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管理的“宽”与“严”(二)

 张班级管理 2016-08-13
首先,先严后宽是必须的。从这一点上讲,我们管理学生,特别是刚接手一部分学生的时候,或者在刚刚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一定要表现的强势、严厉、说一不二,将自己严格的一面表现出来。没有威严就不能树立威信,学生不会把老师说的话当回事,执行力不强,老师说的一些事情执行不下去或者执行非常缓慢没有效率。从这一点上来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带班的初级阶段要注重以威立信,表现出自己狠的一面,特别是要寻找机会发一次火,让他们知道马王爷的厉害。要首先吓一下学生,整顿班里的秩序和纪律,维持、遵守基本的秩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一点上来讲也符合强制性成习惯,习惯形成自然的规律。一旦形成了习惯,就不会容易改变。这一点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但是我们总不能总是表现的严格,一贯的严格就容易扩大师生之间的距离,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当班级秩序步入正轨之后,老师们不能总是一脸严肃,我们要适当放宽对学生要求的尺度,适当的原谅学生的过错。我称之为选择性原谅。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以宽容的方式处理较为稳妥。因为学生的很多错误都是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是阶段性的产物,这种错误是学生成长中的必经阶段,不能够全部否定,有的时候这些错误是学生成长的垫脚石不是绊脚石。不经历这些错误,遭受点身体上、思想上、心理上的伤害或者教训,他们不会变得成熟。随着阅历的增加,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逐渐意识到以往行为与思想的可笑和荒谬之处,自然而然的就会改正。想起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宽容和大度,会心存感激,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从这一点上来讲,先严后宽是必要的。这就是管理心理学上提到的“先严后宽者,人感其恩”
但是,如果反过来,先把自己宽容和善的一面展现给学生,然后在从严处理就不行了。首先从我们的学生分析。多年的管理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具有两面性,具有善的一面,但是也具有恶的一面。学生总是喜欢和颜悦色的好心眼的老师,但是学生也总是倾向于欺负过于好心眼的老师,经常会想这些老师讨价还价。其次,从管理心理学生来讲“先宽后严,人感其酷”。如果宽爱先行,学生往往形成老师善良容易欺负的表象,并且在宽容的态度下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就惯出了毛病,一旦散了、乱了再去纠正就会难度增大,学生会觉得不合常理,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和对老师失望或者怨恨的情绪。
“先严后宽,严后必宽”不仅仅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一般法则,也是教育、影响、管
理的一般法则,做父母的教育子女也是这个道理。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对我们影响力比较强的人一般情况下要经历父母、老师、朋友、恋人的变化。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小学之前,当父母的应该严厉一些,以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小学阶段多与老师合作沟通,到了中学阶段放下身段来,做他的朋友,大学之后,让他自己到外面去闯一下,中间也包含着先宽后严,先权威后朋友的过程。
有的家长,热爱教育但是不懂得教育,看了几本所谓的民主教育之类的书籍以后,在对孩子最有权威的时候,实施所谓的民主教育,在上幼儿园小学之前,养成了不少坏毛病;在小学阶段交给老师,实在不行打一顿甚至与老师发生冲突;到了中学以后,孩子早恋、上网、逃学,没有办法了最后,黔驴技穷了。体验到无能和挫败感。
学生在校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三年,在三年当中总的趋势是先严后宽,严后必宽的趋势。但是,这三年要经历六个不同的学期,一般情况下要利用一学期或者多一点的时间用来立威,严格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和生活、学习习惯。习惯一旦养成,想改变都难,学生适应了老师的严格管理,从思想深处已经认识到违规的严重性,所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此时班级学生管理已经进入了规范阶段。当然,学生管理具有很多的自发性、偶然性,是现实的、个别的、具体的,所以学生的违规现象虽然大大减少但是仍然会出现甚至死灰复燃。所以我们要不时的巩固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防患于未然。在每一个学期内也要遵循先严后宽,严后必宽的管理原则,因为这六个学期都要经历各种长假的的间隔,长假时间是学生放纵自己的时候,任性、自由、散漫、懒惰的个性和心理倾向会很容易滋长,为开学后的管理立下了很多麻烦,所以,每一学期开始都要严格一段时间,让学生适应一下久违的学校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思想、行为习惯的阶段持续内化减少反复和偶然违纪违规的几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