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之后 搞分封的国家必乱

 花小鼠 2016-08-14

秦朝之后 搞分封的国家必乱

西汉七王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三年(前154)的一次诸侯王国的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胶西王卬。吴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汉初,刘邦一面铲除异姓诸侯王,一面分封同姓的子弟为王。后来受封的诸侯王割据势力迅速扩张,严重威胁中央集权。诸吕当权以及汉文帝刘恒继统等政治事件,加剧了这一矛盾。汉景帝刘启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削夺王国土地则是七国之乱的导火线。七国诸侯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汉朝中央派周亚夫率军平服。此后,汉政府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

汉景帝刘启采纳晁错的《削藩策》,下令削夺王国土地。景帝的这一举措在朝野引起了很大震动,被削地的诸侯王们心怀不满,而未被削地的诸侯王们兔死狐悲,也都惶惶不可终日。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冬,景帝下令削夺吴国的会稽、豫章郡。吴王刘濞闻讯后,串通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六国的诸侯王公开反叛。刘濞共聚众三十余万人,号称五十万,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秦朝之后 搞分封的国家必乱

由于刘濞早有预谋,所以七国军队在叛乱之初进展顺利,先攻梁,再围齐,前锋直指今河南东部。景帝见叛军来势凶猛,一时慌了手脚,听信了爰盎的谗言,将晁错腰斩,以图换得吴、楚退兵。但叛乱的诸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但没有退兵,反而认为景帝软弱无能,刘濞公然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当此之时,景帝才恍然大悟,下决心以武力镇压叛乱。太尉周亚夫奉命率军出蓝田经武关至洛阳,出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当时正值天寒地冻,叛军士卒粮尽援绝,终于自行崩溃。周亚夫率军追击,大破吴、楚联军,吴王刘濞逃走后被杀。此后,其他诸侯王的叛军也相继被击败,纷纷投降,叛乱被平息。

秦朝之后 搞分封的国家必乱

西晋八王之乱

西晋开国君主武帝(司马炎)承受先人遗业,灭蜀篡魏,继而平吴,统一中国。但武帝在位期间,非但未能奠定室强盛之基础,反而认为魏因孤立而亡,乃仿汉初局部施行封建之法,大封子弟二十余人,以屏藩王室,并付以兵权。

武帝在位期间只顾享乐,于继嗣未加深思熟虑,竟立几近白痴的司马衷为嗣,是为惠帝。惠帝未能亲理政务,皇后贾氏,为人险诈,阴狠悍,心怀干政的野心。但武帝临终时以杨骏太傅,辅佐惠帝。杨骏为人刚复,多树党羽,统领禁兵,引起宗室诸王的不满。贾后乃谋利用诸王的力量以对抗杨骏,遂召勇猛的楚王玮入京师,不久诬告杨骏谋反,命楚王出兵讨伐,尽诛杨骏及其党羽。杨骏死後,贾后乃改以当时最具威望的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共掌朝政。然不久,贾后又不满汝南王的专权,而楚王与汝南王亦有隙嫌,於是利用楚王诛杀汝南王,再以残暴嗜的罪名乘机诛除楚王,造成贾后弄权的局面,肆无忌惮,乃有废太子遹之举,复毒杀之,“西晋八王之乱”由北而起。赵王伦乃借为太子遹复仇之名,联合齐王冏率兵入宫,杀贾后党羽,并赐死贾后。事後,赵王自为相国,阴谋篡位。於是由贾后之乱政进一步伸展到室诸王进一步的内争。

所谓“西晋八王之乱”中的八王是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顒、东海王越。自赵王伦自为相国後,不久逼惠帝让位,自称皇帝。引起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顒之不满,遂合兵攻赵王伦,赵王战败自杀,惠帝复位後,齐王冏入朝专政,成都王、河间王率兵返回本镇。齐王骄奢擅权,中外失望。成都王颖河间王顒出兵讨冏,时长沙王乂在京师响应擒冏而杀之。於是,晋室政权表面上归长沙王执掌,实际则由成都王颖遥控,朝中事无大小都以颖意取决。但颖较冏更为骄恣,政事益加废弛,长沙王乂又夙集才略,大为颖所忌讳,阴谋除乂,乃联合河间王顒合兵进洛阳。时东海王越在京师擒乂,乂被杀。成都王颖乃逼惠帝立他为皇太弟,兼领丞相,却以河间王顒为太宰。

秦朝之后 搞分封的国家必乱

成都王恣意刑杀,僭侈日甚,引起各方之反感。永兴元年七月,平北将军与东海王越之弟腾攻颖,颖救依靠河间王顒。顒废点颖,继而逼惠帝西走长安,东海王越樧讨顒,河间王顒被杀。光熙元年,越弑惠帝,另立皇太子炽即位,是为怀帝。东海王越为最後胜利者,从此独专朝政,骄纵无比,然在外患日极下忧惧而终。

计“西晋八王之乱”始自惠帝元康元年(2914D),终於光熙元年(306),西晋八王之乱前後达十六年之久,晋室统治基础遂为动摇,造成外族崛兴,乘势灭晋之机。

西晋八王之乱形成中央政府解体,八王相继在中央执掌大政,事无大小皆决於己意,使朝纲解体,政治混乱,如赵王伦庸愚,毫无远略,使政治日坏;齐王冏专政,又擅权骄奢;成都王颖恣意刑杀,政事益加废弛。中央辅弼无人,政治体系解,自然难有作为。加上诸王手足相残,视惠帝如傀儡,实有乖人伦之旨,遂使大臣、士大夫离心,如赵王伦篡位、东海王杀惠帝,如此行为实难使群臣心服。旦诸王各树势力,使群臣不能衷诚合作,胡人乘时崛起,终移晋祚。

秦朝之后 搞分封的国家必乱

明朝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橚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榑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建文帝以为准备妥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秦朝之后 搞分封的国家必乱

建文帝无大将可用,只好起用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太宗,嘉靖时期改为明成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