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反弹行情时机未到真正底部往往出现在麻木之时

 瑞兔777 2016-08-14

经历了牛市到熊市的惨烈下跌,A股如今进入平淡期,不但热点分散,板块轮动快,成交量也极度萎缩,市场人气低迷,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这些所谓的底部信号预示股市即将进入快速反弹期。而笔者认为,当前支持股市大幅反弹的条件并不成立,无论是3200点上方堆积的巨量成交,还是投资者买入信心的匮乏,都预示着股市强劲大反弹行情时机未到。


沪指从1月27日见本轮调整低点2638点以来,近7个月的最高点位仅是4月13日的3097点,波动区间不过459点,而从5月以来,沪指的波动区间进一步缩窄,从2780点到3069点,仅有289点。在此情况下,市场热点稀少且行情短暂,成交量一再萎靡,进入8月以来,沪指单日成交量更是曾达到过1293亿的地量。


从近3个月的A股市场来看,除去新股外,每日涨停和跌停个股一减再减,数量最少时涨停个股和跌停个股都仅有个位数,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手中握有资金的投资者不愿买入,而被套的投资者也不愿意在此点位割肉或卖出,同样说明一个问题:热点的减少和市场热情的下降。


牛市转熊市后,在出现短暂的报复性反弹后,往往都会有长时间的沉寂,当1994年8月牛市结束后,直到1996年2月才出现上涨;2002年2月牛市结束后,直到2005年6月才展开波澜壮阔的上升;而2007年10月16日沪指见历史高点6124点以来,随后虽然因降低印花税和4万亿投资的刺激,在1664点见底后出现过报复性上涨,但从2009年7月到2014年7月,又进行了长达5年的下跌和整理才重见牛市;从2015年6月12日沪指见5178点高点以来,至今仅有14个月,指望此刻出现普涨的大反弹行情并不现实。


从成交量的情况来看,则更为悲观,因为从此前3250点至3684点的密集成交区来看,堆积的成交量约为17万亿,不经过漫长耐心的消化,以目前单日不到2000亿的成交量,出现连续上攻的可能微乎其微。


股票走势的高低由供给和需求决定,当交易价格走高时,买家多于卖家;反之,当价格走低时卖家就多于买家。相关数据显示,从2016年1月至7月的7个月时间内,沪深股市2856只股票,除去新股,只有404只上升,而再除去11家不涨不跌的股票,下跌股票达到2371家,这意味着两市83%的股票在今年以来处于下跌状态。如此赚钱效应低迷的市场中,更多投资者选择的是观望或离场,想让投资者对股市恢复信心并找回买入勇气,需要的是时间或是大幅度的反复震荡。


目前市场中有一种过于乐观的观点认为,股市连续缩量正在酝酿上攻,且对比2007年的情况,认为报复性反弹在即。但此时中国经济的形势和那时不同,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中,一些老旧落后产能将被淘汰,迅速发展的新兴企业也要优胜劣汰,对应股市来看,就是从题材股和无业绩的投机概念炒作,转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而完成这一转换,同样也需要时间。


华尔街对股票市场中人们的情绪变化有一句精准描述:当人们过度乐观或感到已经无需等待之时,市场绝对会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以心理来分析,目前很多人之所以保持乐观,无非是在市场大跌一年后,仍抱有幻想,而曾经的历史已经证明,股市真正的底部和大反弹,往往出现在人们已经麻木之时,而现在当然还没到那个阶段。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