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花穴”临床妙用

 昵称34530898 2016-08-14





      初闻四花穴是在国针会(国际针灸学术大会,由我院主办)上,虽然知之甚少,但翻阅资料后,发现一些针灸古籍对其名称、功效、主治等有较详细记载。




四花穴由来
      

四花穴,又称崔氏四花,经门四花。记载于多种古代医籍中,'四花'穴的名称及定位原出于唐·崔知悌《骨蒸病灸方》一书中。惜原书已佚。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四花'穴的名称及定位系 唐·王熹《外台秘要》一书。在《针灸资生经》及《针灸聚英》等书籍中均对四花穴的定位进行了描述,《针灸聚英》曰“崔知悌云:灸骨蒸劳热,灸四花穴,以稻秆心量口缝如何阔,…分为四花,灸纸角也,可灸七壮”

《针灸大成》按:四花穴,古人恐人不识点穴,故立此捷法,当必有合于五脏俞也。今依此法点穴,果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难经》曰:血会膈俞。疏曰:血病治此。盖骨蒸劳热,血虚火旺,故取此以补之。胆者,肝之腑,藏血,故亦取是俞也。崔氏止言四花,而不言膈俞、胆俞四穴者,为粗工告也。今只依揣摸脊骨膈俞、胆俞为正,然人口有大小、阔狭不同,故四花亦不准,莫若只揣摸脊骨膈俞、胆俞为正,再取膏肓二穴灸之,无不应矣。


               

 膈俞、胆俞位置及主治
      


1、膈俞 在七椎下两旁,去脊各一寸五分。

膈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俞穴之一,内应于膈,又为八会穴之血会,具有宽胸利膈、降逆止呕、调节气血、活血化瘀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血症及胃肠道疾病。文献记载膈俞穴对潮热、盗汗、四肢怠惰、饮食不下、咳嗽、气喘、吐血、胃脘痛、胸满胁胀、呃逆、呕吐、背痛、脊强、嗜卧等均有调治作用。


2、胆俞 在十椎下两旁,去脊各一寸五分。

胆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俞穴之一,为胆腑经气输注的穴位,'胆主骨所生病',可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胆道疾病,例如胆胶痛、胆道蛔虫症及胆经所循行位置的疾病,

两穴相配,在功能上相互协调, 


四花穴临床妙用
           

     

1.骨蒸潮热

骨蒸潮热是有热自骨内向外蒸发的感觉,多为阴虚火旺,阴液亏虚,不能制阳,阳气偏亢,午后卫阳渐于入里,夜间卫阳行于里,使体内偏亢的阳气更加亢胜而生内热。

古代医籍中关于艾灸'四花'穴治疗骨蒸劳热的记载很多,如上文《针灸聚英》中提到的;《针灸四书》曰'膏肓、肺俞、四花主治传尸骨蒸,肺瘦。而《循经考穴编》曰'膈俞主诸血症妄行及产后败血冲心,骨蒸咳逆,自汗盗汗……胆俞主胸胁痛,干呕吐,口苦咽干,胆家一切症,亦治骨蒸劳热……'。

2.肺痿

肺痿是阴虚肺伤的慢性衰弱疾患,主要症状为咳嗽,吐出白沫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心悸气喘,口唇干燥,脉象虚数等,骨蒸潮热亦是其主要表现之一,本病多续发于其它疾病或经误治之后,津液一再耗损,阴虚内热,肺脏受熏灼而致。《针灸大成》中卷八《痰喘咳嗽门》曰:'传尸骨蒸,肺痿:膏肓、肺俞、四花穴'。《针灸聚英》卷四之《杂病十一穴歌·痰喘咳嗽》中曰:'传尸骨蒸肺痿法,膏肓肺俞四花穴'。

3.精神与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

也有报道四花穴对抑郁症、焦虑症、坐骨神经痛、顽固性偏头痛等有效,实际效果,需要各位针灸医生在临床中体会啦!


本文由天津针灸小编姜伟编辑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