轻老师,学生都比较愿意跟我沟通。有一次一个男生被我发现跟女生传纸条,我问他是否知道‘喜欢’和‘爱'的的含义,他还说的一套一套的。”张老师的表情很是无奈,“但是她千方百计地求我不要告诉他的家长。在这种事情上,所有的孩子都非常敏感而且不愿意让父母知道。”

    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办?张老师的意见是曲线救国。“不妨主动与孩子沟通,但不要直接质问孩子。适当给点暗示,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给孩子意见。不要误以为这个年龄不懂“爱”,一竿子打死只能让孩子永远对你封闭心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