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游北宋:五个男人和他们的城

 泉涓涓木欣欣 2016-08-13



随便说说过去的城市,有东京梦华、洛阳伽蓝、辉煌长安,还有浮沉北京;回忆那些踏足过的城市,有文艺台北、精彩纽约、智慧剑桥;还有城市里的每个部件和瞬间,是公园里的广场舞,是博物馆里属于自己的下午,是贫民窟里孩童的微笑。

带你去游北宋:五个男人和他们的城
文 / 高雅
音频 / 凤凰FM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3:44 带你游北宋 来自凤凰读书计划


看毕花灯,品过花酒,赏足春光,甲午年的这头一个月,我们粗粗领略了东京城的欢天喜地,是时候休息会儿了。那么请允许我按一下暂停,然后把进度条往回拉,一直拉到0:00去。在北宋转过身,从战国数起,聊聊一千好几百年的漫长岁月里,与这座城池纠缠不清的五个男人。是他们一手打造了这座北宋王都的格局和气度,让它在经历几个轮回的起伏跌宕后,终于攀上历史的巅峰,然后重重跌下。

中国的城市,尤其是首都,总逃不过一个无奈的轮回。帝王好不容易建了一座城,那个宫殿迤逦,那个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中轴线妥妥帖帖,那个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结果王朝更替时被下一拨帝王要么纵火,要么放水,要么拆除,毁得一干二净。有原址上身残志坚从头再来的,也有索性化为废墟专供文人来凭吊怀古的。荒凉和空旷,加上历史变化无常的佐料,很容易催生出些诗词歌赋来。

唐朝的文艺青年也喜好结伴旅行。据杜甫回忆,天宝三年,他曾和李白、高适一起去最早在开封建都的魏国大梁城遗址访古。那时候啊,酒必须是喝好了,哥仨登上吹台相传是春秋时著名音乐家师旷鼓乐之台,汉梁孝王后来翻修此台,并常在此欣赏音乐。放眼望去,一片萧瑟,年轻的心起伏不定,被排山倒海的沧桑感瞬间击中。


到老了,忆及少年时的旅行,他挥笔写道,“昔与高李辈,论交入酒炉。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观平芜。”《新唐书·杜甫传》里引了这件事,后面酸不溜丢的加上四个字,“人莫测也”。然而从高适的诗《古大梁城》里推测,吹台早已不复存在:“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不复存。“ 杜甫登的是哪门子的吹台姑且不论,他成功体会到了怀古的心便是了。真正的古,是大梁城那片废墟背后,颓唐站着的那位曾经清醒睿智、老了糊涂可笑的魏惠王。
 
再多繁华,也会在须臾之间尽数毁去。即使你是当初志得意满的魏惠王,也料不到最后的结局。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到仪邑,将其命名为“大梁”,魏惠王因此又得了梁惠王这个名号。“孟子见梁惠王“的事件发生地,便是在当时极尽繁华之能事的大梁城。大梁城周长三十余里,耗了三十万人力筑就,城墙有如今的四层楼那么高,共有十二座城门。我们可以稍微留意一下东边的夷门—昔日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无忌哥哥窃符围魏救赵时,帮他忙的那个夷门监侯赢,守的便是这座门。
 
眼光独到的魏惠王还着手水利建设,他开挖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运河系统鸿沟,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汇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联系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史记·河渠书》,使大梁四通八达。辅以宽松的商业环境和适当的货币机制,魏国乃至大梁的经济昌盛,风头一时无两。到了魏襄王时期,大梁城已经“地方千里......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訇殷殷,若有三军之众。”《资治通鉴·卷第二》


鸿沟给了大梁生命,却也终结了它的生命。一百四十年后,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统一的车碾轧到了魏国,秦将王贲久攻大梁不下,索性毁坝决堤灌城。水围大梁三月后,城破国亡,大梁从此走上没落之路。带着原址的一片废墟,它是秦时的浚仪县,百无聊赖走到汉朝,变成陈留郡的一份子,迎来了汉武帝的叔叔,窦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武又称梁孝王,以善待文人而广为人知,所以唐朝文艺青年都爱缅怀他,可他来了不久便嫌弃这儿潮湿,跑到别处建都了。还迎来了太史公司马迁到此访古,慨叹秦一统天下是天所命,在《史记》里发了通感慨,也走了。又走来了那个才华横溢的曹植,公元227年,他被封为“浚仪王”。
 
再往前走,进入东魏,把陈留郡治挪到浚仪来,又被安了个名,叫做梁州。后来晋朝狂放男阮籍也来过,他来的时候已经是“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野趣丛生,胜景全无了。疯疯癫癫的魏晋好不容易过去,吵吵嚷嚷的南北朝又来了。公元576年,北周终于灭了极品北齐,收了梁州,看到城边有条汴水,心想就叫汴州好了。朝代和皇帝换来换去,名字换来换去,玩儿一样,再淡定的城,恐怕心也多少累了。
 
直到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永平节度使李勉来了。李勉是个实在人,他的一生出将入相,曾位极人臣,仍能保持刚直不阿、清正廉俭的秉性,还是个一流的琴家和斫琴师,所斫的响泉、韵磬,谁要都不给。到了汴州,他可没有文绉绉地作诗,也没有虚头巴脑地怀古,而是踏踏实实再造这座城市。


李勉来的时候,汴州城因为隋炀帝挖的那条京杭大运河焕发了它的第二春。交通,都是交通。交通能带来人流和商流,也能为前线的战士源源不断输去粮草。由于汴河在漕运上的便利性,汴州城不管是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都夯实了它中原重镇的地位。韩愈说它:“屯兵十万,连地四州。左淮右河,抱负齐楚。浊流浩浩,舟车所同。故自天宝已来,当藩垣屏翰之任,有弓矢斧钺之权,皆国之元臣、天子所左右”。
 
李勉做汴州刺史时,汴州城因为商旅云集,已经十分拥挤了,扩建势在必行。且各路藩镇彼此勾结,与朝廷为敌,基于军事的考量也应加固城墙。李勉对汴州城的重筑又称“筑罗城”,他做了两件事。一,修筑外城,外城周长20里155步,有七座城门。他把节度使衙署迁来,放在城内北偏西处,周围砌上周长四里的城墙;二,把汴河圈进汴州城内,使江南运来的物资能在汴州城内中转,并在汴河与南北干道交叉处修建了一座桥,叫做汴州桥,这里是货物运输分段管理的边界。军事上,藩镇被大规模的修城震慑和抵御;经济上,汴河的重新规划改善了漕运交通,更加促进了汴州城后续的经济发展。
 
汴州城自此坐上快车道,沿途经过后梁朱全忠(公元907年)、后晋石敬瑭(公元936年),后汉刘知远(公元947年),后周郭威(公元951年),短短四十年,积下四朝国都的傲人简历。汴州,其时已是东京城,一路昂首阔步地迎来了后周世宗柴荣,在他的手里,坚定地绘下了自己最美的轮廓。



选自《经纬+巷陌:让我们聊聊城市
豆瓣阅读2014年4月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