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布式光伏的商业模式如何选择?

 fgh315 2016-08-13

不久前落幕的“金太阳工程”中,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国家政策规定的开发商与屋顶用户之间的用电协议方式,在工程实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即是能效节省的费用体现为其合同价值:开发商为用户屋顶安装光伏设备,用户能享受设备产生的发电量,而交给电网的钱就会相应地大幅减少,这部分电费上的节省便成为开发商收取的费用。

这个方式用于光伏项目的问题是,光伏发电并不能让用户产生实质上的节能,毋宁说是一种绿色能源对于传统能源的替换,能够减少传统电费的缴纳。

实际应用起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主要是两种模式,一是节能量保证型,达到开发商保证的节能量后,用户支付服务费用,而未达到则开发商提供补偿;二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如图1,用户与开发商按照合同规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效益。

对于第二种方式来说,通常是由开发商进行项目出资,节能效益会由用户全额交给开发商,而合同期满后用户能够获得设备所有权。而在合同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变种按照效益的90%缴纳给开发商,这实质上已经类似于美国流行的电力购买协议(PPA,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PPA最早主要用于大型电站与电网之间的购买合同,但是在充满金融火箭家的美国,该模式很快便被用于小型的分布式光伏中,其核心就在于第三方融资。美国的投资税收抵免(Investment Tax Credit)造就了一批股权投资者,运用“打了就跑”(Flip)的方式在6年时间内快速收回成本,而这恰恰解决了运用PPA模式初期面临的融资问题。开发商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基金建设能够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动性,解决了光伏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问题。在这过程中,用户与开发商签订PPA合同,由开发商在自家屋顶上安装光伏设备,然后每月会根据设备实际发电量向开发商缴纳费用,该费用比起电网价格会便宜10%-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